12月1日,韶关市举办新闻发布会,向媒体通报创建“韶州客家菜”品牌有关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近三年,韶关市共挖掘、培养出119名粤菜名厨工匠,开展粤菜师傅培训获证4494人,为韶关市餐旅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培育创建‘韶州客家菜’品牌行动,旨在传承、推广、发扬、创新地域饮食文化,将‘广府人原乡’‘岭南客家’等具有优势和影响力的美食项目整合形成品牌化的发展格局,探索客家菜产业新动向,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会上,韶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建国表示。
近年来,韶关市结合人文、生态、农业、饮食等资源禀赋,加快完善“粤菜师傅”人才、产业、标准、文化四大体系建设,以创建“韶州客家菜”品牌行动为抓手,通过打造具有韶关特色的粤菜文化、美食佳肴,更好地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升韶关的城市品位和知名度。
在粤菜名厨工匠培养方面,韶关建立了“粤菜师傅”职业技能评价体系,技能等级涵盖一至五级,今年有160名厨师分别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级证书,为历年之最;今年有2所职工院校新增烹饪专业,全市烹饪专业在校生规模超过700人,成为餐饮行业技能人才的主力军。
“韶关实施粤菜名厨工匠带徒授业的人才培养,发挥省市两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作用,通过师带徒培训,培育出高技能层次学徒36名。”韶关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白深云介绍,韶关还积极推评具有韶州客家菜技艺的名厨大师参加广东省星级“粤菜师傅”认定,罗海防、陈锦洪两位大师被认定为广东省五星级“粤菜师傅”,邓祖荣、神三强等7名大师被认定为广东省四星级“粤菜师傅”,韶关市也认定了一批一至三星级“粤菜师傅”,彰显新时代粤菜师傅名厨工匠风采,推动形成技能就业、技能成才的新风尚。
餐饮实体是粤菜产业的引擎和终端消费体,也是拉动就业最直接的经济实体。韶关市在打造“韶州客家菜”品牌时坚持产业行业先行。结合“人”“菜”“店”标准体系建设,为促进种养殖业、餐饮业和旅游协同发展,韶关组织开展“韶州客家菜特色店”创建活动。近两年,韶关市共推选出60家“韶州客家菜”特色餐饮店,加快推动了粤菜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有力提升了韶关城市品位,带动了农文旅发展,实现了从业人员就业增收。
为打造“韶州客家菜”品牌,韶关人社部门结合区域饮食资源禀赋特点,深入挖掘地方风味美食小吃,编定了《韶关风味小吃》一书,该书以百越岭南、客家群居、农耕文化、节庆风俗为切入点,收录了韶关各地80款散落民间、制作精良、特色鲜明的经典地域风味小吃,展现了韶关风味小吃独特魅力。此外,韶关还挖掘、评选出了24款“韶州客家菜”特色美食,进一步形成韶关美食共同记忆。
作为农业大市,韶关拥有70种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为更好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农业资源禀赋,甄选更多质量优农产品作为“粤菜名食材”,今年韶关市首次评出了20款“韶州客家菜”特色食材,旨在推广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韶关,走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内外,让韶关粤菜食材更受青睐,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实施。
今年,韶关人社部门还组织粤菜名厨工匠研发了春夏秋冬“四季韶关”时令菜谱,让更多的人对“韶州客家菜”有更深的了解、品尝和选择,进一步擦亮韶关“粤菜师傅”金字招牌。
南方+记者 范永敬
通讯员 刘焕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