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茂名市茂南区山阁镇黄杰村的412亩毛豆长势喜人,今年的丰收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50%的增收。
这是茂南区首个成功通过“三资”平台流转土地的行政村。这里农忙时期用工上百人,让群众家门口就业与照顾家庭两不误。
广东提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战略部署以来,茂南区坚持以“百千万工程”统筹发展全局,把区的优势、镇的特色、村的资源整合起来,加速建设“制造强区”“城乡同美”,打造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效益明显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笔者走访发现,茂南区正进一步对标对表落实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精神,按照既定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全力以赴把头号工程一抓到底、抓出实效,形成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加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2023年12月1日《南方日报》A12版专题报道。
“铁军招商”▶▷
夯实制造业优势
做强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茂南片区,是今年茂南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
走进合作园茂南片区(主园),200亩的标准厂房已挂牌落地,只见工人们正在放线测量和施工围蔽、进行规划设计,一片火热。不久,这里将迎来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产业。
这是茂南区和佛山市禅城区自今年6月结对以来共建队伍、共搭机制、共赴招商的一个缩影。历经多年发展和积淀,茂南区已经培育了石油化工、高岭土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建成了五大园区,形成了百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
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茂南片区。梁伟镇 摄
投资超7亿元的200亩标准厂房已于9月28日正式摘牌落地佛茂合作园茂南片区(主园),10月7日,佛山建发运营团队已进驻茂南,对佛茂产投200亩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开展市场调研、地块勘察和厂房设计等前期工作。
“标准厂房也将设计‘拎包入驻’式的配套,为成长型企业提供更多便利。”茂南区工业园管理中心主任俞凡说。
合作园茂南片区(主园)已进驻企业13家(9家汽车模具制造企业、1家汽车整备出口企业、3家汽车商贸服务企业),其中建成试产5家、在建8家,预计年产值5亿元,年税收4000万元。
短短5个月,茂南与禅城结对后,组建了“招商铁军”,初步交出一份不错成绩单:今年以来,共推动签约项目18个,投资总额超20亿元;已签框架、意向协议24个,投资总额约136亿元。
2023年8月1日,茂南区与禅城区共同组建了“招商铁军”。
春华秋实,茂南区在精准招商中不断厚实产业体系的特色和优势,突出“制造强区”意识,提升全区产业整体层次、完善产业链,加快形成区域经济新优势。
高效统筹▶▷
区镇村全域发力
成立指挥部、组建工作专班、谋划出台分类考核评价体系……茂南区“百千万工程”办公室实体化运作,高效统筹加快把区镇村发展短板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
引导了31个商(协)会对接帮扶17个镇(街),实现帮扶镇(街)全覆盖;引导商(协)会开展产业、人才、文化、公益等帮扶工作,对接帮扶镇(街)53个项目,预计帮扶投资总额约45亿元……开展“百会帮百镇”正是茂南区把区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统筹起来的一个生动实践。
茂南区鳌头商会举行“百会帮百镇”战略联盟签约仪式。
沿着茂名大道,走进羊角镇爱群村,只见479亩土地平整地静待着新项目进驻,边坡经过治理已复绿。
这里是雄鹰岩场,继露天矿油页岩开采后开发的又一露天岩矿,曾为茂名市炼油业发展提供短暂支撑。矿区关闭后,这里的生态环境状况一度堪忧。
2022年9月,茂南区正式启动雄鹰岩场土地整治和综合利用项目,加速生态改造及修复。回填、边坡治理、清理矿坑水面漂浮物……仅一年时间,今年9月,雄鹰岩场由原来的藏污纳垢变成了如今的干净整洁,村民直呼:“空气环境变好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笔者留意到,羊角镇作为茂南区中心镇,也是国家级镇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正花大力气打通岩场与市政主干道的道路联系,以期发展新业态。
茂名市茂南区蹄疾步稳打造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效益明显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管理处供图
公馆镇作为专业镇,不断培育壮大罗非鱼产业,入选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金塘镇作为中心镇,发挥邻近露天矿生态公园优势,做热做旺油城墟;鳌头镇作为特色镇,推动非遗武术文化进校园,擦亮历史文化古镇名片……茂南区坚持一镇一策,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增强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唱响“城乡同美”乐章。
“三治”融合▶▷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连日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暨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现场会在茂南区镇域多点开花,凝聚乡村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提高了乡村颜值。科学设置积分规则和积分兑换程序,整合资源开积分超市,评选卫生示范户……公馆镇蒲炉塘村今年2月打出“积分制+”系列组合拳,帮助村民逐渐养成爱护卫生的习惯,以前一天扫四车垃圾,现在一天扫不满一车。
提高了村民自治能力。先后在下属5个自然村召开5场专场说明会,晚上组队入户宣传20余批次,并与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联动……金塘镇金塘村今年5月启用“粤治美”小程序以来,目前90%的村民加入“粤治美”,实现群众少跑腿、让事情早办结。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利庠教授认为,做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夯实城乡融合根基的关键。
茂南区公馆镇荔枝塘村火龙果基地。杨旋锋 摄
“法庭上自寻思,严明执法莫迟疑。”走进全国文明村——羊角镇上庵黑泥塘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人木偶戏培训基地人头攒动,通俗易懂的新编法治故事几乎每天都能在这里听到。上庵村将法治文化融入木偶戏之中,让群众在娱乐中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近年来,茂南区将“文化”作为乡村发展的关键变量,想方设法让传统文化“留下来”,为持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奠定文化基础。
一线实践
油城墟人气
带旺乡村经济
夜幕降临,茂名市郊的金塘镇墟街灯光璀璨,簸箕巷人来人往,消费热潮丰富夜生活。簸箕巷是油城墟项目的核心区。
今年中秋节、国庆节8天假期,到油城墟游玩的人流量达22.3万人次。人气带旺乡村经济,当地美食“宜良山簸箕炊”日销约200盖,“文林村铜制品”日营业额4000元以上……9月28日簸箕巷开业以来,烟火气十足。
过去金塘墟街业态传统单一,主要以批发零售为主,呈分散式分布且数量较少。簸箕巷建设推动了金塘镇墟跨过了文林河向南发展,拓宽镇域空间近100亩,增加项目店铺90间,增加商业主体近200个,主要业态分布以非遗体验店、当地特色餐饮店、茶饮店、小吃店、亲子动漫乐园为主,预计年增加商业营收3000万元。
夜幕降临,金塘镇墟街灯光璀璨,簸箕巷人来人往。
茂南区灵活运用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以建设油城墟为突破性抓手,依托国家级矿山生态修复典范露天矿生态公园,以环湖观光蒸汽火车为主线,沿线实施圩街改造、布局建设籺街和村史馆、微型加工厂、露营基地、萌宠庄园等节点17个,墟村联动了7个行政村,形成了“一路一带一核七村”发展格局。
该项目也激活了乡村经济“微动力源”。白土村阿朱家籺、上垌罗非鱼、谭屋丝苗米……金塘镇提炼打造了19个“一村一品”,并由“油城墟手信”建立起个性化的品牌,实现“一个村加持一个IP”的产业效益。
目前,通过出租微加工厂、土地流转、农村电商、带动就业等形式,已增加村集体收入近210万元,带动周边近7000人就业,产生了以业带村、以村旺镇、以镇兴市的示范效应。
【撰文】杨金凤 朱慧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