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好护士|温伟莲:勇往直前的急诊女侠

广东卫生在线
+订阅

“我为何把手伸给了你,我知道幸福出自一种给予……”2023年春晚,歌手毛不易深情献唱。在他身后,过去一年曾感动过亿万网友的普通人代表,通过大银幕共同完成这首歌曲《你好,陌生人》,将平凡的善意与温暖传递千家万户。

其中,一抹白色身影格外醒目,来自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惠州三院”)急诊医学部急诊科护士温伟莲。在一场严重车祸事故中,她数次钻进满是玻璃渣的车内抢救伤员,被网友称为“女侠”。

温伟莲的生活没有因意外走红而发生太多改变。在摇晃的救护车上,在忙碌的急诊科里,在熟悉的回家路上,在目之所及的任何地方,她依然热情慷慨、敏捷果断,毫不犹豫地奔向每一位需要帮助的陌生人。

女侠出手

2022年11月3日上午11点30分,惠州市博罗县角背桥十字路口爆发巨大的撞击声。百米外的村庄里,结束10个小时夜班的温伟莲刚驱车1小时回到家中躺下,准备好好睡一觉。“难道发生车祸了?”她心中一惊,几乎从床上弹起来,穿着睡衣、拖鞋就往路口冲。

果然,一辆轿车与大货车相撞,轿车车头严重凹陷,车门卡进公路旁的护栏里,三人被困车内。一旁,大货车司机手足无措地打着电话,围观的行人也不知从何援手,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汽油味。

确认司机已拨打急救电话后,温伟莲赶紧凑到小轿车窗前,顾不上滑落的拖鞋,手脚并用爬上护栏,用身体撑开一个十几厘米的缝隙,尝试唤醒被困的伤员。但车内情况比预期的更严重,副驾驶座位的乘客已毫无反应,司机则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只有后排的乘客在一声声焦急的呼唤中缓缓睁开眼。

“司机头部被玻璃碎片割伤,更严重的是方向盘卡在骨盆位置,一旦伤及脾脏,引发内出血,随时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温伟莲说,多年急诊科工作经验提醒她,第一现场的有效抢救能大幅提高伤者存活率,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救治。

顾不上满车的玻璃碎片,她从狭窄的车门缝隙钻了进去,先是切断汽车电源,然后紧急评估伤员的生命体征。受困司机的颈动脉十分微弱,为了避免伤者受压时间太长,她在变形的车厢内小心移动,解开安全带,移开了压住其身体的撞击物,将驾驶座往后调整……

不一会,救护车赶到,但因为随车护士身形较高,无法通过缝隙接近伤员,温伟莲立刻表明身份,背着外科急救包又钻进车内,给伤员打留置针,进行双通道静脉输液,并完成颈托固定保护颈椎等急救处理。

直到全部伤员被顺利转运上救护车,温伟莲才感觉一阵疼痛瞬间袭来,由于没有任何防护,身上多处被玻璃碎片划伤。回家后,她简单包扎了伤口,又把满是灰尘的睡衣洗干净才沉沉睡去。没想到,醒来时她已经火遍大江南北。

救人的经过被路人拍下在网络上疯传,一向做好事不留名的温伟莲很快被认出。紧接着,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等20余家权威主流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得到了无数网友的点赞。“这才是真正的白衣天使!” “我看到热泪盈眶!太厉害了!”“为女英雄点赞!”……各地网友纷纷盛赞。

潮水般的夸赞没有让年轻的姑娘迷失。“救死扶伤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责任,我只是做了该做的、大家都会做的小事而已。”她说。

走红不久后,一家公益组织联合当地电视台提出为她颁发荣誉证书,并奖励她1万元,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得知惠州三院的“惠州市耳聪工程”听障儿童医疗救助公益项目正在招募善款,她才接受了这笔奖金,并将它捐给了该公益项目。

每次站在聚光灯前,她也总是呼吁大家把爱心传递给更有需要的人,希望更多的人见义勇为、救死扶伤,将爱心传递下去。

急诊先锋成长记

早在小学时,温伟莲就萌发了以救死扶伤为业的念头。

“老师教育我们以后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回家就在日记里写道:‘我想当一名护士’。”温伟莲笑着回忆。抱着对白衣天使的美好期待,进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后,她才发现学医不仅很累,还很吓人。尤其是解剖课,血腥的场面让她险些放声尖叫,几乎哭着度过了入学的头两个月。

而另一方面,温伟莲其实很固执,她一边自嘲“菜鸟”,一边强迫自己反复训练,逐渐克服恐惧,顺利通过了护士资格考试,进入当地一家三甲医院工作。

临床工作带来新的考验。进入老年病科后,因为太紧张,她第一次给病人打针就失手了。

“幸运的是,那位大叔不仅没有生气,还鼓励我再试一次。”温伟莲说,她立刻稳住呼吸,第二次终于成功,当时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更勤奋练习,更冷静、沉着处理问题。一段时间后,她就能熟练开展各项护理操作。

但难免还是有遗憾。一次,她在夜班参与抢救一位呼吸衰竭的老年患者,拼尽全力还是没能救回,回家后忍不住大哭一场。后来,为了提升自己的护理能力,也为了让内心更强大,她主动提出加入急诊科学习,还选择了最具挑战性的院前急救岗位,正式开启进阶之路。

作为医院的前沿阵地,急诊科不仅危重患者多、病情发展快,还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突发情况,对护士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但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没有让温伟莲心生退意,反而越战越勇。她渐渐发现,在恐惧、紧张等情绪产生之前,身体已经能抢先反应,熟练地进行着各项反复练习过的急救措施,帮助她一次次赢得生命赛跑。

▲正在开展院前急救的温伟莲

49岁的王先生是受益者之一。因剧烈腹痛,王先生向120求救,很快温伟莲和同事扛着急救设备冲进家中,当场进行诊断。心电图提示急性心梗后,还来不及拆除心电图机的监测设备,王先生突发室颤,全身剧烈抽搐、意识丧失,心跳瞬间飙到每分钟200次。

作为心脏科最危险的心律失常,室颤是导致心源性猝死最主要的原因,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而且急救每延迟1分钟,成功率就会下降10%。

温伟莲瞬间反应过来,立即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电击除颤,并同步联系医院准备介入手术。电击除颤2次后,王先生恢复正常心律,然而刚准备运送上救护车,又开始室颤……

8分钟的转运时间里,温伟莲跪在窄小的救护床上又进行了4次电击除颤和持续心肺复苏,救护车呼啸着一路狂飙,她数次险些跌下床。最终,王先生被及时送入介入室,开通血管、植入支架,因为抢救迅速,他的身体恢复良好。

随着急救经验的逐渐丰富,急救技能的不断提升,温伟莲愈发感受到强烈的责任感,她开展急救的场所不再仅限于救护车和急诊室,在路上遇到意外事故也会主动上前查看情况,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

有一次在上海进修,遇到一位老人过马路时突然跌倒,由于面部着地,脸和嘴唇都磕破了,鲜血渗出口罩,旁人不敢轻易挪动老人,温伟莲立刻冲上去查看老人伤情,并示意车辆绕行,确认没有骨折等情况后,才将老人缓缓扶起,送进医院。这套行云流水般的操作,让同期进修的其他护士纷纷竖起大拇指。

正因如此,温伟莲走红时,身边人并不意外。因为早在被广大网友熟知之前,她已在江湖行善助人许多年。

投身抗疫一线

过去三年,温伟莲最主要的“江湖事迹”是抗疫。

“2020年1月,医院发出驰援武汉的号召,我第一时间报名了。”她说,虽然没有被选中,但不久便加入后来被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政府授予“惠城铁军”称号的惠州三院核酸采集队,累计支援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等地开展核酸检测任务20余次,团队采样量高达100余万人次。

时间紧、任务重的大规模核酸筛查现场,总能看到温伟莲忙碌的身影。

2021年6月的傍晚,刚结束院前急救任务的温伟莲接到通知,广州市花都区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需要紧急支援。她二话没说,立刻交接好岗位工作,换掉开展抢救时浸湿的衣服,踏上前往广州的大巴车。晚上9点到达战场,温伟莲一眼看到人群中排队的孕妇,默默加快脚步,两三口吃完面包,喝了点水,换上防护服便开始工作。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我们的职责,他们排队很辛苦,我只有不停地告诉自己坚持、加速。”她说。再次抬起头时,已经是次日早上8点,新一批医护人员来交班了。

几天后,温伟莲又在大雨滂沱的凌晨6点出发,奔赴惠阳区采样点,支援与深莞交往频密的重点区域常住人口和临时来惠人员全员核酸筛查工作。

从严寒到酷暑,从晨光熹微到月明星稀,每当外出采样核酸通知下达,温伟莲总是主动放弃休息时间报名,防护服里的洗手衣一次次被汗水浸透,防护面罩在脸上压出深深的印痕。

为了提高效率,她还琢磨出许多优化采样流程的小技巧,将洗手液、咽拭子等提前准备好,放在习惯的位置,从而缩短采样暂停时间,平均每小时采样量可达600人次。

女侠也是血肉之躯。2022年9月底,惠州市惠城区部分区域实行临时管控,其中小金口封控区居民实行足不出户,由“大白”入户进行核酸采样。温伟莲再次主动报名,凌晨3点坐上大巴车前往战场。当地大多为五六层高的自建房,没有电梯,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扫楼”格外闷热。气温也逐渐攀升,室外很快超过30摄氏度,连着爬完几栋楼后,温伟莲突然两眼一黑,晕倒在地。然而,短暂的治疗与休息后,她忙碌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大街小巷。

从不计较得失,从不喊苦叫累,温伟莲的付出有目共睹,荣登中央政法委见义勇为勇士榜,获得“中国好人”“广东好人”、惠州市“见义勇为”奖、惠州市惠城区“优秀护士”“抗疫天使”“抗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然而,最让她高兴的并不是接踵而至的荣誉。“每一次成功帮助到别人,那种巨大的幸福感难以言表。”温伟莲说。从医13年,从菜鸟到女侠,她一直向着儿时的梦想前进,从未改变。

(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欢迎订阅《人之初》杂志

▼▼▼

记者 | 陈湘婷 

编辑 | 程橙 苏海宁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本文首发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