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11月29日上午,由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茂名市文化馆、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我来学非遗 传文化薪火”进校园活动走进茂名市新世纪学校。活动通过表演和讲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化州跳花棚,拉近师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切实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同学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化州跳花棚动作。通讯员 程芊
化州跳花棚脱胎于化州民间傩戏,因演出时用竹木禾草搭建台棚而得名。化州跳花棚以化州傩戏中“鬼仔”的36种跳法为主,编成以请神逐鬼,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为主旨的民间艺术舞蹈,保留远古巫术舞蹈的风格和中国深厚农耕文化的特质,具有历史、考古、艺术、风俗等方面的重大价值。化州跳花棚于1996年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次活动邀请了非遗传承人现场讲述化州跳花棚的非遗技艺,非遗传承人结合非遗图片讲解等方式,大力宣传非遗文化知识,让现场师生享受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大餐。非遗传承人和演员们手持锄头、镰刀、把头、稻穗等表演道具,舞蹈动作和音乐雄浑粗犷,古朴情深,内容反映生产、生活和民意为主,让师生深入了解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精彩的表演赢得现场一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后,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学习化州跳花棚的动作,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承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化州跳花棚作为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体现的就是一种农耕文化,这次活动是我市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具体行动。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丁文 通讯员 黄聪玲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见习记者 蔡林琳
初审:柯柱基
审核:温国
来源:茂名晚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