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余弦
近日,网传一游客在西藏阿里度蜜月遭遇严重车祸,阿里地区“动用”公务员集体献血,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目前,当事人对行为动机、家属职业、包机花销等作出了澄清,上海官方也回应“卫健委接相关部门函,不存在私人关系”,阿里当地复查结果仍有待通报。
质疑的源头是措辞,当事人口中的“动用”和我们常用于描写献爱心的“动员”,虽仅有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和引申含义却是千差万别。
“动用”的是资源,“动员”的是爱心人士,前者是被动后者是主动。哪怕把公务员“物化”为公共资源的一种象征,若是“被要求”用在一个人身上,似乎有所不妥。
加之原视频由个人账号发出,是当事人对游览经历的总结,视频前半部分不乏美景、美食,还有“名字被打错”的抱怨,与普通的“晒日常”别无二致,使得后半部分的“暖心帮助”显得格格不入,倒像是在秀优越。
难怪网友会怀疑:“从鬼门关被人救回来,哪有心思发这个?到底是炫耀还是感激?”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周公子”到“北极鲶鱼”,炫富秀后台令人深恶痛绝,“特权”与群众切身利益之间的矛盾仍需进一步解决。
网友的警惕意识和监督意识高了,善于从蛛丝马迹找问题,并不是件坏事。这也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查实情况,给出有力的证据和详细的报告,绝不能用一句“不实”来搪塞舆论的质疑声。
更值得细究的是医疗资源分配之问。正如许多网友的留言:“我怎么没享受过这种待遇,是因为我不够‘普通’吗?”然而人身意外终究是小概率事件,因而这一命题无法证伪也难以证实,为各路猜测留下了空间。
从好的一面来看,这是一场成功的救援接力,两地多部门了解到群众需求及时行动,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血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也难免被误读为是“个人能量很强”。谁是因谁是果,关系到事件的定性。
“特事特办”和“找人搞定”,在沟通不充分时极易混淆,关键在于公众对于当下的医疗体系够不够信任,分配本身够不够透明可查。从事实出发回应公众疑问,方能激浊扬清,不负好人善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