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罗棋布的珠海万山群岛以东,外伶仃岛、担杆岛屹立潮头,这里是距离珠海内陆最远的海岛镇——担杆镇。曾经,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全镇一度面临建设窘境,但担杆人民用“一砖一瓦”的耐力,打破陆海阻隔,推动海岛大开发、大发展,孕育一颗与香港隔岸辉映的璀璨明珠。
今年以来,担杆镇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通过引入新型养殖深水网箱,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产业园,全链条打造海岛产业发展新高地。
鹤洲新区(筹)担杆镇党委书记黄静静表示,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海岛产业建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电量满格”的劲头推动海岛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
旅游业提升让“孤岛”不“孤单”
南方日报:担杆镇是距离珠海内陆最远的海岛镇,如何将“百千万工程”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黄静静:担杆镇是距离珠海内陆最远的海岛镇,也是大湾区唯一一个没接通大电网的建制镇,辖区内的担杆岛更是最远离珠海市区的一个有居民海岛。
近年来,全镇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海岛产业建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电量满格”的劲头推动海岛高质量发展。
首先,坚持生态优先,建设“绿水青山”。担杆镇生态资源和海洋环境禀赋,海域面积2300多平方公里,镇内设有担杆岛省级猕猴保护区、庙湾岛市级珊瑚保护区。2023年,担杆镇外伶仃岛入选全国首批“和美海岛”。担杆镇通过持续建设海洋牧场,优化海洋环境,建成外伶仃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庙湾大型人工鱼礁示范区,外伶仃岛周边海域礁区,总计建设并投放人工鱼礁礁体5300个。
二是打造美丽海岛。实施海岛城镇景观环境改造提升、美丽海湾生态岸线修复、无废海岛试点工程建设等一批示范工程。
三是打造海岛“天然氧吧”。完成外伶仃岛林分林相改造项目和外伶仃岛历史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今年以来造林约250亩,修复矿山面积5.7公顷,种植乔灌木约1800株,覆盖面积达3000平方米。
其二,依托绿色资源,撬动“金山银山”。依托外伶仃岛国家4A级景区带来的游客优势,海岛独特的渔乡风貌,担杆岛省级猕猴保护区和庙湾珊瑚保护区的生态优势,担杆镇投入1650万元扶持村集体建造休闲渔业船舶和设施,支持通过统筹全镇海钓、潜水、海上观光等经营主体,探索共同发展模式,形成合力,并以外伶仃岛为基点,辐射辖区其他海岛,打造一条外伶仃岛—担杆岛—庙湾海域的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带。2023年1月至10月,担杆镇休闲渔业累计接待环岛游、垂钓游客约1.5万余人次,实现休闲渔业经营收入达850余万元。
同时,补足设施短板,发展生态旅游。担杆岛距离珠海市区73公里,岛上常住居民约100人,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给海岛建设带来了巨大困难。近年来,担杆镇克服了“路途远、设计慢、费用高、建设难”等困难,完成担杆岛既有水库修复、担杆岛居民供水配套等工程,解决村民“喝水难”问题。完成担杆村基础设施修缮、担杆村房屋“三线”整治等工程(共约315万元),美化村居环境。完成担杆岛观星平台及观日亭片区环境整治工程,和“九洲控股集团”建设担杆岛民宿示范样板间一期项目,打造担杆岛生态旅游民宿小区,促进担杆岛生态旅游产业新发展。紧锣密鼓推进担杆村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担杆岛安居工程等项目,增设和修复基础设施,用“修旧如旧”的方式对危房加固修缮,提升渔村整体风貌。增设担杆岛的航班,由原来的每周2班增至每周5班。担杆岛旅游业的提升,将彻底让“孤岛”不“孤单”。
深耕海洋
支持全镇养殖企业发展深海养殖
南方日报:目前担杆镇镇域经济发展有哪些亮点成效?
黄静静:今年以来,担杆镇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不断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海洋经济的综合效益,同时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的发展,为全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主要做法有:
打好招商引资“组合拳”,稳住经济发展“压舱石”。担杆镇充分发挥驻广州办事处的功能平台作用,持续扩大委托招商,以“义务招商员”协助进行“以商引商”为抓手,通过积极“走出去”,“引进来”,不断挖掘招商引资潜力。今年以来,引入注册至全镇的内资企业119家,累计注册资本近3.7亿元。剔除去年一次性税源因素,今年1—9月全镇税收收入增长47%。
引入海洋养殖“新装备”,注入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持全镇养殖企业发展深海养殖,引入新型养殖深水网箱,今年共新增深水网箱共51个,完成后全镇网箱总量提升127.5%,预计投产后养殖产量提至9000吨,产值3亿元。打造海洋牧场示范产业园,珠海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产业园(隘洲)项目目前已申请用海。园区计划首期投资2亿元,建设4个创新型桁架式养殖平台和30至50个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总水体30多万立方米,投产后争取实现海洋牧场全链条产值13亿元/年。2023年前三季度全镇渔业养殖产量达4078吨,同比增长54.4%,实现养殖产值1.3亿元,同比增长56.9%。
抓住旅游市场“新机遇”,更上海岛旅游“新台阶”。一是加快旅游要素提升。全面建设示范网红餐饮驿站,加快推进外伶仃岛建安昌盛高端酒店建设,谋划外伶仃岛索道项目,建设“灯光夜市”露营基地,探索搭建伶仃有礼商店。二是展非遗强宣传,抓市场回暖机遇。通过高标准举办“北帝诞”民俗文化节,精心打造景区公众号、小视频等网络宣传平台,优化景区服务配套和质量等方式,抢抓今年旅游市场回暖机遇,推动外伶仃岛旅游火爆增长。2023年1月至10月,外伶仃岛接待58.73万人次,同比增长133.92%,占万山群岛游客总量41.22%;旅游综合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126.13%。
城乡共美
“人”“业”共融串联全域
南方日报: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担杆镇如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黄静静: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个目标任务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个领域,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内涵十分丰富。目前,担杆镇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加快建设更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第一是加强“人”的联系。担杆镇辖下有外伶仃村、担杆村和新村三个自然村。担杆镇目前有近85%的村民因生活、求学、工作等原因搬入珠海市区。为切实提升民生服务与基层治理的融合度,担杆镇打造了珠海市区首个海岛村民社会治理平台“海岛之家”,推行“一品牌、三计划”。即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打造“心系海岛·灯塔对话”品牌和面向长者、儿童青少年、妇女群体对应实施关爱计划、培育计划、港湾计划。截至目前共开展活动80余场,服务达3848人次。成立珠海首个区域性“军嫂之家”,创新打造珠海妇女服务品牌,为军人家庭的幸福保驾护航。打造三个社会治理平台和六支议事协商队伍,依托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岛内外村民的凝心聚力和产业赋能。
第二是促进“业”的融合。担杆镇针对旅游业中的短板“吃住游购娱”,分别制定提升计划,融合发展。吃——全面建设示范网红餐饮,加速推动第一期驿站项目投入运营,利用“鲶鱼效应”刺激大排档转型升级。住——加快推进外伶仃岛建安昌盛高端酒店谋划建设和伶仃湾AC区城市更新项目。通过统筹规划,打造成片特色民宿小区。从近中远期全面促进海岛酒店档次大幅提升。游——大力扶持海岛专业海钓、潜水、出海观光等游玩项目,以外伶仃岛为基点,打造外伶仃岛—担杆岛—庙湾海域的乡村振兴旅游示范带。同时谋划外伶仃岛索道项目等,持续推动旅游配套设施升级。购——依托外伶仃岛新“伶仃三宝”IP和VI体系,积极开拓相关文创产品和特产商品的设计和制作,改变现有商店全是工业化商品的现状。谋划推出伶仃三宝盲盒等文创产品和伶仃三宝海味干货品牌,搭建伶仃有礼商店。娱——打造集“露营+音乐+美食+夜市”一体的“灯光夜市”露营基地,推动夜市经济发展。
第三是提升“域”的发展。担杆镇生态资源丰富但较为分散。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扶持海上旅游业态发展,担杆镇实现“山—海—城”一体贯通。一是通过完成外伶仃岛观澜小径和伶仃湾更新小区登山步道修复等工程。谋划实施外伶仃岛索道项目、外伶仃岛登山步道建设、外伶仃岛小石嘴片区旅游基础配套等工程,实现岛内资源串联。二是通过扶持发展专业海钓、潜水、出海观光等游玩项目,建造休闲渔业平台和船舶。推动增加通往海岛航班等,实现岛间资源串联。通过软、硬件提升,串联全镇各海岛、保护区、景点等,推动海岛资源串珠成线、连线成片,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采写】南方+记者 吴冠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