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眼界!崇雅外国语小学南方报业小记者走进香博馆

小记者在东莞
+订阅

00:53

11月26日上午,来自东莞市虎门崇雅外国语小学的近30名南方报业小记者走进我国首座香文化主题博物馆——中国(寮步)沉香文化博物馆(以下简称“香博馆”),进行以“品读东莞·品味莞香”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恰逢即将迎来9周年纪念,该馆特地安排了一场浮水印香表演,让小记者们大饱眼福的同时,也啧啧称奇。

“哇!好大,好多人呀!”车还未到,已有小记者看着车外的人群,忍不住感叹。中国(寮步)沉香文化博物馆一眼望去,是一个四四方方的“香盒”,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香盒”。该占地面积8199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800平方米,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博物馆牌匾“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是国宝级国学大师饶宗颐亲笔题写。开馆近9年来,日渐成为香文化爱好者以及附近镇街乃至周边城市居民的日常参观休闲和好去处。

香博馆的大,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还提现在藏品上。一进门,便是清代乾隆盛世铸铁铭文的第一香炉,这是香博馆的“镇馆之宝”,重达千斤。其上方由光电设备模拟的烟雾,又是“香”字的艺术体,置身其中,氛围感十足。

二楼的“格物知香”展厅,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叽叽喳喳的问个不停,讲解员陈舒婷向小记者们详细介绍了莞香的形成及分类:“莞香分为‘生结’‘熟结’‘倒架’‘土沉’‘水沉’‘活沉’‘蚁沉’‘虫漏’‘脱落’等几种主要品类,不同的分类,有不同的形成方式……”。“莞香原来不是一种木头,而是莞香树受伤之后分泌树脂凝结而成的油脂。”一名四年级的小记者通过电话手表向家长展示了自己的现场所学。

从“格物知香”展厅出来,香道师方漫婷早已做好准备,一场浮水印香表演就此开启。洁白的香灰、氤氲的香气、优雅的香道表演,让小记者们据方漫婷介绍,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深受古人喜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品香的规范程序——香道,香道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生活艺术的升华,在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非常流行。据悉,此次香道表演是香博馆为了迎接9周年纪念,特地为小记者们准备的互动环节,让小记者们领略了莞香背后源远流长的文化,大开眼界。

“我第一次看香道表演,觉得非常优美!我也想学香道”当被专业老师问及“看完想到表演,有什么感想”时,一名二年级小记者如是说。

“撷韵寻香”展厅,小记者们学习了中国的香文化起源,“中国用香历史悠久,萌发于先秦,初成于秦汉,成长于六朝,完备于隋唐,鼎盛于宋元,广行于明清。鼎盛时期,一艘艘木船满载莞香,沿寒溪河经香港运往世界各地,‘广东四大名市’之一——‘寮步香市’因此形成。”所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成为香料之路。小记者们纷纷提笔记录,生怕错过了细节。

此次活动,小记者们在沉香博物馆中溯源香文化源头,聆听香文化故事切实感受了沉香文化的魅力与东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