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病防治主战场!东莞家庭医生提供定制服务

健康东莞
+订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老百姓对慢阻肺危害知之甚少。监测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晓率仅为0.9%,40岁及以上人群肺功能筛查率不足7%,进而诊断及治疗率极低,防控形势极为严峻。

近日,2023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在京召开。会议上,东莞以开展多种形式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提升基层医生服务能力等工作亮点,在大会上频频被提及。全市的“呼吸联盟”和“医疗体”,实现了区域“基层门诊筛查—市属或镇属医院诊断确定诊疗方案—回基层管理随访复查”的良性循环。

什么是慢阻肺病?该病的致病因素有哪些?东莞在慢阻肺病防控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带着这些问题,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了东莞疾控相关专家。

亟须被关注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阻肺病,其实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老慢支”“老慢喘”“肺气肿”。其常见症状是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和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需要做肺功能检查来确诊。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的肺功能会逐渐下降,最后出现慢性呼吸衰竭、肺心病,以及很多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合并症。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健康广东行动(2019~2030)》将“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纳入健康行动之一,其中普及肺功能检查、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是主要行动内容。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但根据东莞市慢阻肺病防控知识知晓调查结果,在所有慢阻肺病预防措施中,对“接受肺功能检查”为预防慢阻肺措施之一的知晓率最低。

“慢阻肺有庞大的患病群体,本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急性加重发生率及死亡率。但较低的公众知晓率,往往会让患者错过药物干预治疗的最佳时期。”在2023中国慢阻肺病防治大会上,东莞市疾控中心慢非所三级主任科员杨盛捧回了“区县级项目办优秀管理人员”的大奖,来自寮步镇社卫中心的胡锐彬医生因在2023年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表现出色,获评“优秀工作人员”。

在大会盘点各省质控亮点时,东莞的“开展多种形式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提升基层医生服务能力”工作被频频提及。这是来自国家级会议对东莞慢阻肺防治工作的肯定。

据介绍,自2020年起,东莞开始打造“顶天立地”的医防融合管理防控体系,推动落实分级诊疗,积极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慢阻肺诊疗能力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阻肺筛查能力全覆盖的城市。

通过强化部门间协作,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东莞为慢阻肺病高危人群和患者制定了相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为参保居民实现“个人自付部分,政府兜底包干”,有效减轻患者疾病负担,全市慢阻肺患者管理水平和综合干预能力快速提升。

全链条防治慢阻肺病

今年11月,由东莞市卫健局牵头组织开展四期(每期3天)的基层慢阻肺诊治能力培训班,对全市33个镇街(园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40名全科医师进行培训,再次掀起基层社卫慢阻肺学习培训热潮,为明年全市全面推进慢阻肺管理防控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慢阻肺病的防治是一个全链条,包括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知晓、检查、健康管理等多方面的干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平衡各镇街医院、社卫中心能力建设和防控能力,补齐短板,不让一个镇街掉队,确保慢阻肺病人早筛早治疗。”东莞市疾控中心慢非所所长钟洁莹介绍,在2020年10月,《东莞市基层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干预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确定了“市卫健局统筹—市疾控中心组织管理—市人民医院技术指导—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兜底执行—鼓励其他医疗机构共同参与”的架构,确保医防融合开展慢阻肺筛查工作有效推动落实。

东莞鼓励先行先试,推动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呼吸疾病规范化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项目,至今已有东坑、寮步等13家社卫中心参与,占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的40%。

从钟南山院士呼吁“像量血压一样测量肺功能”开始,东莞市部分医院和镇街社卫中心在慢阻肺防控体系建设中“遍地开花”,起到了积极的带动示范作用。

其中,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在2021年举办了由27家医疗单位参加的东莞首届基层医院肺功能技能竞赛,2023年6月又举办了全市首届无创呼吸机理论及技能竞赛,共12家医院参加;寮步镇社卫2013年开展慢阻肺筛查,2018年获评全市首家PCCM优秀单位;东坑社卫连续创建“PCCM”达标、优秀单位,是全市首家配齐10种呼吸系统药物常用药物的社卫中心;沙田社卫2018年至今为214名慢阻肺患者建档造册管理;厚街社卫医护人员学习探索肺康复操干预;清溪镇医院2018年内创建“18罗汉(18个公办、民营医院和门诊部)”肺功能检查联盟。

同时,东莞通过多方式推进人员培训,以赛促练,全市33个镇街(园区)均已实现慢阻肺筛查人员能力覆盖。

从基层构建慢阻肺病防治体系

慢阻肺病的首诊主要发生在基层,基层是建立慢阻肺病防治体系的重要抓手和主要战场。

从2021年起,在一年一度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工作中,东莞首次将基层社卫中心医防融合创新列入考核和加分项,对基层开展肺功能检查数量、药物配备、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等均作出明确要求。

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东莞慢阻肺病的高危检出率相对全国和全省都比较低。要提升知晓率和检出率,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慢阻肺包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探索。为此,东莞制定了全市统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收付费标准,涉及慢阻肺的有“慢阻肺患者服务包”和“慢阻肺高危人群服务包”。

慢阻肺患者服务包的内容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三项、肾功两项、胸部X片、心电图和专病评估和健康咨询等8项内容。高危人群服务包则是针对慢阻肺疾病的上述8项后3个项目,参保人支付65元或68元即可分别享受以上服务。截止2023年10月底,东莞市共签约慢阻肺包和高危包2000多个。

同时,以多维度“呼吸联盟”为依托,东莞建立起便捷的转诊和随访通道。

东莞市呼吸专科联盟、东莞呼吸医联体、清溪镇肺功能联盟……一系列的“呼吸联盟”和“医疗体”,联动起全市的医疗机构和门诊部等单位,实现了区域“基层门诊筛查—市属或镇属医院诊断确定诊疗方案—回基层管理随访复查”的上下互转的良性循环。

2023年,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提出“品质医疗、温暖服务、守正创新、协调发展”16字高质量发展思路。全市各级基层医疗机构纷纷响应,在肺功能检查服务细节上下功夫,重视就医体验。

如今,全市有十余家镇街社卫中心已配置了空间宽敞明亮的肺功能检查区、检查室,设置单间提供温暖、贴心的服务,有的实现随诊随检、有的采取预约制,并在检查前由专人引导进行早筛问卷、体格检查,采取观看多媒体辅助和实操预习的方式进行吹气练习。

坚持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策略,大力改善卫生环境,深入组织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开展戒烟活动……东莞正以基层、预防为重点,关口前移,将为以慢阻肺病为代表的重大疾病防治提供坚实后盾。

“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探索推动基层将慢阻肺筛查和肺功能检查项目常态化开展,并鼓励有条件的镇街纳入群众年度体检项目,不断提升患者认知率和早筛率,争取降低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钟洁莹透露,将通过加强慢阻肺防控知识宣传力度,佑护东莞市民健康。

南方+记者 欧雅琴

图片来源东莞市疾控中心

编辑 黎晗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