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文旅工”数字化建设: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优势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

2022年5月29日,潮州工艺美术元宇宙精品馆正式在“Meta彼岸”APP上线,成为国内首个元宇宙地方工艺美术馆,展品涵盖潮瓷、潮绣、潮雕、朱泥壶、麦秆贴画等工艺品,这是利用虚拟现实、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手段推广潮州工艺美术藏品的一次创新实践,更是“文化+旅游+工业”与数字经济集成创新的一次重要尝试。在加速布局数字化的新赛道上,作为中小城市的潮州,亟须思考如何充分依托本地的“文旅工”资源禀赋优势,找准数字化建设的结合点,突破瓶颈,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尽管数字化建设的技术和应用还未完全成熟,但全国多地政府纷纷发布相关扶持政策,抢占数字化产业发展先机。潮州虽然不具备像武汉、重庆、成都、广州等一线城市自主建设数字产业园的“硬件”,但可依托“文旅工”资源禀赋的“软实力”,在新一代数字化技术的风口,以赋能实体经济为导向,走出一条适合本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开发应用场景 多层次“借台上市”

应用场景是数字化从概念到落地的重要媒介,也是数字化发展初期需要攻克的关键问题,具有普适性的应用场景才能更为精准地让数字化真正开启价值创造。潮州受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制约,自主建设“文旅工”数字化空间难度较大,可考虑在数字化发展中城市角色定位为前端与内容提供者,以北京、重庆、厦门、上海等城市出台征集应用场景的奖励与合作政策为机缘,深度利用本市“以文带旅、以旅兴工”的厚实家底,投入研究开发以现实世界的文化、风物、工业品为蓝本的多元化应用场景方案,如,数字韩江自然生态园、数字古民居建筑博物馆、数字潮剧潮谣文艺空间、数字潮雕DIY文创品、数字工夫茶馆等,吸引新华网“山海中国”等平台合作推广,多层次“借台上市”。

拓展盈利模式 多渠道“引资带飞”

数字化拥有持续生命力的关键在于追求创造性的经济活动,研究表明,数字化在与现实比较接近的镜像世界或者生活记录方面的应用和服务中,经济活动会更加活跃。对于本土民间资本投融资能力有限的潮州,亟须紧跟数字化的发展程度和许可范围,不断拓展盈利模式,创造“扩展经济”。深入研究“用户获取—销售道具—广告平台—销售与现实有关的商品”的数字化商业流程,围绕以消费者为中心向“虚”延伸、以生产者或实体产业为中心向“实”发展的理念,研究设计出低成本、高营销的可行性组合型盈利方案,让投资者或用户既可以在数字化中获利,也可以成为数字化和现实的中介获利,多渠道吸引各方资本带潮州“文旅工”“飞”进数字化空间。

用好反向飞地 多领域“虚实融合”

近日,“潮州—罗湖创享岛”项目启动,既弥补了潮州自身工业设计、创新研发、企业孵化等短板,也更靠近走在数字化前列的深圳。反向研发飞地的建设将成为潮州“文旅工”参与数字赋能的难逢契机,抢抓当前深圳起步布局数字化技术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的有利时机,加快构建紧密的“政产学研用金服”数字化生态创新共同体,紧扣深圳“虚实融合、由软带硬、由平台到生态”的数字化发展思路,加大与深圳数字化研究院的交流与合作,借鉴深圳数字化产业与“20+8”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案例,研发并推送集聚深潮特色且能与深圳“文旅工”产业对接的应用场景及盈利方案,从“实”入“虚”。进而利用数字赋能的成果效益对文化、旅游及工业在虚拟空间进行全面部署和升级改造,从“虚”返“实”。

●国家税务总局潮州市税务局 邢冬荣


■编者按

第二届潮州文化论坛日前在暨南大学举办,论坛收到90多篇国内外学术论文,围绕潮州文化探源、潮州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潮州文化数字化建设、潮商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潮州文化的国际传播等议题深入探讨研究。即日起,《南方日报·潮州观察》开设“潮州文化视点”栏目,分主题对这些文章进行刊登,以飨读者。首期关注潮州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编辑 余丹萍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