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是典型的学院派导演,他并不高产,但作品的总体水准较好。像《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凶者也》等都是口碑之作,也为他在广大影迷心中种下了“曹氏罪案电影”的种子。
眼下,他的新作《涉过愤怒的海》登上院线,影帝黄渤、影后周迅主演。还是罪案题材,渔民老金(黄渤 饰)的女儿小娜留学日本意外被害,真凶疑似小娜的男友李苗苗,老金追凶日本,李苗苗逃回国内寻求富豪母亲景岚(周迅 饰)庇护,老金发誓一定要以牙还牙……
在曹保平以往作品中,富与贫、罪与罚、伤害与受难、利益与良心往往构成主要的戏剧矛盾,他非常善于将人物抛入两难的局面中,前进不行,后退也不行,任何一种选择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就像黑格尔认为的,悲剧的本质是矛盾双方坚守自己合理的一面不肯向对方转变。
《涉过愤怒的海》悲剧也源于此,老金作为父亲所坚守的“父道”,本质上与景岚所坚守的“母爱”是一回事,但因立场不同,两人不得不成为对手。一个捉、一个逃;一个想杀人、一个想护人,这样的冲突充满戏剧的张力。
但在曹保平眼中,一个巧妙而深刻的戏剧情境似乎还不够,他又试图在影片中融入更多的手法,从而增强影片的厚重感。
首先,曹保平巧妙地用了画外音独白,以呈现主人公老金的内心世界。
影片前段讲述老金奔赴日本追查女儿下落,却意外得知女儿身死,他躺进女儿死前身处的壁橱,画外音“她是我的女儿”、“我得爱她”恰如其分地响起,在余下的剧情中,这样的处理也比比皆是。对于女儿小娜,曹保平同样用大量的画外音独白展现其敏感病态的心理。
在我看来,这个处理是极为巧妙的,或许是本片最大的创新。它用一种很贴切的方式表现了父亲得知女儿死亡后的情绪反应,这是一种夹杂着震惊、悲痛、发懵、愧疚的多重情感。事情突如其来,父亲的悲痛还没跟上节奏,也正如此,他反复提醒自己,他需要痛苦、需要愧疚。
这种情绪也出现在李烈(祖峰 饰)身上,作为李苗苗的父亲,他对儿子顽劣的秉性颇为憎恨,在得知儿子可能犯下滔天罪行之时,他既想庇护儿子,同时又希望儿子得到严惩。这种复杂的人类情感,或许才是导演心中的真实。
其次,他试图在影片中融入更多的类型元素,以区别当下颇为流行的文艺罪案电影。
曹保平本质上是类型电影的拥护者,他的影片总是充斥大量的视听奇观与类型套路,比如灾难片里的龙卷风、情爱片中的性爱场面,以及动作片中的追逐戏和打斗戏。在早期《光荣的愤怒》中,他就用类型电影的手法处理过一个看似搭不上边的乡村题材。
而在本片《涉过愤怒的海》中,他借助了悬疑电影的类型做法,从故事开头就对观众有所误导,让观众以为整部影片的内容就是复仇。而到了电影后半段,方向又转成犯罪嫌疑人李苗苗的下落问题,直到故事的结尾处,一个更大的悬念才向观众揭开。
这种半遮半掩、最后再揭开“柜中骷髅”的做法,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它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视听刺激,更享受到了用智商分析的参与感。
这也是曹保平的长处,他深知要想赢得观众的认可,就必须做介于文艺与商业中间的电影,再通过特定的罪案风格融入自己的痕迹。
再者,相较于《河边的错误》将人类故事归因于偶然与荒诞,曹保平似乎更相信世界是环环相扣的因果链条,任何事情的发生,总是有着深刻的根源。因此,电影也绝不是复仇爽片,而是去探寻悲剧的深层次原因。
影片中,老金女儿小娜正是一个让观众觉得有些异样的人,她内向、疯狂、病态又沉迷于两性关系。有这样一个细节,小娜和李苗苗欢愉过后,将鞋子从楼上丢下,理由是“我们深爱彼此,甚至嫉妒鞋子把爱人带走”。
此时影院的观众发出了阵阵讪笑,对观众而言,这样的爱情观无疑是过于极端的。但从片中人物来看,这是有据可依的。老金与小娜,粗犷霸道的父亲与压抑病态的女儿,长久却疏离的相处造就了女儿的消极性格。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李苗苗身上,父母失和,妹妹出生,得不到细心关爱的他,胆小却残忍凶暴。
也正如此,两个年轻人投身于对cosplay的热爱中,幻想着化身为他者拯救撕裂的生命,也埋下了最终的苦果。
总的说来,《涉过愤怒的海》依旧保持了曹保平一贯的水准,强力的叙事内核加之优秀的摄影和剪辑,堪称诚意。
但问题在于,他一直无法更进一步,仍然只能让人评价:还不错。这其中很大的问题在于,曹保平对于叙事的处理、对思想的取舍是有缺陷的。
如果整部影片将重心关注于老金与景岚的处境和关系上,用叙事反衬出二人身份相同、立场相悖的荒诞感,或许更有力量。作为父亲的老金何尝不能体会一个母亲保护儿子的勇敢?一个母亲又何尝不能感受一个父亲失去女儿的疯狂?
但可惜的是,曹保平为了所谓的类型元素,放弃了专注于某一个点的发力,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巧合与无谓的追逐,同时精力又过于分散到对cosplay等亚文化的表面描绘,最后变成熊瞎子掰苞米,摘一路丢一路的局面。
如果曹保平想拍出真正一流的作品,那么他或许需要的是:想得更少一点,表达更集中一点。
作者 | 巴 颤
编辑 | 楼 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