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建“所”为
市场监管所是市场监管部门履职的“前哨”,是市场监管队伍形象展示的“窗口”,既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市场监管业务开展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按照市场监管总局、省市场监管局的安排部署,市市场监管局扎实开展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所”建“所”为主题,集中反映全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成效,树立市场监管所建设的标杆和榜样。
市场监管所是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桥头堡”和“主阵地”,而标准化规范化(以下简称“两化”)建设是市场监管所释放工作效能、构筑市场监管格局的重要抓手。佛山市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交流会在南海里水召开,对全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近年来,佛山市市场监管所综合执法功能愈发凸显,新承接下放职能超过1000项。监管领域进一步拓宽,监管职能进一步扩大,但相应的管理模式未能与其完全兼容,因而推进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地完成“两化”建设迫在眉睫。
今年8月,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在惠州召开全省市场监督管理所“两化”建设推进会,为全省“两化”工作的推进亮明方向。会议强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场监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来,主动将“国之大者”“省之大计”落实为“系统之要务”,以扎实有力举措,积极推动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做深做实。
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坚定“两化”决心并积极部署相关工作,整体来看,全市市场监管所立足工作实际,实现“两化”建设工作“多点开花”,探索形成了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两化”模式。
谋在高处
“六有”引领,“两化”迸发澎湃动力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佛山在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中,立足“创就要创最优”的标准,以等级评定为抓手,按照“五星引领、四星带动、三星连片”的目标,科学谋划、分类施策、迅速行动,集结全市创“星”之力,用“星”火点亮全市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工作闪耀图景。
今年4月,市市场监管局出台《佛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度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全市市场监管所应按照“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有一份清晰完善的权责清单、有一套实用高效的业务规范、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有一支稳定有力的监管队伍、有一个设施齐全的办公场所”的“六有”标准,全面推动基层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质增效,打造高效履职的市场监管铁军。
锚定更高的目标、设立更高的标准,我们能看到,佛山市市场监管所在“两化”建设的奋进路上是坚定决心意志、铆足强劲干劲的。全市五区32个市场监管所在用一项项亮眼的工作成果,铺陈出“两化”建设“百花齐放”的磅礴画卷。
“两化”工作推进以来,南海区里水市场监管所将“两化”创建、争创“全国五星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划拨专项创建经费,推动创建工作抓出实效。8月,南海区里水市场监管所在广东省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工作推进会上作为广东省1200多个基层所唯一代表作经验交流,在全省发挥出“标杆”作用。
南海区里水市场监管所在广东省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工作推进会发言
南海区丹灶市场监管所也在推进“两化”建设的工作中气势如虹,锚定“两化”建设的试点目标,坚持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小钱办大事”的创建思路,围绕“机构职能、场所设施、内部管理、党的建设、监管执法、人员队伍”六大提升,走出了一条“小投入、微改造、大提升”的创建路径。
南海区丹灶市场监管所党员活动园地
南海区里水和丹灶市场监管所热火朝天的工作态势只是佛山全市高位谋划、奋力推进“两化”建设的一道缩影。佛山全市32个基层所在“两化”工作上可谓是铆足干劲,在上级指示的基本目标上自我加压、提出更高要求,计划2023年完成60%以上达标建设且100%完成业务规范整合,2024年100%达到“两化”建设水平,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迸发出全市“两化”建设的澎湃动力。
抓在细处
“内外兼修”,释放强劲运转效能
如果说佛山围绕大局高位谋划、统筹推进“两化”建设是在铺就市场监管蓝图的“大写意”,那么建设过程中全市市场监管所合力奋进,在细微处着力、在点滴上用功就好比是在勾勒一幅细腻精致的“工笔画”。
过去,因管辖区域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基层市场监管所面临专项经费缺乏,硬件建设难以全部符合工作场所和执法装备现代化、专业化要求的问题,降低了一线执法人员的工作效率;基层市场监管所人员配备数量与工作量不相匹配;同时执法车辆标志、服装、徽标等外在形象也未完全统一,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缺乏权威性和易识别性,影响了市场监管系统良好形象的树立。
佛山市市场监管所在推进“两化”建设工作以来,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打出“一所一品牌”口号,挖掘基层新亮点,以特色工作丰富“两化”建设内涵,将特色化、精细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工作的每一个角落:对内规范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充实监管力量;对外优化场所设施、提升监管服务水平。
高明区荷城市场监管所办公场所焕然一新
细微之处见真章。高明区荷城市场监管所以“守正创新、融合履职、助力发展”的文化主线,创新性打造“荷小店”区域品牌和“荷易办”商事登记平台,新建8个功能区域,改善37项办公条件,配齐7类共140件执法装备,统一10类标志标识以优化硬件装备;同时制定涵盖38项管理制度、35类职能领域的指导手册,主动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PDCA等精益管理方式,打造出极具地域特色及管理效能的“两化”建设样本。
顺德区陈村市场监管所作为基层市场监管所融合监管“两化”试点,紧扣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的工作总基调,结合地方特色喊出“绿美陈村 智慧市场监管”响亮口号,积极探索市、区、镇三级联动智慧监管,构建数据“一张网”,全力推进“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涉企检查减少近40%。
顺德区陈村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使用智慧监管平台
紧跟时代步伐。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也结合数字化转型和发展工作实际,围绕市场监管业务应用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先后出台两个信息化及数据转型三年规划,以科学智能集约平台为支撑,推动数据盘查、数据编目、数据汇集、数据质量检测等工作,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数据治理工作格局,助推监管服务效能得到长足发展。
南海区里水市场监管所建成全市首个镇级市场监管智慧调度中心,实现与市级系统互联互通
对内强素质,对外树形象。细致化、特色化的工作考量,推动着佛山全市市场监管所工作实现高效率运转,监管效能焕发出新能量。
落到实处
有的放矢,以实干“护航”高质量发展
“两化”建设的点点成果,最终还是会落回到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8月18日,佛山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新闻通气会召开,通报佛山市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50万户。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监管对象,市场监管人员数量不足的矛盾也逐渐显现,狠抓“两化”建设,“护航”佛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机不容发。
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做好“放”和“服”之外,更要有效“管理”。庞大的市场主体数量需要用数据、分类、信用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多环节的管理,实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
顺德区大良市场监管所在此事上便发挥出良好的示范作用,确定“大业良城、实干市场监管”为工作主线,将“融入、实干、争先”作为关键词融入地方发展主战场。目前,大良街道市场主体数量5.7万户,大良市场监管所年均审批业务量约1.9万宗,其中“同城通办”办理其他镇街业务超2000宗;食品生产经营主体1.1万户,在用特种设备1.1万台(套),数量均全区第一。
顺德区大良市场监管所及监管队伍
守护“人间烟火地”,南海区里水市场监管所也身体力行,首创性制定了全省首个市级《校园“安心食堂”管理规范》团体标准,覆盖全镇65家中小学校、幼儿园,保障全镇约6万名师生食品安全及营养管理。
禅城区南庄市场监督管理所二楼大堂改造前后对比
南海区里水市场监管所改造前后对比
佛山开展“两化”建设工作以来,各项工作可谓颇具成效:全市基层所外观形象统一了、办公场地也重新修缮,一改往日“旧颜”,硬件基础实现“大提升”;内部管理及业务流程也更加规范化,基层干部队伍迎来“新面貌”;同时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工作理念,让基层所文化建设的“深内涵”得以发掘,形成了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两化”模式。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市市场监管局还将重点围绕加强市场监管综合管理、规范业务流程、提升履职效能、强化基础保障等方面,以星级所创建工作为载体,全面深化全市市场监管所“两化”建设工作,推动市场监管所建设全面提质升级,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引领效应的市场监管所,为构建基层市场监管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佛山样板”。来源:凤凰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