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咬到腮帮子,都怪“上火”?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

健康广东
+订阅

你是否也经历过

这样的场景:

饭吃得正香的时候

突然一阵剧痛从嘴巴里传来

还伴有一丝血腥味

啊啊啊!

又咬到了腮帮子!  

有人说

“这是上火了”

还有人说

“馋咬舌头瘦咬腮”

……

这些说法有道理吗?

听听医生怎么说

↓↓↓

医生表示,吃东西咬到腮帮子,跟“上火”“变瘦”都没什么关系

如果只是偶尔咬破口腔内壁,主要还是因为吃得太快太急,大口快嚼容易“咬偏”;又或是在吃饭时说话,注意力不集中,都可能导致“误咬”。

但是,如果你隔三差五就咬破腮帮子,甚至还常常咬伤同一处,就要留心这可能与一些疾病相关:

1. 牙齿硬组织疾患

如果有蛀牙,或是牙齿缺损导致出现锐利的牙尖、残根等,就可能导致口腔黏膜被牙齿划破的现象。

所以要定期检查牙齿,有龋病、牙髓炎、根尖炎时要及时治疗

2. 牙颌面畸形或咬合不正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上颌牙齿盖在下颌牙齿外侧,这样舌头被保护在下牙弓内,不容易被咬到。

如果牙齿出现反颌,也就是俗称的“地包天”,或后牙错位不齐,又或是上颌智齿萌出方式向颊侧倾斜,都可能导致频繁咬到口腔内壁。

这种情况可考虑做正畸治疗,把牙齿排齐。

3. 长期缺牙或假牙不合适

如果牙齿掉了之后,长期不镶牙、种牙,腮帮子就可能因失去牙齿的支撑而向内凹陷,此时再戴假牙就容易咬腮。

如果缺牙数量多,使用的假牙或修复体不合适,导致咬合紊乱,也容易出现咬腮帮子的情况。

所以缺牙了不要置之不理,应尽早去口腔修复科或种植科就诊治疗。

4. 咀嚼习惯不好

如果习惯某一侧咀嚼,导致一侧咬肌过于发达,左右两侧的牙齿受力不均匀,就容易在不经意间咬到腮帮子。

建议吃饭时最好两侧牙齿交替咀嚼,有助于合理锻炼咬肌。

5. 脑卒中的前兆

如果老年人经常出现吃饭咬到腮帮子的情况,有可能是脑卒中的前兆,尤其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老人。

当脑神经受到压迫时,可能导致口腔不能灵活运动,发病时常伴有吞咽动作减慢、爱流口水、端饭碗时不自觉掉地等症状。

如出现相关情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排查

6. 精神因素

习惯性咬腮帮也可能与心理因素有关。

有的人因为焦虑、紧张、生活压力大,需要找到缓解方式,这时很容易产生习惯性咬手指、咬硬物、咬腮帮等动作。

经常咬腮帮子,可能会形成口腔溃疡,还可能导致相应部位口腔黏膜组织增生。

医生表示,如果咬腮部位的溃疡因长期受到刺激,不能很好地愈合,有可能引发瘢痕、糜烂,也有可能会发生癌变,但相对来说几率比较小

如果发现口腔里有长时间不能痊愈的白色、平滑式鳞状斑块或红色斑块、溃疡、菜花样组织,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活组织检查。

一般情况下,伤口会慢慢愈合,只要吃饭时注意不要反复咬到肿胀部位即可。

如果引起创伤性口腔溃疡,可于患处喷西瓜霜喷剂,注意消毒和清洁,勤漱口,保持口腔卫生,禁烟酒,尽量保持清淡温凉软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硬食、烫食,一般7-10天左右创口就会逐渐愈合。

来源:科普中国、生命时报、健康有约等

编辑:梁杰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