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将实施“十大行动”大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
11月29日,佛山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会议认真落实省“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工作部署,总结交流佛山市“百千万工程”进展成效和经验做法,对下一步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长白涛主持会议。
11月29日,佛山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
会议正式提出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十大行动”,分别是:北向战略行动、强区促镇带村行动、土地利用效率提升行动、都市农业引领行动、百里芳华示范带建设行动、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行动、绿美佛山生态建设行动、优质教育医疗进村下乡行动、对口城市共建产业园行动、固本强基行动。
会议充分肯定全市上下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佛山全市上下形成了普遍共识、建构了运转体系、拓展了创新实践、干出了良好氛围。同时,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要拿出“头号工程”的政治自觉,坚定不移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深刻认识实施“百千万工程”是展现担当的重大责任、是同向奔赴的战略契合,是惠民富民的必然要求。
今年以来,广东全面吹响“头号工程”的奋进号角,凝聚齐抓共促的强大合力,全省21个市、122个县(市、区)呈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创新创造景象。佛山的打法是什么?现场会给出答案:“十大行动”。
会议强调,要拿出“头号工程”的格局境界,创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市。
实施北向战略行动是佛山直面难点、痛点打响的关键之战,也是“十大行动”中的首个行动。
会议表示,北向战略必将成为佛山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佛山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佛山塑造产业新形态的最大增量。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佛山大区、小区发展差异大,禅城、南海、顺德三个区以占全市53.5%的面积,贡献了全市80.2%的GDP,集聚了全市85.6%的常住人口。区域发展不协调是第一重考量。
佛山工业体量大,但主要是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起步晚,“工业不连片、产业不成带、土地碎片化”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障碍。壮大战新产业是第二重考量。
佛山市委提出“中部强核、东西两带、南北两圈”的产业空间布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佛北战新产业园、“双十园区”都是落实之举。优化空间布局是第三重考量。
近日,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单公布,佛山顺德、南海再度包揽冠亚军,其余三个区也都跻身前40名。而就在不久前,佛山19个镇“组团”进入2023年全国千强镇。强区大镇成为佛山的新名片。
“十大行动”其二便是实施强区促镇带村行动。
在强区方面,佛山要深化五区结对协作,做实南海区结对三水区、顺德区结对高明区紧密协作机制,更好发挥禅城、南海、顺德的牵引作用、辐射效应,充分释放高明、三水的后发优势、空间潜力,力争到2025年两区GDP占全市比重分别提高到9.3%、12%。
在促镇层面,要推进镇域经济跃升,在提升发展狮山、北滘两个千亿镇的基础上,立足各镇(街)发展基础和要素禀赋,实施“冲高”“强中”“削低”计划,“一镇一策”支持桂城、祖庙、大良、荷城、石湾、大沥、张槎、容桂等镇(街)冲刺“千亿镇街”。
在带村层面,要推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改革,加强国有企业与集体经济多元化混合发展,加大选派职业经理人力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到2027年“亿元村居”达到100个。
会议强调,要拿出“头号工程”的责任担当,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努力实现“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目标。
会议强调,要拿出“头号工程”的责任担当,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会议表示,要把上下贯通与左右协同结合起来。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把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进一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要把整体推进与示范带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首批典型县镇村的标杆示范作用,带动全市5区、32个镇(街)、793个村(社区)实现差异化建设、特质化发展、全域化提升。要把改革创新与要素保障结合起来,要突出改革赋能,围绕“十大行动”,积极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城市治理、投融资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影响和制约“百千万工程”推进的堵点难点,激发释放区、镇、村发展的活力潜能。要把党政主导与社会参与结合起来,在坚持党政主导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市场和社会力量,充分调动市场、社会和群众各方面力量,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资助的建设机制,集众人之力、展各家所长,形成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觉行动、人人齐心协力的生动局面。
【采写】南方+记者 王蓓蓓
【摄影】廖明璨
【剪辑】梁彩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