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陆丰“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有良策

南方+

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近期,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上,公布了全省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陆丰共有16个村入选,其中,陆丰市城区共有4个村入选,分别是东海街道六驿村、乌坎村、上海村和城东街道高美村。

这些村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成效,它们有的发展物业经营型经济、稳健投资型经济,有的发展特色种养型经济、综合服务型经济。村级集体“钱包”鼓起来的同时,多元发展机制也在构建完善,如用好乡村职业经理人等专业人才,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加大社会资本、市场主体导入力度。这些举措让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做大做强。

这些村集体经济发展背后都有哪些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

滨海小村吃上旅游饭

以前村道路狭窄、路面破损,如今沙滩栈道、沙滩门楼、生态停车场、巨型海豚雕塑和游客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这是发生在陆丰市东海街道上海村的真实蝶变。

陆丰上海村的蝶变,不仅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还在于其独特的发展道路。该村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拓宽发展途径、精准实施项目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曾经,这里也是环境脏乱差、发展闭塞落后的“空心村”,村集体不仅“囊中羞涩”还外债累累。如今,上海村发展滨海文旅产业,过去的落后乡村蝶变成滨海旅游网红打卡点。

广开思路、汇聚众智,这是村“两委”干部带领全体村民发展乡村产业的思路。他们在改善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大刀阔斧地发展“稳健投资型经济”,引导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大力发展文旅项目,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将村里的资源变现,让上海村文旅产业展现勃勃生机。

上海外滩旅游区俯瞰图。陈保良 摄

上海外滩旅游区俯瞰图。陈保良 摄

“上海外滩旅游区”项目是上海村蝶变路上最大的推动器。

上海村党支部书记黄俊营清楚地记得,当初他们为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旅游业而加班的日子。最终,村里引入26.8亿元投资,以“街道+村+企业+农户”的乡村振兴运营模式,分期投资、开发、经营该项目。

立足得天独厚的海滩资源,该项目高标准打造集生态、商业、文旅产业为一体的旅游功能区,项目完工后可辐射大粤东旅游半径150公里、90分钟近途旅游热点,助力陆丰建设“中国滨海旅游最佳体闲目的地”。

“已经投入1.8亿元了,完成道路、生态林修复和停车位等硬件配套建设,还建了30间民宿,陆丰味道旗舰店和网红美食街也建起来了。”陆丰上海外滩旅游区项目经理王长征介绍说,作为陆丰“谷乡慢城”乡村振兴示范带重要节点,上海外滩旅游区项目将与滨海走廊示范带相接,同金厢银滩、碣石浅澳点缀在滨海旅游带,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滨海旅游景点。

那么村民的钱袋子是如何鼓起来的?

今年8月份,经汕尾市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决议,上海外滩旅游区项目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

黄俊营介绍,村里积极配合项目做好“店小二”服务,同时项目也反哺村里,项目运营后的利益分成将惠及村民。

“外滩旅游区去年十一黄金周开始投入试运营,游客接待量超10万人次,且一般周末接待量都能达2万人次。”王长征说,特别是村里举办陆丰市首届“民间文化节”期间,仅外滩旅游区就接待游客数量近30万人次,最高人流量超5万人。

村里富起来了,各项关乎村民幸福感的民生项目也在逐渐拓展。新建了144平方米的幸福食堂,体育公园也拔地而起,各项惠民工程也都开始建设……村民们的幸福感一天比一天强,上海村的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特色农产品鼓起群众“钱袋子”

陆丰作为农业大市,近年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特色精品,农产品消费已逐渐从低层次转向高层次,居民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和品牌,农业生产再创新高。

茶香浓,竹笋茂,鲈鱼鲜……提及陆丰市高美村,这三样东西可以说是当地的“活招牌”和“门面担当”。这些富民产业,正在改变高美村的发展格局,实现了贫困向富裕的转变。

路丰市康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竹笋区。彭骏 摄

路丰市康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竹笋区。彭骏 摄

2019年以前,高美村不仅是个经济“空心村”,而且还负有100多万元的债务,村里虽历来有种茶叶的历史,但都是一些散户和小作坊,甚至还有一些人为图利益,把一些廉价的次品掺入茶叶中进行销售,让市场上原本有些名气的“高美茶”陷入发展低潮。

随着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阔步推进,村里的发展思路也开阔了起来。如何充分利用村里现有的26740亩土地?高美村党委书记陈云棠思维活跃,通过走访调研,将发展高美茶产业作为主要突破口。如今,因地制宜积极打造“高美茶”品牌,全面构建“种植、生产、销售”产业链,建设“陆丰茶乡”,“高美茶”越走越远。

“我们村此前举办了两届高美茶文化节,打通了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品牌。”村干部陈陆超一脸自豪地说,而且随着村里茶产业的兴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开始回流,也为火热的事业增添了新动能。

不仅如此,作为陆丰高铁站所在地,高美村占据发展优势。陈云棠介绍说,因为人流量大,村里还开发了一个停车场,每年光停车费就能给村集体带来不少收入。

高美村具有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气候适宜,土地类型多样,农作物品种丰富,适种(养)范围广,这为发展形式多样的绿色种养模式提供了有利条件。

截至目前,该村已开发茶园3000多亩,年产量100万斤,产值近亿元,解决就业1000多人,种茶户年收入超10万元,昔日的“空心村”转变成为强村富民的“实业村”。

除此之外,高美村还大力打造养殖产业园区,并引进广东国泰水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海鲈水产科技养殖产业基地。广东国泰水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林焕民说,该基地因为地处河口,在咸淡水交汇处,非常适合海鲈鱼的养殖。

国泰水产在高美村建设了一个200亩的海鲈鱼示范养殖基地,形成从海鲈鱼种苗繁育、养殖到销售的产业链条。受访者供图

国泰水产在高美村建设了一个200亩的海鲈鱼示范养殖基地,形成从海鲈鱼种苗繁育、养殖到销售的产业链条。受访者供图

该项目将构建陆丰市现代化水产产业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将水产品养殖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有机联系结合,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同样出名的还有“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高美笋。村里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开设益农站、创新“线上直播+线下销售”等方式,辐射带动周边4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有效增加群众收益。此外,高美村还推动如香水柠檬、油柑等口味独特的本地特色水果种植。

高美笋是一款外观犹如山包玉,皮薄、肉厚,味道鲜美的笋中精品。彭骏 摄

高美笋是一款外观犹如山包玉,皮薄、肉厚,味道鲜美的笋中精品。彭骏 摄

高美村也开始积极探索实施农村职业经理人制度。“只有让专业的人搞专业的事,我们的产业才能走得更远。”陈云棠说。

目前就职于高美村的吴伟俊是一名农村职业经理人。此前在外打拼多年,因为一直关注家乡发展,得知陆丰招聘农村职业经理人后便回乡报名。

谈起接下来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吴伟俊表示,将计划依托村属公司,对茶叶和竹笋进行规模化种植,同时计划引进投资,建成年产能10万斤以上的茶叶加工厂,推动村茶叶产业规范化发展,打响农特产品品牌。

蜿蜒的山路两侧,大大小小的茶园星罗棋布。彭骏 摄

用好区位优势 发展农贸经营

坐落城区中部,东海大道穿过境内,与广汕公路324国道接驳,位于陆丰市东海街道的六驿村就处于这样一个交会点。

凌晨3点,六驿村金驿综合市场已经热闹起来,一辆辆满载蔬菜瓜果的货车陆续驶进市场,搬货工人忙着卸货,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很快便摆满货架。

“今天的蔬菜都很新鲜,随便挑选……”“老板,我买多点你再便宜些……”前来批发进货的采购商在摊位前仔细挑选,商贩的吆喝声、采购商的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湖东镇刚从地里拔出来的白菜、陂洋镇刚采摘下来的水果、金厢镇刚捕捞上来的海鲜等本地农产品,都会在金驿市场“露面”。

六驿综合市场。受访者供图。

六驿综合市场。受访者供图。

作为陆丰市最大的综合市场和蔬菜集散地,金驿综合市场拥有6万平方米综合市场和5700平方米仓库,是集日用百货、大宗农产品、食品烟酒批发仓储,以及农副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市场,共有商铺636间,入驻商户200多家。

“金驿综合市场建于1999年,当时是村里筹资打造的,建立初衷就是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六驿村党总支书记黄程达表示,六驿村紧跟形势,成立金驿发展有限公司,由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公司法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30万元,其中九成收入来源于金驿综合市场。

财务往来、集体三资、政府拨款……在党群服务中心门口的党务村务公开栏,刚办理好医保的村民黄大伯正扶着眼镜框仔细查看张贴在公开栏里的一条条“账目”。

近年来,六驿村将抓实“四议两公开”制度作为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先手棋”,坚持“有事敞开说、遇事多商议、大事大家定、定好马上办”理念,让村民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实施者和受益者。“比如‘市场要不要涨租金’‘涨多少租金’‘租金上涨后多出来的收益怎么用’等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商议。”黄程达说。

市民在六驿综合市场选购蔬菜。受访者供图

市民在六驿综合市场选购蔬菜。受访者供图

“这里交通便利,村道又宽阔又平坦,大货车出入很方便,掉头也不成问题。”来自河北的货车司机王师傅正小心翼翼地将百余箱鸡蛋搬至金驿市场的乾源蛋品购销部,购销部负责人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金驿市场销售鸡蛋已有17个年头了,前年市场升级改造后,原本老旧的设施焕然一新,市场布局也更为合理,环境干净整洁,客流量也有所增加。

“文明经营 礼貌待客”“诚信守法 文明经商”“讲求信誉 优质服务”三张颇有年代感的招牌悬挂在市场门口,传递出金驿市场的立身之本——诚信经营。

负责市场管理工作的六驿村党总支委员陈伟洪告诉记者,村里会不定期开展突击检查,严查缺斤少两等违法行为,并向商户宣传计量法律法规和相关计量知识,进一步强化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营造诚信、公平、和谐的消费环境。

“市场刚建不久时,矛盾纠纷多、治安警情多、安全隐患多,小偷小摸等问题屡禁不止,当时部分村民意见很大。”在六驿村党总支副书记颜建全的印象里,金驿综合市场管理在过去是个“老大难”问题,如今随着平安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如今,六驿村规范建设社会治理工作站,用活用好“民情地图”应用平台,组织民警、辅警及物业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采取定点和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刑事、治安警情零接报,市场秩序更加有序,外来商户与本地村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大幅提升。

“这个市场地段好、人流旺,村干部每天三班倒、24小时值班巡逻,在这里做生意我觉得很安心。”在金驿市场销售雨伞的店主王先生夸赞道。

为实现今年村集体经济“破千万”目标,六驿村盘活牛围仓库等闲置资源,引进汕尾市南果农业有限公司,挖掘“农业+仓库”的经济发展模式,让仓储与加工业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生力量。

“下个月,我们还将迎来一位新引进的农村职业经理人,期待他的加入为我们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注入新鲜血液。”黄程达说。

链接

陆丰探索四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2022年9月,陆丰市通过积极探索,总结梳理出物业经营型经济、稳健投资型经济、特色种养型经济和综合服务型经济四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物业经营型经济

引导、扶持村集体利用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或村留用地,兴建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工生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稳健投资型经济

利用中央、省、市、县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各村集体经济盈余闲置资金以及村级自筹资金入股企业,或是整合闲置资产、资源,并折价入股企业进行合作经营的方式,发展“投资理财型”集体经济。

特色种养型经济

以打造“一村一品”工作成果为基础,形成品牌效益,培育产业链条。改变传统种植、养殖模式,把原种、原法、原味作为特色种养业的发展方向,满足绿色、有机、安全的高端需求。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产业带头人、专业合作社为主,增强实力、抱团发展,引导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发展特色种养业,实现由产量高不高向品质好不好的转变。

综合服务型经济

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或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或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鼓励村集体发展“非农经济”,积极布局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构建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南方+记者 彭骏 陈欣欣

编辑 李恺莉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