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惠阳良井:国企当上“种粮合伙人”,助力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

惠阳发布
+订阅

日前,记者走进惠阳区良井镇矮光村,成方成块的稻田如金色的地毯般铺展在大地上,饱满的稻穗随风涌起稻浪,收割机正在马力全开来回作业。这是惠阳区探索国企助力粮食生产和乡村振兴模式的“实验田”。

据悉,今年3月20日,惠阳区国有资产经营集团、良井镇人民政府、良井镇矮光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三方签订框架协议,探索实施国企助力粮食生产新模式。

“我们惠阳首次用国有资金支持乡村振兴支持粮食生产,带动粮食增产、村委及村民增收,提高农民的幸福感。”惠阳区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寒飘介绍道。

“国企进驻把我们矮光碎片化的土地连片整合出来之后,对粮食安全和生产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矮光村党总支部书记李仁聘告诉记者,这片“实验田”以前是村民零散的土地,今年初村委拿到惠州首笔“村组贷”120万元后用于土地流转,将村里1364亩土地集约起来,后来又与国企达成合作,合力“耕作运营”。

经过集约,“小田”变成“大田”,一些边角旮旯地也利用了起来,村民成立合作社成为拥有千亩田地的大农户,种地不再小打小闹,还能统一用机械设备,节约了人力和财力。这种模式下,村民从土地里解放出来。

“从土地流转到农民的收益,农民是得到了实惠的,第一是土地流转资金可以拿到手,第二是在耕种过程中我们优先聘请本村村民,国资进入之后,我们村民可以在传统的耕作里面学习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农业技术。”李仁聘说。

新模式下,国企当起了村民的“种粮合伙人”。惠阳区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与良景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良井镇属国有企业)共同注资500万元,成立良农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一体化负责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商业化运营,并与矮光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土地代耕代种及加工生产服务协议,实行统一耕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收获、统一加工的标准化生产,将收成后的稻米打造成品牌。

“我们要宣传生态耕作,打造惠阳的大米品牌。让大家在看得到、摸得着的情况下,吃到品质好的,能放心吃的大米。我们要往高端的方向走。让我们的大米走出惠阳、走出惠州。”梁寒飘表示,将加强与其他乡镇合作交流,扩大农用地种植范围,计划打造“种植—加工—存储—销售—配送”的全链条产业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此次收割是该稻田在今年的第二次丰收。早在今年7月下旬,该片“实验田”就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每亩收成晒成干稻谷大约在650斤,并在惠阳良井第二届稻香文化节上进行了大米推介。良井镇从国企助力粮食生产的新模式中受益良多,再次更新发展思路。

“国有企业与我们的村、镇合作,参与生产、加工、销售以及品牌的统一打造,为我们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这是我们区委、区政府‘百千万工程’的一个亮点和试点。我们将以良井镇为起点,在全镇范围内推行。”良井镇党委书记黄文胜告诉记者,良井镇计划扩大规模,实施万亩粮食种植基地项目,由农户、村小组、村委用土地等资源以保底租金与收益分红形式作价入股,与运营公司组建粮食生产联盟,进一步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惠阳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文学群 邓朗天

编辑:誉靖怡 黄丽珊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