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然而,有一种暴力
披着“家”的外衣
那就是“家庭暴力”
不少人对家暴存在错误的认识
“他受过高等教育怎么会打老婆呢”
“为什么被打了还不离开他”
今天科普君就和大家聊一聊
关于家暴的真相
这些行为都属于家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的解释,明确的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在审判实践中,精神暴力除了经常性谩骂、恐吓之外,还有经常性侮辱、诽谤、威胁、骚扰等。
19年一位美妆博主发文控诉被前男友数次家暴,并发布了一条长达12分钟的视频,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全国妇联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女性遭受丈夫殴打。2.7亿个家庭中,约30%的妇女遭受过家暴,每年有15.7万妇女自杀,其中60%妇女自杀是因为家庭暴力。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家暴不只是我们通常理解的拳打脚踢,语言暴力、冷暴力等都算是家暴。
经济控制
禁止伴侣赚钱、经济剥夺、严格限制一方消费,导致精神压力和恐惧。
精神虐待
侮辱、贬低、羞辱、恐吓、故意损坏对另一方来说很重要的东西。
威胁
威胁伤害个人、儿童、家庭成员或宠物。
活动监控
不允许对方使用电话、限制其与朋友联系,对其进行跟踪等。
《我在你床下》剧照
冷暴力
对家庭成员冷处理,给对方带来精神压力。
性暴力
违背本人意愿,强迫发生关系,或其他性行为。
由于男女体型、体力等生理差异,在很多曝光的家暴事件中,家暴受害者通常都是女性。但这并不代表男性不会遭遇家暴。
家暴也不止发生在伴侣之间,父母打孩子也是家暴。
为什么说
“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很多家庭暴力都会循环往复地经历三个阶段,即:矛盾爆发期、蜜月期和矛盾聚集期。
家暴发生,双方进入矛盾爆发期;等情绪宣泄完,施暴方回过头道歉认错,两人重归于好;再次出现轻微的摩擦和暴力,直到矛盾再次爆发,进入矛盾聚集期。这种循环式的家暴,严重程度会逐渐升级。
家暴的本质是一种长期的、反复的、系统性的行为。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在第一次发生家暴时有效应对,家暴可能就会无数次地发生。
为什么有的家暴受害者
没有逃离魔爪?
每当听到女性被家暴事件,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她为什么不离开?
事实上,“难以离开”正是家庭暴力的特征之一,也是处理家暴个案的难点之一。
长期关注妇女儿童权益的律师李莹说:这与受害者面临的多重困境有关,也与特殊的心理状态有关。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家暴被认为是小事、家丑,家丑不可外扬,这些观念像枷锁一样禁锢了她们的思想;
有的家暴受害者缺乏家人和朋友的支持,有的长期没有工作,如果离婚,没法养活自己和孩子;还有人是为了孩子,认为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她们甚至会受到威胁,如果想再婚,施暴者就扬言要杀害其全家。
面对家暴,请不要一味指责受害者“为什么不离开”,在复杂的现实困境里,她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实质的帮助。
身边的人被家暴了,
如何给予受害者支持?
当你发现身边的人长时间变得孤僻安静,社交活动减少、不再见朋友或者当TA的伴侣出现时突然结束谈话、挂断电话,身上有淤伤等,都可能是遭受暴力的迹象。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明确,家暴绝对不是受害者的错,也不是他们应该承受的。
1
冷静倾听
倾听对方的想法,不要贸然评判。不要贸然和施暴者交涉。对于受害者来说,这可能导致暴力升级。
也不要强迫对方离开这段关系,对当事人来说,这其中可能牵扯了很多情感、利益安全等。
2
收集证据
提供家庭暴力支持资源。比如告诉对方注意收集证据:医疗记录、文字电话记录、照片视频、曾打砸坏的物品物证、亲友证词等。
3
拨打热线电话
求助电话报警电话:110
全国妇女维权热线:12338
全国妇女反家暴热线:16838198
此外,社会上也有一些公益性质的,针对家暴的服务机构和援助律师,可以为被家暴的受害者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比如全国首个反家暴救助的公益小程序“家暴救助”等。
4
就近求助
如果情况很紧急,记得可以先跑去邻居家,请他们帮助或报警。也可以向自己所在单位、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 、警察局反映或求助。
5
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遇到家庭暴力,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保护范围包括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必要时可替对方申请。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出台,是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制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其中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处置机制——
一是由公安机关出具的告诫书,主要针对不足以进行治安管理处罚的轻微家庭暴力;二是人民法院签发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可以预防和制止施暴人再次施暴。
6
寻求临时庇护
携带好重要物品、钱、身份证、驾驶证等,提前物色可落脚点。也可以到政府设立的临时庇护场所获得临时生活帮助。
如何趁早识别
有家暴倾向的人?
人们印象中,家庭暴力多发生在低学历的人身上,实际上,施暴行为和对方的社会地位、学历等没有关系。
《我被家暴了,这次我不再沉默》
图片来源:宇芽YUYAMIKA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易嘉龙为大家总结了家暴倾向的人具有的一些共同特点。
首先,情绪控制力较差的人可能会有家暴倾向。
这些人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气到身体发抖,如果再有一定的冲动性,就很可能实施暴力。
有些人控制力比较差,是由大脑结构异常导致的,比如一般人喝了酒以后,会在酒精影响下导致大脑控制力降低,而有些人没有酒精的影响,控制力也比较差。
和伴侣交往前期,可以观察和想办法了解对方的家人,如果其家人有暴力的行为就要警惕。
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其次,控制欲比较强的人也可能会有家暴倾向。
这些人在工作中对下属、同事的控制欲强,如果不按照他的想法行事,就可能发脾气,要求重新做。在家里,这类人可能会对一些细节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如果没有按照他的要求做,就可能产生冲动行为。
电影《与敌共眠》中的男主Martin要求妻子Laura将他的东西排列得整整齐齐。
在恋爱相处的初期,如果对方对穿着等生活细节有极强的控制欲,或者要求你不能和异性有接触,就要警惕。
此外,对猜忌心比较强、内心比较敏感的人也应该多一份警惕。
一些异性间的正常接触,在猜忌心比较强的人眼里可能就是“出轨”。比如和别人聊了一会儿天,对方就要问聊了多长时间、聊了哪些内容,还要翻看手机,甚至是跟踪。这些敏感多疑的人对这段关系充满了不安全感,伴侣的很多行为都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由此就会产生暴力行为。
最后,从疾病的角度来看,冲动型人格障碍患者、反社会型的人格障碍患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偏执型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暴力的可能性也会相对高一些。值得注意的是,酒精依赖引起的行为障碍患者实施暴力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因为长期饮酒会导致人的控制力减弱、人格改变,变得非常冲动,从而容易实施暴力。
总之
面对暴力
不要忍气吞声
反家庭暴力
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对家暴“零容忍”是社会共识
更是社会态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