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扎根实体,共生共融”2023第九届中国金融年会活动顺利举办,会上设有主题为《双向奔赴,释放大湾区财富动能》的圆桌论坛。众多专家齐聚一堂,探讨作为中国财富管理的“聚宝盆”和“风向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应如何发挥协同效应,释放湾区财富新动能,拥抱未来新趋势。
上述活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指导,南方都市报社、南都湾财社主办,深圳市金融稳定发展研究院、深圳市银行业协会、深圳市保险同业公会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大力支持。
参与圆桌论坛讨论的嘉宾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万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建瑜,中金财富董事会秘书、业务总监刘付羽,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
2022年1月,深圳首次提出要“打造国际财富管理中心”。其中,强调要以粤港澳金融市场联通、居民财富增长等机遇为抓手,大力引进财富管理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发展跨境资管业务,建立健全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生态链,并要到2035年高水平建设成全球性财富与资产管理中心。
深圳要如何打造国际财富管理中心?陈建瑜认为,深圳的突出优势在于毗邻香港这一国际金融中心,能够实现更高层次的互联互通与对外开放,也为大湾区投资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投资渠道。
纵观中国A股市场30年发展史,上市公司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国家鼓励创新驱动的背景下,A股的上市科技行业比例大幅上升。陈建瑜表示,目前,国内市场也处于机会之中。资产配置除了要注重全球视野,也要关注国内资产结构的变化和升级。
王昕杰补充道,渣打银行调研发现,对于一般金融投资者而言,随着理财新规的发布和金融环境的变化,投资的困难程度有所提升,风险预期也有所提高。同时,跨境理财通未来具有的增长空间可观,未来投资者会关注长期规划为主的投资。
黄王慈明持类似观点,她发现无论是粤港澳大湾区还是内地其他城市居民,当前都面临着资产配置问题。过去,他们的投资范围主要在内地,围绕房地产和A股市场,集中度非常高。但当财富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投资者需要思考如何建立一个跨地域、跨市场和资产类别的均衡组合。香港的优势在于,能够跨不同市场,为投资者提供基金、保险和其他理财产品。跨境理财通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能让内地居民有机会和平台进行资产的全球配置。
陈建瑜提到,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座城市都具备极为便利的先行先试机会。两地更多的是互补关系,双方可借助对方的市场中介机构一起合作。
黄王慈明也很赞同两地市场应起互补作用的观点。她提到,当前,中国经济对全球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除了部分海外市场,许多全球投资人也将目光投向中国内地市场。一个总的基调是:资产的全球配置一定要配到中国内地,现在不是配不配,而是怎样来配。在深圳打造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背景下,香港也起到重要作用,如何跟内地联动,配合海外投资人参与中国经济增长。两地市场不是竞争,而是1+1>2的共赢关系。
黄王慈明还提及,跨境理财通在实际运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市面上流通的理财产品及专业机构人员还未实现全面互通。就像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公募基金还无法在内地拿到允许去大规模推广;且香港的拿牌机构人员在内地没有牌照,即香港的机构人员没办法去内地推广理财产品。如果跨境理财通要做好,还需在制度上有所突破。
王昕杰也透露,虽然有不少投资者对跨境理财感兴趣,但缺乏专业团队支持。因此,不管是专业机构给予投资者的帮助,还是从媒体的角度给予投资者教育,对于整个湾区发展而言,任重道远。
刘付羽表示,中央部委及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相关举措,有利于为资本市场引入源头活水、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畅通性,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降低金融风险,稳定经济增长,对资本市场的行稳致远形成有力支撑。中金财富也会积极响应重要部署,从投资端、交易端、机构端和信心端等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做好投资者陪伴式服务工作。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方诗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