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校学子争抢的“烤鹅腿”,香在哪里?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正余弦

最近几天,清华、北大、人大三所高校学生争抢“鹅腿阿姨”的趣闻被校园论坛发掘,迅速火出了圈,相关词条甚至登上热搜。

阿姨原本是在人民大学小北门附近卖烤鹅腿,两年来生意颇好。最近却不常来了,“鹅腿群”前方密探来报,阿姨先是“宠溺”了一段北大的学生,就被清华的学生“抢走”了。

一时间,其余两校鹅腿群里,“哭喊声、挽留声”不绝于耳,“清华大学真是×蛋”的自制表情包迅速刷屏。

然而即使是在清华,能吃上鹅腿的也只是少数幸运儿。短短3天内9个鹅腿群迅速满员,每个群只有20个预定名额,东门取餐的队伍排起了浩浩荡荡的长龙。

每个香喷喷的烤鹅腿,都需要阿姨亲手冲洗,腌制并烘烤,日复一日忙碌,何愁生意不火?小本生意,没有精致的包装和夸张的宣传,却能用真诚赢得口碑和人心。

随着鹅腿一同出圈的,还有三校的“活宝”学子们。原来他们不只是醉心于学术,也有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市井烟火的热恋。

嬉笑怒骂间,他们或是玩起了“备胎文学”的梗,或是将鹅腿代入名家名篇中一咏三叹,又或是编起了十年后“学术精英”“霸道总裁”成功背后的“暖心故事”……

借着互联网的“东风”,鹅腿本身也成了沟通校园情谊的文化符号。可能也会写进某位商科大牛的营销案例,社科学子的论文命题?

“小红帽阿姨”的烤冷面、封校期间的“山姆拼车”……学子们热恋的不只鹅腿。每个大学周边总有几个好吃不贵的“美食铺子”,也流传着“哪家不卫生,吃完拉肚子”的怪谈传说。

这就需要高校施行柔性管理,为校门内外留下些“烟火气”,也要对不合格、不卫生、影响秩序的商贩予以约束。

有媒体报道称,人民大学食堂“正在研制烤鹅腿,预计很快和大家见面”。食堂听到学生心声,亲自下场改善夜宵质量,又是赢得一片点赞和羡慕。

“烤鹅腿”的成功是偶然,但其在网友间引发的共鸣或许是种必然。期待学生、商贩和学校用真心和善意,将这个温暖的故事在今冬继续讲下去。

编辑 蒲思伊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