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岁的小蔡近1个月来频频跑医院,而且一来就是急诊科,概因他每次发病都来势汹汹,时不时手脚发软跌坐在地,摔得膝盖上都是淤青和破皮。
第一次到医院,急诊科医生诊断小蔡为低钾血症,输液补上钾离子后很快能走能动,所以小蔡并未重视,直接回家了。后来一个月内,这些症状反复出现,小蔡才想起急诊科医师告知他要到内分泌代谢科门诊查查原因,于是慕名到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简称“南医三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
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医师宋丹丹接诊了小蔡。年轻小伙出现低钾血症,最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但是小蔡并没有该病常见的心慌、手抖、突眼、颈粗等表现,他的低血钾比较特殊,同时伴有高血钠,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左眼视力在短期内也有下降。意识到可能存在复杂的病情,宋丹丹给小蔡办理了住院。
随着检查有条不紊的进行,真相也逐渐显露,小蔡的所有内分泌激素都出了问题,肾上腺激素、性腺激素降低,泌乳素升高,最后磁共振检查确定了小蔡的下丘脑垂体区生长着3cm的巨大肿瘤——生殖细胞瘤,它就是导致小蔡电解质和内分泌激素紊乱、视力下降的罪魁祸首。
生殖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青少年,这类肿瘤对放疗、化疗敏感,联合治疗下生存率可达70~90%,因此及时发现对肿瘤的预后非常关键。小蔡立即被转到肿瘤科,接受进一步的评估和化疗。
据宋丹丹介绍,血钾低的原因有三:一是吃的少,二是排出多,三是钾离子在人体内玩起了躲猫猫。吃的少很好发现,一般见于长期进食少、营养不良的老年人或疾病晚期病人。钾离子的“躲猫猫”医学上叫“细胞内外的重新分布”,意思是身体并不缺钾,只是短暂的转移到了抽血所检测不到的地方,常见于甲亢病人,还有一些是遗传性的。排出多最为复杂,钾离子可以通过呕吐、腹泻、出汗丢失,更多见的是经尿丢失。
引起尿中钾离子过多的原因包括药物(利尿剂、某些抗菌药)、肾脏疾病、肾上腺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持续的低钾血症伴高血压、体重增加、面红痤疮、脚肿、骨质疏松等,需小心“库欣综合征”;低血钾伴青年早发的高血压,或多种药物仍控制不住的顽固性高血压,可能是“醛固酮增多症”;低血钾伴血压忽高忽低、头痛、心慌、大汗则是“嗜铬细胞瘤”的表现。这三种情况都是内分泌器官——肾上腺长了肿瘤,早发现并手术切除,可能让疾病彻底治愈。此外,经尿失钾的原因还可能是先天基因突变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多症、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Bartter综合征、Gitelman综合征、Liddle综合征等,也可能继发于其他全身疾病,如血液系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如果不经内分泌科医生分析找对检查方向,很容易漏诊或误诊。
低钾血症虽然复杂,但经内分泌代谢科医生细心的寻踪觅迹、剥丝抽茧,终能找到源头,通过定位肿瘤手术治疗,或制定终身替代方案,绝大部分低钾血症都能缓解。医师提醒大家:低钾血症是可能威胁生命的急危重症,应到内分泌代谢科就诊寻找病因,对症下药,切勿等闲视之。
【通讯员】胡世弟 游华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