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岭南师范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召开课程思政项目结题验收会,邀请专家对学院立项培养的示范课程进行审核验收。
会上,专家们对提交验收的课程思政项目进行认真审核、客观评价,认为项目建设思路内涵深、设计理念好、可操作性强、实施到位、成果突出、学生反馈好,课程标准、新课件、教学设计、教改案例、视频等佐证材料丰富、质量高,达到了预期。专家们还对建设不足和努力方向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质量和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项目培育和验收,是该院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行动。
近年来,学院坚持“五育并举”育人方针,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将课程思政要求贯穿教学所有文件和各个环节,组织全员参与课程思政实践和项目申报并予资助培育,用好专业课、活动竞赛和社会实践“三个课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全面、多维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循环实施、动态管理、系统推进,效果逐渐呈现。”谈到课程思政建设的做法与成效,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陈碧琼介绍,为整体性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院还坚持目标导向、实践导向相统一,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实践行动有机结合,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据悉,近年来,该学院基于理工科的学科特性,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融合党建理念和“党建引领·思政铸魂”育人范式,把党建融入和内嵌到思政教育全过程,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有效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前瞻性思考就是提高站位,优化顶层设计。立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根本大计,把课程思政作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抓手,以“根本性举措、全方位行动、持续性推进”工作思路推进建设。
全局性谋划就是精准定位,健全实施机制。构建“理论为引领、专业为融入点、课堂为主阵地、实践为新平台、制度建设为保障”的课程思政模式。
战略性布局就是着眼重点,加强队伍建设。在纵向国家-省-校“三级联动”、横向职前-职中-职后“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培训中,在党支部与教研室的联合研讨中,在同行交流互评和分享反思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政素质能力。
“用系统观念推进课程思政,老师们的意识增强、能力提高,学生价值观端正、责任感增强,教学、育人成果丰硕,还被学校评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优秀案例。”该院院长全军称赞道。两年来,教师从不积极申报项目到争先报送,立项数从校级1项到省级1项、校级7项(涵盖所有类别,是课程思政示范学院),1门课程上线新华网课程思政平台,示范案例中期考核优秀,获省级一流课程、优秀案例、讲课比赛等20多项,指导学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国奖8项、省奖20多项。
学生积极参加援疆、援藏支教和征兵入伍,踊跃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就业。在赋能基础教育等活动中,广大师生以较高的学科素养和服务质量,赢得了社会的肯定,4支队伍被评为全国、省级重点实践队。
【撰文】陈文 通讯员 陈碧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