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通知》,明确从现在至2025年底,聚焦“百千万工程”,以乡村为重点,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即村庄清洁行动、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和农村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以此为抓手,建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长长久久”的美丽乡村,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瞄准农村所需所盼的“关键小事”
环境面貌、文化生活、文旅产业、移风易俗……广东为什么要瞄准乡村发展的这些“关键小事”开展五大行动?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率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从整个广东来看,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是广东发展的最突出短板。
正因如此,省委“1310”具体部署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头号工程,以最大力度尽快补齐最突出短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在此基础上,五大行动把目光放在常住人口占全省四分之一的2.65万个行政村(社区)上,聚焦在群众身边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上。
农村最突出短板弱项在哪里,五大行动就瞄准哪里:
实施村庄清洁行动,为的是实现人居环境提升;实施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为的是塑造岭南特色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为的是繁荣乡村文化生活;实施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行动,为的是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实施移风易俗深化治理行动,为的是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可以说,这些“关键小事”做好了,将发挥巨大的“杠杆效应”。
广东通过五大行动作为抓手“以小见大”开展工作,来回答好环境综合整治优先题、风貌管控必答题、美丽圩镇建设加分题、绿化美化基础题,也回答好文化发展关键题、乡风文明核心题,以此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文明新风扑面来的同频共振、良性循环,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短板变为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推动广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谋定后动勾勒建设“蓝图”
谋定而后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搞清楚、弄明白要建设怎样的乡村?
打造干净整洁、环境优美、风貌协调的乡村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三大革命”要扎实推进,彻底解决“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问题,还乡村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潺潺溪流、清清湖水。与此同时,要科学有序推进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突出保护乡村山体田园、河湖湿地、原生植被、古树名木等,让绿色成为广东城乡最亮丽的底色。还要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全方位提升农房风貌水平,有效解决“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问题,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传统文化相得益彰,让农村风貌透出灵气、和气、静气。
风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也要深植底蕴,推动打造有文化底蕴、设施完备、文旅融合的乡村。
在五大行动推进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底蕴传承,加强农耕文化保护,把乡土特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建设村史馆、家风家训馆、农耕文化馆、非遗工坊等,开展村情、村史、村志教育。要整合各类文化服务设施,打造一批融合多重功能,与乡村自然人文景观相呼应、彰显时代特征和文化创意的新型文化空间。也要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用好乡村文化空间文化惠民载体,结合重要节点,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还要打造地方文旅特色,依托各个乡村独有的文化特色、民俗特色,打造一批文化内涵深、品牌特色优、示范效应强的乡村旅游景区,拓展乡村文旅新业态。
农村乡风是农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乡村发展的力量源泉。如何打造乡风文明、家风优良、民风淳朴的乡村,也是一大重点课题。
一方面要深化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规范村内群众组织运行,完善组织章程和各项制度,广泛开展议事协商。同时,要强化价值认同,引导树立正确婚丧观和弘扬中华孝道,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和各类人才作用,用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影响群众。还要注重实践养成,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对移风易俗的促进作用,广泛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评选活动,推进农村敬老爱老和婚丧嫁娶志愿服务,开展邻里互助和爱心公益活动,让农民群众在参与中改变观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五大行动与五大文明创建深度融合
通知已印发,“任务书”“施工图”已明确,如何紧扣任务加油干?
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大行动工作内容纳入省级文明村镇创建指标体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务求实效,把五大行动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领导,紧密结合实际,精心安排部署,加大投入力度,出台支持政策,更好服务基层、惠及农民。
例如,在加强协同融合、创新工作方式上,各地各部门可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载体作用,将五大行动与五大文明创建深度融合起来。以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引领“城乡融合”、以文明村镇创建赋能“乡村振兴”、以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推动“资源共享”、以农村文明家庭创建带动“乡风文明”、以农村文明校园创建落实“立德树人”,推动形成“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做在平常”的创建工作态势,做到统筹上相互联动、内容上相互结合、效果上相互促进。
在突出示范引领,样板培育方面,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各部门要强化工作支持和指导,统筹各类资源在典型县镇村优先布局,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着力强化示范效应。
此外,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具备示范性、引领性、带动性的原则,高标准选树、集中力量培育,打造五大行动典型样板,形成示范引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引领带动广大镇村在不同赛道争先进位,推动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质量整体提升,为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培育先进典型,提供经验做法。
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汇聚力量。现在,全省上下瞄准五大行动目标,精准发力、共同助力、形成合力,必将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南方+记者 姚瑶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