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流感、腺病毒、合胞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
11月26日,在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说:“呼吸道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我国近期呼吸道传染疾病以流感为主,不同年龄段流行的病原体有所不同。”
近日,南方+记者一线走访茂名各家医院时发现,目前茂名主要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合胞病毒等流行病原体。
茂名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主任罗宁介绍,近日该院发热门诊患者中,儿童占比较大。数据显示,11月1日至26日,该院发热门诊送检14岁以下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标本中,检出阳性率约为19.7%。
病情若反复须尽快就医
在茂名市人民医院儿科病房内,医护人员根据前一天的预约情况安排着今日的病房床位。“最近病房床位一直不够。”茂名市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江莲英说。
江莲英介绍,9月起便零星有些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10月份前来就诊的患儿数量明显增多。“如今来就诊的患者中,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者人数占比较大,同时还有一些流感患者及感染腺病毒等其他疾病患者。”江莲英说。
罗宁说,前来就诊人群中,儿童较多。近一周到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的儿童有862名,占比约64%。11月1日至26日,发热门诊送检14岁以下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标本中,检出阳性率约为19.7%。
儿童由于机体免疫水平低、呼吸道和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所以感染肺炎支原体及流感等的风险更高。“此前疫情防控期间,疫情防护措施做得很好,所以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减少。”茂名市人民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一区主任谭世繁说,如今大家感觉到呼吸道疾病患者增加与防护措施也有一定关系。
目前主要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包括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流行病原体。
其中,此前受到热议的肺炎支原体是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微生物,潜伏期为1-3周。患者会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头痛、耳痛、咽痛、流涕等。
“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若患者数天内一直高烧不退,病情反复,则建议去医院就诊,确定病因以便及时治疗。”谭世繁说。
“近段时间以来,医院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儿数量相较10月有所缓解,这可能与最近大家的防护意识、重视程度提升有关。”江莲英说。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发布的《关于做好冬春新冠病毒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出,目前全国新冠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冬季仍存在反弹风险;预计流感将出现全国冬春季流行高峰,肺炎支原体未来一段时间在部分地区仍将持续高发。
用药不做“盲选题”
肺炎支原体许多症状与流感病毒等存在相似之处,且感染早期人体内的相关抗体还未产生,检测或存一定滞后性。如何及时准确诊治相关呼吸道疾病,是近期许多居民关心的问题。
“我们会结合疾病流行季节、患者检验结果以及核酸检测等手段进行综合判断。”江莲英说,在呼吸道疾病诊治上,根据近期感染肺炎支原体患者数量较多这一特点,医院会结合病人具体症状及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此外,疾病用药问题亦是最近颇受关注的问题。呼吸道疾病的成因错综复杂,针对肺炎支原体而言,医院一般会使用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不建议患者自行使用阿奇霉素,症状较轻的支原体感染患者可以对症用药,不需要抗病菌药物介入。”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茂名市中医院)呼吸科负责人钟国就说,在计量、频次、疗程等方面不规范使用抗病菌药物会导致微生物耐药性。而未受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错误使用抗菌类药物,则可能延误病情,导致病情加重。
“不建议大家在病因未明的情况下就做‘盲选题’,自行使用阿奇霉素等抗菌类药物。”钟国就说,“症状较轻的患者可根据症状对症下药,尽量减少前往医院的次数避免交叉感染。而病情反复、高烧不退的患者则应早日就医,确诊病因后准确用药。”
江莲英介绍,通过基因学检测可以发现是否存在耐药基因,但耐药基因并不一定会表达出来,所以不能简单判断支原体是否已经耐药。“实际上,包括阿奇霉素在内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们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对疾病恢复是有帮助的。我们在治疗时使用效果都很不错。”江莲英说。
“支原体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治疗方法和治疗经验都比较成熟。且绝大多数患者为轻症,市民不必过于恐慌。”钟国就说。
针对冬春可能面临的新冠、流感、肺炎支原体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叠加流行的局面,受访医生呼吁市民尽早接种新冠、流感疫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及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清洁通风,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要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南方+见习记者 许程浩
通讯员 陈姝 冯华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