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医生提醒
——小小尿常规、藏着大学问!
案例回放
今年60岁的陈伯2年前因左侧股骨头疼痛就医,常规抽血检查后未见异常(没有查白蛋白)、拍片提示骨质疏松,经门诊治疗后陈伯的病情有所好转,但2年多来疼痛却反反复复……
时间一晃就到了2022年9月,陈伯因骨痛来到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就诊,医生建议陈伯做尿常规检查,以此排除因其他疾病导致的这种长期骨痛。
尿常规检查结果一出,导致病人被折磨了两年多的原因也渐渐明晰,陈伯尿常规显示尿中存在着大量蛋白,检验科医生经蛋白电泳分析后发现M蛋白,高度怀疑是多发性骨髓瘤。随即医生安排陈伯住进医院血液病科,行骨髓穿刺等待确诊。
医生结合尿常规、穿刺、骨髓与流式细胞等结果,最终确诊陈伯患上了多发性骨髓瘤!基于陈伯病情给予其“规范化疗+自体移植”的治疗方案,困扰陈伯两年多的疼痛终于得到解除。
科普知识链接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其特征为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M蛋白)过度生成,极少数患者可以是不产生M蛋白的未分泌型MM。多发性骨髓瘤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肾脏损害。
看似“普通”的尿常规其实“不普通”
真的很重要
检验科医生表示,小小尿常规藏着大学问,千万不可小觑它对疾病诊断发挥的重要作用。看似最为“普通”的检查,能够发现存在身体里的大问题!
去医院验尿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留尿前
1. 合理饮食:注意避免过度摄入蛋白质、脂肪等含量丰富的食物,不要饮用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以免对尿检结果产生干扰。
2. 适度饮水:严格禁水或大量饮水都可能对尿液的酸碱度、pH值等产生影响,建议适度饮水。
3. 检查前停药:如有服药经历,在检查前应告知医生并必要时停药,避免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留取尿液时
1. 注意卫生:男性患者要清洗包皮,女性患者应清洗会阴部并避免在月经期进行检查,留取中段尿液。做一些特殊的尿培养等还要找医护人员先进行消毒并用专门无菌容器取样。
2. 留取的尿液不能少于五毫升。
3. 留取尿液的容器需要保证清洁干燥
4. 尿液需要及时送检。
5. 若是进行24小时的尿蛋白定量,则需要将晨起后第一次尿液排空,留取24小时内的尿液。24小时尿生化等一些特殊检查还要到检验科拿一些特备的防腐剂!
一般医院尿常规(尿十一项)临床意义
1. 蛋白质(PRO):蛋白尿常见肾脏疾病;出现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可见于多发性骨髓瘤;骨骼肌严重损伤及大面积心肌梗塞时,常见肌红蛋白尿等。
2. 尿液酸碱度(pH):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及服用酸性药物等,高见于代谢性碱中毒、应用碱性药物后。
3. 葡萄糖(GLU):尿液中的糖类,多见于糖尿病、甲亢等。
4. 酮体(KET):KET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妊娠剧烈呕吐、子痫、禁食过久及全身麻醉后。
5. BIL(胆红素):阳性见于:阻塞性黄疸、胆石症、胆道肿瘤、胰腺肿瘤、肝硬变、肝炎。
6. 亚硝酸盐(NIT):尿检亚硝酸盐阳性时,多见于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
7. 白细胞(LEU):主要见于细菌性感染,如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
8. 红细胞(ERY)或隐血(BLD):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肿瘤、肾结核等。
9. 比重(SG):尿比重的数值可粗略的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
10. 尿胆原(UBG或URO):阳性见于溶血性贫血、疟疾、严重烧伤所致黄疸和肝细胞严重受损。
11. 维生素C(VTC):会对上述10项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反应,必要时可让病人暂停使用维生素C制剂后再进行检测。
文章来源: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