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山海经”|地热资源集中供应!龙门探索温泉产业突围新模式

南方+

▲点击图片阅读专题报道

近日,以“爱与温泉”为主题的第十届中国温泉旅游推广季暨第六届金汤奖颁奖典礼在江苏盐城举行。经过组委会层层筛选,龙门四家温泉企业荣获金汤奖,龙门温泉再添新招牌。在龙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龙门县旅游协会连续三年推出“三伏浴”活动,得到全国温泉行业一致认可,获颁“十佳杰出贡献奖”。

作为“中国温泉之乡”和“世界森林温泉保养地”,龙门正以全域旅游规划的实施为契机,打造以“龙门十三汤、一汤一特色”为亮点的温泉养生游,并推出“龙门十三汤·三伏浴”特色养生旅游产品,打造“愉悦龙门、泉倾天下”龙门温泉旅游形象,助力龙门旅游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龙门地派温泉酒店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心形温泉泳池等网红打卡点,推出各类新产品吸引游客。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龙门地派温泉酒店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心形温泉泳池等网红打卡点,推出各类新产品吸引游客。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创新推出温泉“三伏浴”

实现淡季不淡

近年来,龙门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构筑起“龙门十三汤”区域温泉旅游品牌。目前,全县拥有13处大型温泉旅游企业,其中4家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获评中国五星级温泉。龙门已经成为国内五星级温泉最多的县(区),也是远近闻名的温泉旅游产业集聚区。

然而,温泉旅游的时令性强、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天气一热,温泉就“冷”,淡季如何突围?这是龙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21年,经过多次调研,龙门创新推出“龙门十三汤·三伏浴”产品,推广“冬病夏治”养生理念,不仅让游客收获更多康养体验,也为龙门旅游的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华南地区的游客大多注重养生,有泡温泉习惯。我们邀请专家教授开出‘三伏浴’药方,与当地温泉水相得益彰,能发挥出最佳效用,产品颇受游客欢迎。”据广东省温泉行业协会副会长、龙门县旅游协会会长李星凯介绍,近年来,夏天到龙门泡温泉的客流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这为“三伏浴”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政企联动,加大优惠力度,推出“三伏浴”温泉康养套餐,吸引“过夜客”效果明显,还引来了许多省外温泉企业的效仿。2021年以来,龙门已经连续举办三届“龙门十三汤·三伏浴”活动,大力推广这一区域旅游品牌,进一步整合“温泉+森林+中医药”康养旅游资源,打造“龙门——北回归线上的生命健康线”,推广龙门南药助力乡村振兴。龙门各大旅游企业也随之推出形式多样的活动和“三伏浴”养生套餐,打造更多精品康养旅游项目。

“龙门拥有优质的温泉资源,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其区位优势也日益凸显,完全有能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客源。”李星凯表示,此前,2023广东文旅推介大会系列活动启幕,全方位推广广东文旅资源,诠释“活力广东·时尚湾区”的丰富内涵,助力“引客入粤”,这也让龙门旅游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接下来,龙门将继续锚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目标,推进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效、传递健康理念,切实推动温泉产品提质升级,加快龙门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携手大湾区其他兄弟县区,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区域联动,努力构建客源共享、资源互介、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推动“温泉+”融合发展

仍需多方合力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持续关注龙门全域旅游发展。在他看来,二十多年来,龙门“温泉+”融合发展经历三个阶段。1.0阶段,即温泉资源旅游化,依托温泉品质进行旅游景区的开发;2.0阶段,即温泉旅游产业化,资本的进入以及区位优势形成了温泉产业集聚区;3.0阶段,则是实现温泉全域共兴化。然而,在龙门温泉产业发展过程中,温泉资源如何有序开发和利用、温泉产业如何延伸融合和壮大,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思考。

吴志才建议,龙门温泉产业要探索“五位一体”路径,即温泉+城镇、温泉+生态、温泉+乡村、温泉+文化、温泉+品牌。具体而言,“温泉+城镇”是要形成全温泉康养产业体系,融入龙门发展新格局;“温泉+生态”则是用好龙门一流的生态康养环境资源,着重打造山地温泉康养,形成龙门全域山地康养格局;“温泉+乡村”是需要通过推广景村联动模式、温泉带乡村带双带融合发展以及温泉+现代农业产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温泉+文化”则是要构建温泉文化产业链、构建温泉文化IP、推动温泉+地方文化融合发展;“温泉+品牌”需要打造县域品牌,龙门要打造成为国际康养旅居生活目的地,迈向温泉+康养旅居时代。

“龙门温泉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经营,在国内积聚了一定名气,有了自己的品牌。正所谓打造品牌难,维护好品牌更加难。龙门温泉产业要健康发展,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星凯表示,温泉作为龙门旅游一块金字招牌,要做好“内”“外”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方面,政府部门引进温泉企业要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要注重企业规模和资质,宁缺毋滥。在加大对优质企业扶持力度的同时,加强监管,规范市场,杜绝以次充好、低价抢客等乱象。另一方面,是要跳出龙门,尝试让温泉与其他县区旅游资源做好联动,如惠州境内的山、海、林、湖等组合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多方共同推介,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对于旅游行业而言,职业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也非常关键。他建议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可以考虑设立与温泉相关的专业,为当地旅游业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对于温泉产业发展,龙门也在持续谋划,2023年龙门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完成永汉镇隔陂、马星片区地热资源统一供应;创新“温泉+中医中药”发展理念,办好龙门温泉节、“龙门十三汤·三伏浴”等系列活动;提升龙华镇温泉旅游行业发展效能,打响龙门“四菜一汤两甜品”特色旅游品牌。同时,制定民宿、温泉酒店等旅游类酒店的质量标准,抓好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和提升。

温泉水统一供应

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采

近年来,为进一步规范地热资源管理,龙门大力推进地热资源集中供应项目,对龙华镇沙迳高沙片区和永汉镇隔陂、马星片区的地热资源统一开采、统一管理,维护好当地地热资源开发秩序和生态环境,实现地热资源国有化及可持续利用。

在龙华镇高沙村,各类特色温泉酒店和民宿星罗棋布,为游客提供多种泡汤选择。目前,区域内大大小小的温泉酒店和民宿所用的温泉水,均由龙门县水务有限公司在此设立的地热水运营中心统一供应。

据龙门县水务有限公司地热资源管理部部长刘浩文介绍,以前很多居民开办民宿自主打井开采温泉水,取用较为泛滥,地热水资源管理缺乏监管,导致无法发挥最大的旅游资源优势。为此,龙门以疏堵结合、规范整治、合理开发、永续利用为基本原则,规范管理地热水资源,实行有偿供给、定量供应、合理分配,全面整顿和规范地热水资源开发秩序。

据了解,高沙村地热水运营中心是龙门县地热资源集中供应项目的其中一项内容。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龙门县水务有限公司在2021年依法取得该片区地热资源采矿权,建设温泉水厂统一供应温泉资源,并逐步关停高沙村私打的温泉井。该中心于2021年8月正式运行,生产规模达40.16万立方米/年,日开采量为1200立方米。目前高沙村使用地热水的用户约有142户,2022年平均日用水量为450立方米。

当前,龙门正紧锣密鼓推进永汉镇供地热水建设工程。在永汉镇马星片区将新建一座规模为8640立方米/天的地热水配水厂,新建11个地热抽水井以及总管长为26.7公里的地热水输水管和配水管以及配套建筑、电气自控和基础设施等。在完成永汉镇供地热水建设工程项目后,龙门还将继续完善县内地热资源集中供应,对地热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林文通

通讯员 龙融心

编辑 糜朝霞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