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小课堂2.0来啦!PC-DMIS工件测量案例五(下)

东莞高训中心
+订阅

来到“高训智造”原创专业课堂第458期,本期继续由叶仲添老师带来测量小课堂。

PC-DMIS工件测量案例五(下)

叶仲添

测量过程

(1)CAD导入

从菜单栏-文件-导入-选择文件格式可以导入CAD图形,使用自动特征检查定位面以及其他特征,观察CAD参数是否准确,坐标系位置不在定位面时,可以在菜单栏中操作-图形显示窗口-转换中进行调整。

(2)建立手动坐标系

以平面作为找正方向,两侧φ6.8孔构成直线旋转方向,原点定位与φ60的圆与平面交点上,建立坐标系。

①设置工作平面为X负,测针角度为A90B90,使用操纵盒在工件夹持的最外侧端面上采4个点,命名为平面1。(如图5)

②在φ60mm圆的位置手动采集4个点构成圆,命名为圆1。(如图6)

③在两侧φ6.8mm孔分别手动采集4个点构成圆,命名为圆2、圆3。(如图7)

④按顺序选择圆2、圆3,类型为2维,以最佳拟合方式构造直线,命名为直线1。(如图8)

图5  平面1

图6圆1

图7 圆2、圆3 

图8 构造直线

⑤在菜单栏-插入-坐标系-新建,插入新建坐标系,选择平面1以X负方向找正,选择直线1围绕X负旋转到Y负方向,平面1设为X原点,圆1设Y、Z原点,建立坐标系A1(如图9)。

图9 手动坐标系

注:在手动测量特征后建立坐标系时,需要按CAD=工件按钮,使CAD坐标与工件坐标系对齐。

(3)DCC模式及设置安全平面

在工具集合区按按钮

,启动DCC模式,从该项命令起下方程序为自动程序。设置安全平面,在菜单栏插入-参数设置-安全平面打开界面,根据坐标原点设置方向与偏置值,当前测针方向为A90B90,以坐标系原点向X负方向偏置值为-30,勾选激活安全平面(开)自动在后续自动中添加移动安全平面。(如图10)

图10 设置安全平面

(4)建立自动坐标系

为了采集特征数据更加可靠,自动坐标系特征需要重新进行采集。自动坐标系建立与手动坐标系方法一致。

①在平面1的基础多采集几个点,命名为平面2。(如图11)

②使用自动特征圆在φ60mm位置采集8个点构成圆,命名为圆4。(如图12)

③使用自动特征圆在两侧φ6.8mm孔分别采集4个点构成圆,命名为圆5、圆6(如图13)。并构造直线2。

④在菜单栏-插入-坐标系-新建,插入新建坐标系,选择平面2以X负方向找正,选择直线2围绕X负旋转到Y负方向,平面2设为X原点,圆4设Y、Z原点,建立坐标系A2。

 图11 平面2

图12 圆4

图13 圆5、圆6 

(5)A90B90角度测量特征

根据图纸要求测量特征时,测量X负工作平面所有特征。

①测量φ60mm正上方的6.8mm孔,命名为圆7。(如图14)

图14 圆7

②使用构造特征圆,类型为2D,以最佳拟合的方式选择圆5、圆6、圆7,注意前面测量时三个圆的高度一致,构造命名为圆8。(如图15)

图15 构造圆8

③使用自动特征圆柱,在两个φ12mm的孔中测量,由于评价形状公差需要点数较多而孔并不大,因此选择每层测点数为6个,层数为3,孔全长为23,并且会受到孔外槽壁的干涉,因此测量时无法深入太深的位置,结束偏置设为13。(如图16、图17)

图16 柱体1

图17 柱体2

④使用自动特征点,在宽度21mm的位置两端各采一点,分别命名为点1、点2。注意装夹时工件的位置,采点尽量向上以及向夹持面位置靠。(如图18)

图18 点1、点2

⑤使用自动特征圆,在φ6mm圆槽两侧位置上各采一个半圆,命名为圆9、圆10。使用构造圆槽,选择圆9、圆10,类型为内、2D,构造命名为槽1。(如图19)

图19 槽1

⑥使用自动特征圆,测量在槽1在共线的另一侧φ6mm孔,命名为圆11。(如图20)

图20 圆11

⑦使用构造特征直线,类型为2D,以最佳拟合的方法构造直线,分别选择槽1、圆11构造直线3,选择圆4、圆7构造直线4,选择柱体1、圆4构造直线5,选择柱体2、圆4构造直线6。(图21)

图21 直线3-直线6

⑧使用程序模式,在X=3的面上采尽量多的点,命名为平面3。(如图22)

图22 平面3

(6)A45B-90角度测量特征

根据图纸要求测量特征时,测量X正工作平面所有特征。

①转换到X正工作平面测量,在转角前,应该先把测头移动到安全位置,测针角度转为A45B-90,设置工作平面为X正,设置安全平面X正,值为50。

流程如图23所示。

图23 转角流程

②使用程序模式,在X=26的面上采尽量多的点,命名为平面4。(如图24)

图24 平面4

③在菜单栏-插入-尺寸-基准定义,把平面4定义为基准A。(图25)

图25 基准A

(8)执行程序

①在工具集合区中选择,或者在菜单栏文件-执行,以及快捷键Ctrl+Q,执行全部程序。

②程序提醒测座将要旋转,确保安全后点击确定。

③重新采集建立手动坐标系的特征,完成后程序自动执行直至结束。

当手动建立坐标系后,若工件位置未发生变化,把光标点击到DCC模式指令上,按快捷键Ctrl+U可从光标处开始执行,跳过重新采集手动坐标系特征。

尺寸评价

(1)在菜单栏中编辑-参数选择-参数”(或直接按“F10”)进行参数设置,选择目标尺寸输出格式。(如图26)

图26 参数设置

(2)序号1,菜单栏-插入-尺寸-特征位置,ID为位置1,坐标轴勾选直径,特征栏选择圆8,上公差为0.05,下公差为-0.05,创建。(如图27)

图27 位置1评价

(3)序号2,菜单栏-插入-尺寸-特征位置,ID为位置2,坐标轴勾选直径,特征栏选择圆5、圆6、圆7,上公差为0.02,下公差为-0.02,创建得到位置2-位置4。(如图28)

图28 位置2评价

(4)序号3,菜单栏-插入-尺寸-特征位置,ID为位置5,特征栏选择柱体1、柱体2,坐标轴勾选直径,上公差为0.03,下公差为0,创建得到位置5、位置6。(如图29)

图29 位置5评价

(5)序号4,菜单栏-插入-尺寸-圆柱度,ID为FCF圆柱度1,特征栏选择柱体1、柱体2,特征控制框编辑器中键入公差值为0.02,创建。(如图30)

图30  圆柱度评价

(6)序号5,菜单栏-插入-尺寸-距离,ID为距离1,特征栏选择点1和点2,距离类型为2维,关系按Y轴,方向平行于,上公差为0,下公差为-0.03,创建。(如图31)

图31 距离1评价

(7)序号6,菜单栏-插入-尺寸-夹角,ID为角度1,特征栏选择直线3、直线4,角度类型为2维,关系按特征,上公差为1,下公差为-1,创建。(如图32)

图32 角度1评价

(6)序号7,菜单栏-插入-尺寸-夹角,ID为角度2,特征栏选择直线5、直线6,角度类型为2维,关系按特征,上公差为1,下公差为-1,创建。(如图33)

图33 角度2评价

(6)序号8,菜单栏-插入-尺寸-平行度,ID为FCF平行度1,特征栏选择平面3,特征控制框编辑器中公差值为0.02,在第一个dat键入基准A,创建。(如图34)

图34 平行度评价

报告输出

(1)菜单栏-视图-报告窗口,选择仅文本格式。(如图35)

(2)点击输出/打印报告

,输出PDF,确定,完成测量。

图35 文本报告

END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