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推进化橘红和古荔枝保护立法,助推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预算联网监督向县级贯通,为搭建省市县纵向联网监督平台先试先行奠定坚实基础;创建特色产业联络站,助力全市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茂名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市之重点”,依法履职尽责,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人大工作亮点纷呈。
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
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茂名市人大常委会把学思想摆在首位,把谋实策作为关键,把促发展视为己任,把检视整改一体贯通,明确8项重点内容48条具体措施,切实做到“规定动作”逐项落实,“自选动作”体现人大特色。
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全面加强常委会及机关党的建设。今年以来,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健全“1+N”学习培训体系,召开党组第一议题学习会24次,举办人大学堂4期,举办履职能力提升研讨班4期,组织人大干部进行全覆盖、多形式、分层次的学习培训,人大干部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坚持全市人大一盘棋,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交流会议,市县两级共同研究部署工作,增强了全市人大工作合力。
依法履职行权为茂名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今年以来,茂名市人大常委会自觉围绕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茂名市委工作要求,强化法治供给、监督推动、决定支撑等作用,为助推茂名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人大力量。
立足茂名城市发展和农业大市实际,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安排推进《茂名市城市供水条例》《茂名市化橘红保护条例》《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等审议项目3件,以精准立法护航改革发展。把《茂名市化橘红保护条例》《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提级为年度优先审议项目,加快其立法进程,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绿美茂名生态建设、社会民生工作、平安茂名法治茂名建设等五大领域,茂名市人大常委会部署开展监督项目30项,其中听取审议报告14项、执法检查3项,以有效监督推动市委中心工作有效落实。
为了助推“百千万工程”工作落地见效,茂名市人大常委会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头号监督工作,打好监督“组合拳”:组织开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专题调研,推动把发展要素向“百千万工程”聚集;对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进行执法检查,助推提升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村庄建设治理、组织建设等短板;听取审议实施绿美茂名生态建设、绿色矿山建设等专项报告,力促统筹推进城乡绿化美化和矿山修复,为茂名增绿添彩……
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茂名实践
茂名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在加强代表履职学习培训、拓展代表履职平台、丰富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提高代表建议办理实效等方面用心用情用力,持续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
今年以来,为了更好发挥代表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作用,茂名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在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的产业链上建立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把处于同一个产业的产业链上的人大代表汇集起来,定期集中开展视察调研、座谈交流等活动,为茂名市千亿级产业集群和“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谋思路、找路子。目前,绿色石化以及荔枝、龙眼、三华李、化橘红等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已经挂牌运作。
深化实施联络站“下楼便民工程”。全市低楼层联络站从实施“下楼便民工程”前的212个增加到现在的538个,占比达到了88.5%,大大方便各类群众进站反映呼声。
同时,继续规范代表“敲门夜访群众”活动开展。明确活动实施主体,以608个代表联络站为载体,组织驻站人大代表利用夜晚时间走访联系群众。扩大活动参与对象,以县镇代表为主,倡导全国、省、市代表积极参与。自去年开展“敲门夜访群众”活动以来,参与的代表37875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621条,推动解决问题2915个。
此外,茂名市人大常委会还创新推行“码上见马上办”,把其作为联络站“三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制作“码上见马上办”人大代表联系卡50多万张,摆放在联络站显眼位置,卡上有代表姓名、职务、联系电话和微信二维码等。群众可以随时扫码联系代表,与代表“码上见”,让每一条意见建议直达代表,实现从代表“每月一接待”到“全天候接待”转变。推行“码上见马上办”以来,群众提出的1384个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南方+记者 占文平
通讯员 邓大龙 邓海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