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尝试顺德鱼生吗? 很愿意吃 想尝试,但有顾虑 不太敢吃 提交
在前不久落幕的2023顺德美食文化周上,一个特别的鱼生展位,吸引了大量食客围观打卡。只见鱼生师傅手起刀落,一片片透薄、晶莹的生鱼片迅速成型。
顺德鱼生,被称为“国货刺身”,是“世界美食之都”顺德知名的美食文化符号。它“薄如蝉翼”,却有着千年的历史厚度,近年,更是成为各大美食纪录片的“宠儿”、企业争相发力的赛道、城市着力打造的美食IP……这是顺德鱼生火热的一面。
2023顺德美食文化周上,鱼生展位吸引了大量食客围观打卡。资料图片
但顺德鱼生还有另外一面,是外界对“寄生虫问题”的担忧。我们对顺德鱼生官方宣传片底下的一百多条评论分析后发现,负面评论的占比要略高于正面评论。
淡水鱼生“寄生虫问题”能否彻底解决?未来,顺德鱼生又能否走出顺德,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发挥更大的品牌效应,成为城市IP的新“顶流”?
鱼生火热,顺德出圈
“顺德菜追求食材的‘本味’,鱼片厚度不超0.5毫米,拌上油和盐,传统鱼生,最能彰显鱼肉味道的清鲜、口感的柔韧……”这是央视美食纪录片《寻味顺德》对顺德鱼生的描述。
顺德鱼生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烹饪协会文旅特色美食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梁子刚表示,自古以来,顺德河网密布,盛产塘鱼,先民偏爱生猛新鲜、口感清爽的食材。加之,古代中原人南迁,将北方的食生习俗带到了南方,并与顺德当地饮食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了顺德鱼生的独特饮食风俗。据考证,如今顺德鱼生的“捞起”吃法与唐代鱼生吃法相似。
近年来,顺德鱼生也成了各大美食纪录片的“宠儿”,《寻味顺德》《老广的味道》《风味人间》都有它的身影。
顺德鱼生。资料图片
镜头下,顺德鱼生“洁白如雪、薄如蝉翼”。其独特而精致的一面,被全方位展示在全国观众面前。另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顺德鱼生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在各类媒体的宣传“造势”之下,顺德鱼生在国内迅速打响了知名度。在小红书上,搜索顺德鱼生,就有超过2万篇笔记。
而在线下,本地的餐饮企业、农业养殖企业看到了鱼生极高的经济附加值,争相发力“鱼生赛道”。比如顺德老牌餐饮企业南国渔村餐饮集团,成立了鱼生专门店的品牌——捞德顺,还有如野仙鱼生等“新派鱼生店”也不断涌现。
据顺德市监局相关部门介绍,目前市面上普通草鲩的零售价为6-8元/斤,餐饮店零售价则是20-25元/斤,而标准规范下养殖生产的顺德鱼生专供鱼零售价为17-20元/斤,餐饮店零售价为58元/斤以上。
顺德鱼生的热度也传递到了人才端。今年以来,校企共建的“顺德鱼生实践基地”揭牌、第二届顺德鱼生技能大赛举办……都是为了培育更多的鱼生制作人才。
顺德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美食已经成为外界了解顺德最重要的窗口之一。但是近年,顺德美食面临着品牌显示度不够突出、发展疲软等问题,亟须找到新的流量“爆点”。
“南有柳州螺蛳粉,北有淄博烧烤。”近年,一道特色美食成为带动城市“出圈”的关键引擎,这给了顺德不少启示。
11月,顺德发布《顺德区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提出要推动顺德美食向“规范化、品质化、故事化、仪式感”,打响世界美食之都的城市超级IP。
顺德鱼生,有历史、有故事、有口感、有声势,让其成为顺德重新擦亮城市美食品牌的重要发力点。
美味下的隐忧
“淡水鱼生有寄生虫,不能吃,东汉广陵太守陈登,就是因此病亡的。”
“我吃了二十多年的鱼生,一点事都没有。”
“吃鱼生的传统,延续了几百年,肯定有其合理性。”
顺德鱼生大多为淡水鱼生,在其高知名度之下,外界却对它争议不断。
去年3月,顺德官方抖音号“顺德发布”曾发布过一则顺德鱼生的宣传片,我们对下方148条评论文本进行了情感分析。结果发现,负面评论占比42%,略高于正面评论占比36%,而没有明显感情倾向的中性评论占比为22%。
大部分负面评论认为,淡水鱼生有肝吸虫,食用不安全,不能接受。而持正面态度的网友觉得,鱼生十分美味,自己吃了多年都没出现过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持中立态度的网友也比较多,他们大多对鱼生表示好奇,想尝试,但对鱼生的寄生虫问题有所顾虑。
“顺德鱼生”网上评论的词云图。白桦 制图
鱼生内的寄生虫究竟来自哪里?顺德鱼生是否真的存在食用风险?
南方医科大学发表的《广东顺德2014-2015年华支睾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2014年,顺德肝吸虫病(学名为华支睾吸虫病)感染率高达42.38%。有分析者认为,这与顺德地区生食习惯不无关系。
这些鱼生中的寄生虫从何而来?广东疾控中心发表的一篇科普文章称,肝吸虫卵被淡水螺吃下后,发育成尾蚴。尾蚴会入侵淡水鱼的肌肉组织,并在鱼体内发育成囊蚴。随着这些鱼类被人类生食,囊蚴也会进入到人体,并在胆管中发育成虫,它们可在人体内存活长达20-30年。
“生食历来受到很多人喜欢,但以前大家较少注意到生食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寄生虫的感染,是一个长期潜伏的问题,不易被立刻察觉。”《舌尖上的中国》科学顾问、美国普渡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表示,随着这些年健康普查统计普及,人们才发现,生食所带来的食用安全风险也是较高的,因此会对鱼生产生顾虑。
可见,顺德在大力推广顺德鱼生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顺德标准”如何落地执行
如何保证鱼生的食用安全?如何打破外界对鱼生的负面认知?顺德在努力破题。
其实,对于生食产品的安全要求,国家早已出台过相关的强制性标准。比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水产制品(GB 10136-2015)》中规定,即时生制动物性水产制品,不得检出吸虫囊蚴、线虫幼虫、绦虫裂头蚴。
而顺德在2019年出台的《顺德鱼生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草鱼部分)》团体标准,要比国家标准走出了更远一步。
2019年,顺德发布《顺德鱼生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草鱼部分)》团体标准。资料图片
该团体标准对顺德鱼生产业链中养殖、运输、配送、加工制作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和产品品质管控作出了技术规范,大大地降低了鱼生的食用安全风险。比如,要求用作鱼生的草鱼需暂养净化10多天;鱼生不得检出寄生虫;从业人员需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等。
团体标准能否发挥作用,在于落地与执行。今年10月,顺德联合多个行业协会,成立了鱼生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推动《顺德鱼生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落地执行与行业自律管理。
截至目前,顺德已有30家餐饮企业执行该团体标准,并获得“顺德鱼生标准示范店”的认证。同时,有4家鱼生专用鱼养殖企业也在执行标准。
顺德市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获得认证的餐饮企业,每月要自查一次,并将结果报送给鱼生专业委员会。同时,区镇相关协会每季度会对示范店进行一次现场检查。鱼生专业委员每年会对企业进行一次监督检查,保证企业严格执行团体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团体标准遵循“自愿执行”原则,不具备强制性。那么,对于尚未加入鱼生团体标准的餐饮店,该如何监管?
顺德市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销售鱼生的餐饮服务企业,必须取得“生食类食品制售”的经营许可,市场监管部门会严格把控许可准入,提升餐饮服务硬件水平。同时,委托第三方专业检验机构开展生食类食品 (鱼生)专项风险监测,对抽检不合格的情况依法进行处理。
顺德鱼生团体标准出台后,取得的成效是较为显著的。
据顺德市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团体标准出台后,顺德鱼生行业的食品安全检测合格率得到了较明显的提升,未来会进一步将团体标准推广至更多企业。
“这个标准覆盖了鱼生的全产业链,让我们企业也更有信心和底气推广顺德鱼生。”广东捞德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吴敏忠表示。
全行业护航“鱼生安全”
顺德知名餐饮店“猪肉婆”曾发布过一条短视频,介绍鱼生专用鲩鱼的养殖情况。视频中,“猪肉婆”老板吴素芬展示了餐厅在生生农业集团海心沙美丽渔场内的“专属鱼生鱼塘”。
据了解,该渔场是供港澳鲜活水产养殖基地、国标一级保护水源、顺德鱼生标准养殖基地。基地基于智慧渔业平台进行智能监测,根据天气、水质变化、鱼群密度智能投喂生态饲料。每条鱼生专供鱼上市前必须经过“三塘两检”,合格后才会在鱼身插上二维码标识。
在生生农业集团海心沙美丽渔场内的“专属鱼生鱼塘”。图源:生生农业
“淡水鱼生中的寄生虫是由养殖环境和养殖饲料造成的,或许可以从技术上解决这些问题,比如改善养殖水质、采用低温灭虫处理等。”云无心表示。
许多顺德鱼生餐饮企业也意识到这一点,开始与一些养殖标准更高、更安全的农业供应商合作,上述的“猪肉婆”正是其中之一。同时,有研究机构研发出了更先进的“灭虫”处理技术。
比如,顺德美食工业化研究院的超低温速冻加膜保护法。将鱼肉放入零下80度的超低温设备,鱼肉内会产生小冰晶,把肝吸虫囊蚴机械冻伤,24小时后,肝吸虫囊蚴丧失活性致死,而鱼肉受涂膜保护,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肉质爽脆,不影响风味。
“如果能够通过技术进步和有力的监管,把安全风险控制到很低或者能接受的水平,那么顺德鱼生作为一种美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云无心表示,顺德发展鱼生产业,必须要拿出一些可监督、可查验等实实在在的证据,才能让消费者更放心。
如果说每座城市都会有一个记忆点,那么美食就是顺德最大、最亮眼的城市IP。顺德鱼生作为顺德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走出顺德、走向世界,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发挥更大的品牌效应?
想必,顺德仍需要继续做好食品安全和创新发展的两篇“文章”。
南方+记者 白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