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应我!一定要去爬一次白云山

广东发布
+订阅

近期秋高气爽

广州再迎旅游旺季

身膺“南粤名山”“羊城八景之首”

“羊城第一秀”“广州市肺”

等诸多头衔的

广州白云山

也是热门打卡地之一

不过

若是毫无准备

可玩不懂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山

《广东印记》之《白云山》

将和你一起

遍览云山秀色

细细品味新时代的岭南风采

民间故事

在距离白云山南门不远处,有一处充满野趣的“沟壑雨林”,早前因谷中生长着很多菖蒲草,所以被称为蒲谷。这里流水潺潺、林木旺盛、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高,故而成了白云山中热门休憩之地。

顺着蒲谷的山泉小溪流往前走,有一座名为“郑仙采药”的石雕塑像立在小溪边,这座雕像虽不起眼,却与白云山上最早的传说有关。

“郑仙采药”石像

“郑仙采药”石像

传说秦末,郑安期云游至南粤白云山并隐居此地,拯救民众,悬壶济世,郑仙传说便是在此基础上不断流传和发展。

后人为了纪念郑安期,在今白云山的云岩处建起“郑仙祠”。并将农历七月二十五日郑安期驾鹤升仙的日子定为“郑仙诞”,届时民众登山拜祭,采集菖蒲、在涧中沐浴,祈求身体安康,并由此逐渐发展为广州传统民俗节日。

“郑仙传说”于2017年成功入选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绿色氧吧”

白云山为大庾岭支脉九连山的余脉,由30多座山峰组成。这里草木葱茏,溪涧纵横,风景秀丽,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对白云山有这样的记载:每当秋霁,有白云蓊郁而起,半壁皆素,故名曰白云。

郁郁葱葱的白云山上,生长着1070种植物,森林植被群系23个。有桫椤、金毛狗等23种国家级及省级珍稀濒危植物。

4.2万亩的绿化带,每天都为广州市过滤着空气,因此白云山被亲切地唤作“广州市肺”。

白云山景色

白云山景色

天南第一峰

俗话说“不登摩星岭,不算到白云山”。摩星岭海拔382.4米,是白云山三十多座山峰之首,白云山的最高峰。站在摩星岭上眺望广州,林立高楼尽收眼底,让人不禁豪情顿起,心胸开阔。

从摩星岭眺望广州

从摩星岭眺望广州

摩星岭原名碧云峰,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所修《广东通志》绘白云山图卷时首次称此山峰为“摩星岭”,从此便易名摩星岭。

天南第一峰

天南第一峰

寺观云集

始建于1824年的能仁古寺,位于白云山腰。寺内的大雄宝殿、天王殿、慈云殿雄伟壮观,游人如织。

历史上的白云山曾有寺庙多达十三座:白云寺、双溪寺、弥勒寺、蒲涧寺、景泰寺、云岩寺等。1938年10月,日寇空军对广州进行了总计56次的轰炸,白云山的文物古迹与山岗树木被尽数破坏,到解放时,只剩下了“天南第一峰”的牌坊和部分寺院的断壁残垣。如今的能仁寺是在1995年参照旧制重新修建。

能仁寺

能仁寺

20世纪50年代,广州市政府组织群众参加绿化义务劳动,修筑水库,广植林木,开辟公路,重现白云山万木葱茏、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其中白云山风景区里的三大水库之一麓湖,便是当时广州市民义务劳动挖建的人工湖。

麓湖

麓湖

名人到访

白云山早在唐朝时便是一处胜地,宋代以来的“羊城八景”之选,白云山的景点就多次上榜。历史上,杜审言、李群玉、苏轼等许多文人名士就曾到白云山游览题咏,结社写诗。

位于白云山九龙泉胜地的广州碑林,是1992年建设的景点。这里摆置了近三百块碑刻,刻录着苏东坡的《蒲涧寺》、杜审言的《南海乱石山》等许多歌颂白云山和羊城的诗词,还有山北黄婆洞留有新石器时代史前文化的遗迹,这些都成为了岭南宝贵文化财富中的一部分。

碑林牌坊

碑林牌坊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