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神奇动物”触手可及,松山湖这场嘉年华解锁自然科普新体验
“大家可以看到,蜥蜴对比蟾蜍,脚趾进化更为完全,皮肤也更干燥。我们在松山湖开展河湖生态修复工作,就是希望把曾经消失湿地野生动物们‘请回来’……”11月25日下午,在东莞市绿色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生态学博士吴鹏举的介绍下,成群的孩子们围在松山湖通湖礼廊一摊位前,近距离用眼观察、用手触摸鬃狮蜥、蟾蜍、捕鸟蛛等动物。
当天,松山湖河长制水生态水资源科普教育活动之“幸福河湖·美丽松湖嘉年华”在通湖礼廊举办,活动通过现场展览、互动体验,让参与者直观地了解水生态系统的价值和保护方法,引导广大群众加深对绿美松山湖生态建设的认知。
此次活动由松山湖城市建设局、松山湖河长办主办,松山湖中部片区党委协办,东莞市绿色低碳经济技术研究院承办。
活动聚焦爱水节水、生态植物、自然动物、垃圾分类、环保手工等绿美生态主题,设置多个互动摊位及知识展览区,并围绕松山湖鸟类主题设置影像展区。超80组亲子家庭沿打卡路线,开启本次丰富多彩的科普嘉年华之旅,沉浸式感受生态自然的魅力。
通过检测水位,控制水管开关的“自动浇花装置”、利用水重力及连通器原理运行的水轮风车……在“奇妙水世界”主题摊位上,工作人员结合多个节水装置介绍,从物理的角度为大家科普节水、净水原理知识。
枯叶蛱蝶、虎斑蝶、迁粉蝶……在“湿地小精灵”摊位展示,琳琅满目的蝴蝶标本让大家目不暇接,家长和孩子们还能争相“上手”体验各类昆虫,各自的外观特征、生活习性在导师的讲解下变得通俗易懂。
这种毛茸茸的种子叫什么?下面哪种水生植物是入侵物种?你会分辨小麦和稻谷吗?在“植物妙妙屋”主题摊位,导师一边向亲子家庭们展示各类植物与种子,一边抛出问题,引发在场观众思考。
随后,导师介绍了松山湖三款常见的水生植物特点。当介绍到“水葫芦”时,这款生态入倾物种引起大家的广泛讨论。“它可以用大蜗牛来治理吗?”“如果遇到入侵物种该怎么办?”导师随后一一解答疑虑,自然界的奥秘变得通俗有趣,进一步引导市民们树立科学的生态治理观念。
完成所有摊位打卡任务后,亲子家庭们还能领取精美的节水、绿美主题活动奖品。“小蜘蛛在手上时软软轻轻的,今天还能和妈妈一起做手工制作竹编小船,特别好玩!”就读于松山湖中心小学的肖同学说。
“平时带孩子去动物园,也无法如此近距离接触小动物,还需要有今天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跳出书本,亲身接触和体验,对自然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前多次参加松山湖生态自然类科普活动的市民周女士表示,此类活动让家长孩子都学到知识,也乐在其中。
【撰文】张莎 陈启亮
【照片/视频】黄政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