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北有太极、南有蔡李佛”。 作为最早获批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东武术项目,蔡李佛拳是岭南地区著名的拳术流派之一,至今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11月26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媒体GDToday出品的全新综艺节目《路笔拾遗》之蔡李佛拳篇在TVB翡翠台播出。“饮水思源乃蔡李佛之本,锲而不舍乃蔡李佛精神。”带着对武术的崇敬,TVB四位资深艺员来到蔡李佛拳发源地广东省江门市京梅村, “拜师”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传承教练李杰和。李杰和向学员们展示了蔡李佛拳的十大技法,即“穿拋挂插捎,挠钑标顶撞”。蔡李佛“独门兵器”九龙叉也在节目中惊艳亮相,让四位学徒一睹“武林高手”风采。
据悉,综艺节目《路笔拾遗》聚焦别具特色的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特邀4位TVB资深演员曹永廉、汤俊明、黄智贤、彭迪安,与GDToday记者走进大湾区11个城市,探访各地非遗瑰宝,体验传统魅力在现代社会如何绽放光芒。该节目一共8集,由10月29日至12月17日逢周日18点在南方报业旗下平台推出,并在TVB翡翠台同步播出。
蔡李佛拳由广东新会崖西京梅村人陈享始创于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年)。陈享12岁随族叔陈远护学佛家拳,19岁向李友山学李家拳,后向罗浮山隐居还俗高僧蔡福学习蔡家拳至34岁。学成后他融合三家武艺之精华,开创新拳法,为感恩三位恩师,陈享将自己所创的功夫命名为“蔡李佛”。 “为了不将自己的姓氏放入拳法名称中,陈享特地采用了‘佛’字,取自恩师陈远护的拳术与佛门之渊源。”李杰和说。
李杰和在节目中展示了蔡李佛拳的“独门兵器”九龙叉。九龙叉上竖立九个锋利大钩,重达数十斤,参照抗倭名将戚继光的“狼筅”而以精钢铸造,顶端仿效大钯,三侧仿效手钩上下用回钩,总体形成九叉,故称“九龙叉”。“当年陈享公在担任水师衙门总教时为了对付洋枪制造的。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时许多水上作战的士兵都采用了这种武器。”李杰和说。
走入江门新会京梅村,立刻会被路两旁极具设计感的壁画吸引目光。“出神入化巷”“梅花三弄巷”……每一条巷弄里都隐藏着“武林秘籍” ,仿佛走入一部武术电影。沿路的武术训练用具更让人跃跃欲试,将书本中的招式应用于实践。
蔡李佛拳拳术体系庞大,套路繁多。有拳术39套,对拆类54套,器械类64套(其中棍术14套),桩类练习法18套(俗称“十八木人桩”),狮艺套路9套,内功练习套路等共193套。技击手法30种,掌法28种,桥法29种,槌(拳)法35种,身法14种,腿法16种,步法18种。近年来,为了传承和发扬蔡李佛拳,江门市近年来在多个中小学校设立了蔡李佛传承基地,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既适合当今青少年,又保持传统特色的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把习武作为课后强身健体的活动,既娱乐身心,又增强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据了解,近年来,京梅村重视蔡李佛拳的传播发展,每年定期举办狮王争霸赛、蔡李佛国际武术交流、陈享公诞辰纪念等活动,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汇聚在此,吸引成千上万游客前来享受视听盛宴,同时探索乡村文旅产业振兴之路。
主持:黄智贤 曹永廉 汤俊明 彭迪安 张诗雨
出品人:侯小军
总策划:张纯青 陈枫
制片人:赵杨
监制:谢苗枫 潘美臻
导演:王勇幸
执行导演:谭浩瀚
执行导演:吴浩宇
编剧:王勇幸 吴叁
民俗顾问:陈恩维
摄像:关杰明 于善政
记者:张诗雨 王迪雅(实习) 赵扬悦(实习)
旁白:李乔新
通联:张诗雨 吴劭明
造型设计:Netto Hair
化妆:李隽升
发型:陈波
场务:姚沙溥 吴嘉杰
后期制作:文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