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省电影局和省电影家协会为我们搭建了桥梁,让我们可以面对面地遇见对方,我觉得太开心了!”青年导演、编剧黄绮玲在广东青年电影人“青果计划”论坛上深有感触。
近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电影局主办,省电影家协会承办的广东青年电影人“青果计划”论坛在广州举办。省电影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青年电影人“青果计划”旨在搭建广东青年电影人交流平台,挖掘青年创新创业群体,为广东电影事业储备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编导人才,并加强对青年电影人的培养支持,从而促进广东电影创作更上一层楼。
在论坛上,与会的15位青年电影人分享了各自的创作及拍摄经验,热烈交流如何拍好广东题材电影,用电影艺术讲好广东故事。
●导演蓝鸿春
代表作《爸,我一定行的》《带你去见我妈》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电影票仓,很高兴我们拍的电影在广东得到了很好的票房反馈。”蓝鸿春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两部代表作《爸,我一定行的》《带你去见我妈》都是潮汕方言电影,上映时得到许多潮汕观众青睐,更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
蓝鸿春表示,在前两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省电影局给予了他们很多的指导与支持,“让我们有机会从一群草根爱好者变成了可以用心拍电影的人”。
“潮汕是一个天然具备电影感的地方。”一直以来,蓝鸿春和团队都在深耕潮汕题材电影的创作。他表示,潮汕故事的表现形式并不局限于剧情片,“我们今年着力在做的《四海潮味》是一个大型的纪录片,目标是要呈现生活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50个潮汕华侨家庭的故事”。
●导演蔡杰
代表作《人海同游》
青年导演蔡杰的首部剧情长片《人海同游》入围了第28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这部历时6年有余才制作完成的文艺片,讲述了一个广州女孩决定要在结婚前去香港去寻找多年未见的父亲的一段旅程。有观众在观影后评价:“这是一部很有南方美学色彩的电影。”
“我和我的团队都是在广东长大的80后,在我们的成长阶段,受到了很多香港文化的影响。”蔡杰认为,《人海同游》这部电影更像他和团队对于所身处的粤港地域、所体会的岭南风土的一个情意结。
“广东电影的历史上既有卖座的商业片,也诞生了很多具有个性的都市电影。”作为广东青年电影人,蔡杰希望在未来的创作中能够集结广东的电影力量,围绕大湾区题材,拓宽电影视听语言的想象力。
●导演喻峰
代表作《中国工厂》
在纪录片领域持续发力的导演喻峰正在探索广东故事的国际表达——如何用中国乃至世界通用的语言来讲出原汁原味的广东故事。
在此前的创作过程中,喻峰进行了深入思考,最终总结了三个关键词:向外求、向内求、求合力。“向外求”是因为许多广东的题材都具有国际性,有意识地将纪录电影和本土题材进行大众化、国际化的创作,更有助于拓宽广东题材的市场和受众。“向内求”则是希望广东本地的政府部门和投资方给予本土电影人更多的支持,“本土力量的参与度不仅关乎人才的成长,也决定了内容当中广东特色的含量和成色”。“求合力”则是探索纪录片的协办、协拍支持,鼓励更多领域的机构团队共同参与纪录片创作。
●导演谢悠
代表作《青涩日记》《我们的岁月》
出生在广东珠海的谢悠,2013年执导电影处女作《青涩日记》曾获得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提名。“金鸡奖的提名荣誉,对当时一个23岁的导演来说是非常大的鼓励,也令我能一直坚持做这么多年的导演工作。”谢悠说。
后来,谢悠执导电影《我们的岁月》获得2021年中宣部国家电影局优秀国产影片精品扶持,并成为第29届北京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优秀国产入选影片,再获肯定。
谢悠认为,当下电影观众的口味偏向多元化,“大家可能开始会喜欢一些有思考的片子,也给了我们这样的青年电影人更大的舞台”。他表示,在严肃现实题材电影的创作中更需要提炼美好、温暖的元素,才能做到在吸引观众、展现真实的前提下,对观众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编剧段婷婷
代表作《马交城的陌生人》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珠江电影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同时也是一名长期在广东进行创作的编剧。她创作的剧本《马交城的陌生人》曾获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剧本创投单元首奖。
据段婷婷介绍,《马交城的陌生人》是一个发生在澳门和广东的女性题材剧本,讲述了女性之间互助的故事,也展现了女性的自我成长。在夺得平遥国际电影展剧本创投单元首奖后,不少知名电影公司都向段婷婷的团队抛来橄榄枝,希望让《马交城的陌生人》这一故事真正登上大银幕。
段婷婷表示,自己和团队会继续深耕湾区女性题材影片的创作。她也希望“青果计划”能够加深大湾区电影人才交流,加大对青年电影人的扶持力度。
●导演黄展昌
代表作《点点星光》
青年导演黄展昌曾与谢德炬联合执导儿童电影《点点星光》。这部影片根据广州花都区花东镇七星小学师生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七星小学跳绳队在体育老师赖宣治的带领下,努力训练,不断突破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2020年11月28日,该片获得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为广东电影添上一笔新亮色。
黄展昌透露,《点点星光》本来是一个公益广告短片,最后在多方支持下得以扩展为一部院线电影,“我们真的是从零开始”。拍摄的三个月期间,剧组与七星小学的孩子们共同努力,在有限的制作条件下完成了这部感人至深的长片作品。
黄展昌表示,当初拍摄《点点星光》时和其他电影同行沟通交流的渠道都比较有限,他也寄望依托“青果计划”这一平台,能够获得更多学习拍好电影的机会,为广东电影事业多做贡献。
●编剧、导演、演员 谢云鹏
代表作《捍战》系列、《蜂鸟行动》
“我是一名佛山的电影人。”曾执导院线电影《捍战》《捍战2》《蜂鸟行动》的编剧、导演、演员谢云鹏目前在佛山创立了自己的影视公司,持续深耕商业动作电影,“我们想让中国的动作电影走出国门。”
谢云鹏介绍,商业动作电影投入成本高,制作难度大,但在电影市场上属于回报率较高的类型,也具备一定的“出海”优势。“我们在追求强情节、强结构、强英雄、强情怀的中国电影故事。”他提出,商业动作电影创新需要配合更高的视听品质,希望通过“青果计划”引入更多的资金和相关资源扶持,让粤产商业动作电影走得更远。
此外,谢云鹏还在关注环保、医疗等社会热度较高的现实题材,积极挖掘其中的广东故事,努力拓宽商业电影题材边界。“我们可以从小人物的故事做起,以小见大。”
●编剧罗贤廷
代表作《大餐》《非常·主播》
罗贤廷在成为电影编剧之前,曾参与广东观众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的编剧工作。2017年起,她开始投身电影编剧事业,从网络大电影再到院线电影,罗贤廷做过许多努力和尝试,等待着一个被看见的机会。
2020年,罗贤廷带着个人创作的剧本《大餐》参加了第二届广东优秀电影剧本征集,获评“优秀电影剧本”。“参与这次征集,对我来说就像投来一道光,一直引领我在电影的道路上走到现在,否则我当时真的都想退圈了。”因为参与了这次征集,她得到了知名导演杨亚洲的推荐,成为院线电影《非常·主播》的编剧。《非常·主播》以广东清远的“乡村新闻官”为题材,着重刻画了新时代年轻人回乡创业,利用网红直播等创新手段推广家乡生态旅游、服务乡村,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是真实发生在广东的好题材。
罗贤廷表示,本次获邀参与“青果计划”论坛让她倍感荣幸,希望“青果计划”能够延续广东优秀电影剧本征集项目的积极影响,给予广东的青年编剧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和信心,“让青年电影人得到更多机会”。
●编剧陈麒凌
代表作《我本是高山》
“我生活在广东阳江,是一直扎根于基层,浸润在生活里的草根编剧。”陈麒凌是广东阳江人,在成为编剧前便是一名小说作家,亦是广东文学院的签约作家。
陈麒凌曾三次获得“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奖。“夏衍杯” 由中宣部电影局、中宣部电影剧本中心、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共同主办,被誉为中国电影文学最高奖项。她创作的故事中大部分是关于广东人的“温暖的现实主义故事”。
今年1月,由她编剧的电影《亲爱的美英》入围了第6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创投”单元。11月24日,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在全国院线正式上映,陈麒凌正是本片的编剧之一。在编剧领域,陈麒凌已是小有成就。
在论坛上,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验——除了创作,她生活中有一半的时间都在为别的事情动脑、发愁,“这些东西看似一种阻挠,却给了我们一种真实的生活的质感,让作为编剧的我们时刻知道现实是什么样的。”
陈麒凌认为,广东的风土人情拥有独特魅力和烟火气,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既有地域特色,又有体现人性温暖的普遍性。她希望“青果计划”这一平台能够让这些温暖、珍贵的故事遇到更好的导演和团队,“让更多人看到广东的故事”。
●导演方以炘
代表作《田园时代》
方以炘是国内新锐导演,近年来出品制作了多部不同题材与风格的电影作品,去年其出品的电影短片《空》入选戛纳环球中国电影展优秀影片。他执导的电影《田园时代》,是以广东茂名的冼夫人好心精神为核心,主要讲述了三位分别出生于70、80、90年代的女性携手创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励志故事。影片紧扣乡村振兴题材,展现了现代粤西农村女性奋斗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
方以炘表示,一部影片的上映离不开宣发支持。他希望“青果计划”能够融合更多电影资源,让广东青年电影人的作品得到更多省内外媒体的关注,不要让好故事成为“沧海遗珠”。
●编剧、导演 源根
代表作《大厨》
“广州是我长大的地方,也是我真正开始做电影梦的地方。”源根的电影梦源起于广州,从小接触广东电影和港台影视作品的他,寄望着长大后也能成为“拍电影的人”。
在美国留学期间,源根创作的短片《大厨》获得了学生奥斯卡奖,还入围了第92届奥斯卡奖最佳真人短片的长名单。毕业后他留在美国工作了几年,却始终想着要回到家乡,“我一直希望自己的首部长篇电影作品能在家乡完成”。
源根的首部长片聚焦了当时在清远训练的中国国家盲人足球队。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深入采访,与队员们同吃同住同交流,才渐渐创作出完整的剧本。“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抬起头闭上眼》,希望可以去反映盲人群体的真实现状和需求。”
源根希望,作为一个广东电影人,自己能通过这部影片和更多的作品在家乡扎根,“希望为这片土地做出一些什么”。
●编剧、导演 章潇雪
代表作《完美之家》
“我是一个北漂了7年回到广东的青年电影导演。”章潇雪在论坛上分享了自己的逐梦经历。进入电影行业多年,章潇雪自觉没有亮眼的履历,却依然坚持不懈。她目前正在推进的两个项目,分别是喜剧电影《完美之家》和单元剧《深圳的12夜》。
“希望像我一样仍然坚持留在本地发展的同行电影人,别被眼前一时的困难打倒,要把眼光放长远,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不要盲目地追求潮流。”章潇雪认为,青年电影人应该树立信心,坚持初心和创作理念,做出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好作品。此外,她还提议,广东可以通过扶持创新型的中小成本电影,深耕岭南文化,闯出一条电影创作的新路子。
●编剧王卉子
代表作《多情谷》
师从曹保平的王卉子,担任编剧的首部电影《多情谷》便获得了第二十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关注,获得民族单元的推荐作品奖。她曾担任多部影视作品的剧本统筹,文学作品亦屡获肯定。
目前,王卉子正在创作的剧本是一个音乐青春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想反映深圳创新活力的城市精神,展现深圳青少年的精神风貌,还有深圳的城市温度。”王卉子表示,希望影片能够通过音乐和歌舞,以及故事本身,给观众带来治愈的能量。
●导演黄绮玲
代表作《二十四味》
为一部电影耕耘十年之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青年导演黄绮玲在论坛上谈到自己拍摄《二十四味》的经历时略显无奈,“其实不是说我有多坚韧,只是这一路上遇到了太多未知”。
《二十四味》是由黄绮玲编剧并执导,张艾嘉、钟镇涛、袁澧林主演的家庭题材电影。该片通过在凉茶铺长大的少女四月的成长视角,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一个广州普通家庭的悲欢离合,折射出一个城市30年的变迁。筹拍多年,2022年3月8日,《二十四味》终于在广州正式开机。当天,黄绮玲感慨万分,因为《二十四味》这个故事与她息息相关,“我表妹就是故事中女主角的原型”。
对于黄绮玲而言,《二十四味》不仅是家人的故事,更是家乡的故事,“我们这些真正浸润在生活中的本土创作者,希望用电影的质感去表达影片所要传递的广东故事和岭南文化。”她表示,“青果计划”这个平台就像电影人沟通的桥梁,不仅让大家的心连到一起,还能让大家珍惜的作品找到更好的助力,创造电影人与投资方之间的良性互动。
●编剧、导演 乐晓
代表作《一闪一闪亮晶晶》
“我觉得我是在座每位老师的影子,因为大家的经历我都曾经有过。”听完众多电影人的发言后,乐晓感慨,拍电影实在是太不容易的一件事。
乐晓创作的电影《一闪一闪亮晶晶》是一部歌舞片。如今的电影市场中,歌舞片并不算“受宠”,乐晓却决定一条路走到底。“这部影片全程在广州、珠海、江门等地拍摄,主演包括张晋、姜武、蓝盈莹、曾黎等,他们都是不计酬劳。大家是众志成城地做一件事,希望能够给行业多一个类型片的选择。”乐晓说。
乐晓希望,能将好莱坞、迪士尼的电影工业化制作经验带到粤产电影的生产创作中,也希望藉由“青果计划”和同行多多交流,共同产出好内容。
【文字】南方+记者 张思毅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