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不一样的国护!

广东医科大学
+订阅

一面旗帜

一声“向国旗敬礼”

步伐铿锵,踏地有声

在坚定、沉稳中

一支队伍风雨无阻

走过十年

十年来

广东医科大学国旗护卫队

从迈步探索

到国赛最高领奖台

喜报频传

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团支部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

“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多次获全国“优秀实践团队”

“最佳实践团队”等称号

2022年中国大学生国旗护卫队展示赛中省赛、国赛南方赛区、国赛总决赛实现

“大满贯”

连续5届荣获广东省学校国旗护卫队交流赛

“一等奖”

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金奖

十年来

国旗护卫队坚持思想引领

服务社会基层

用实际行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定、坚持、坚毅

用心服务

独树一帜

打造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品牌

带动一批高校

影响一批青年

从宁静校园

到美丽乡村

传承爱国文化

播撒一路芬芳

点燃青春梦想

赋能成长成才

强国有我

回声嘹亮

十年磨剑,做忠诚的国旗护卫者

十年坚持不寻常。广东医科大学国旗护卫队(下称“国护”)成立之初,就树立了最高标准。队伍对标天安门国旗仪仗队的步伐标准,紧紧跟随,应变而动。彼时基础单薄,队员的训练时间相应动态调整,同时要兼顾个人学习生活,在参与人本来不多的情况下,只有少部分人坚持下来。

“以赛促建”让队伍得到迅速成长。筹备大赛的训练中,从带训到受训队员都全力以赴、全程投入。队员长时间地重复着枯燥的单调动作,心理上都不同程度产生压力或焦虑。为保质保量完成训练任务,队员们在大汗淋漓中自我调节,咬牙坚持了下来,让单调枯燥的动作成为肌肉记忆,成为行为标准,成为个人气质。队伍负责人亦不断摸索,寻找合理、有效的方式帮助队员们找到最佳的训练状态。从校园里的各大广场、校道,到地下车库,都有国护队员训练的汗水渗透过。校园里,时常听到嘹亮的口号,一派青春活力、昂扬向上的氛围。

十载耕耘,春华秋实。十年来,国护始终致力于维护国旗荣誉、弘扬国旗文化,坚持以护卫国旗为使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引领、校园文化、服务青年、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卓有成效,在全国全省比赛中屡获殊荣。队伍累计获得国家级31项、省级62项共计百余项各级荣誉。国护服务事迹被CCTV、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报道300余次,总浏览量超过5亿,已成为广东乃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典范样本。

近日,学校召开了国旗护卫队成立十周年总结表彰暨第十一届换届大会,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志嵘在充分肯定国护十年成绩的同时,寄语国护队员和全体学生一起积极融入学校发展改革大局,向上向善向美,自律自爱自强,爱党爱国、爱校荣校,成为新时代广东医科大学优秀学子的榜样模范,共同实现广东医科大学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的振兴崛起,希望国护队接续辉煌,打造下一个更加卓越璀璨的十年。

党建铸魂,筑牢爱国护旗的精神根基

如非真正热爱,如何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内心的炽热源自国护队员们心中的军旅梦、家国情,也来自支部扎实的党建工作,内外动力让国护人在国歌声中坚定前行、不断突破。国旗护卫队党支部成立于2016年11月,是学校第一个以学生组织为主体的党支部,隶属学校机关党委。

高举旗帜跟党走,自成立以来,国护党支部立足爱国主义教育及红色文化传播两大本职工作,加强与校内外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五学联动”学习模式,举办“升旗仪式”“真人图书馆”“红色印记”“我是护旗手”“文艺党课”等系列创新性党日活动,共同打造校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学生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和党建实践基地,以此持续推动广东医科大学国旗护卫队在价值引领、人才培养、志愿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取得扎实成效。

党支部先后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等称号。历届国护人中38人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42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人获评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2人加入西部计划,数百人获得国家级、省级等各级奖学金。

党建带团建,青年生力军的思想得到最大程度磨砺。国护团支部成立于2014年。自成立以来,团支部以护卫国旗、点亮青年爱国心为使命,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己任,坚持团结青年、引领青年、培养青年。校内通过红色文化研讨会“红色印记”文化创意等主题团日、专题团课等,不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团支部先后获评“湛江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等。

通过与校外结对共建基地,联合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党建团建双融双促。“与信仰对话”“旗帜飘扬党建铸魂”等活动内容早早走进了国护人的心扉并内化为精神品格、行为习惯。促进国护人在学习、工作中形成比学赶超、勇争第一的行动自觉。

价值引领

在志愿服务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围绕“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使命任务,学校不断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创新,系统构建“三化四融合”实践育人体系(打造校园社区课堂、乡村实践课堂、志愿服务课堂、实践转化课堂等立体化、多元化、专业化的社会实践大课堂,探索社会实践+学生思政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医学专业素养教育、社会发展能力教育“四大路径”,实现了社会实践与立德树人、与医学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生成长赋能相融合的“四个融合”),持续赋能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国护青年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在基层实践中磨砺意志,培养情操,传播文化。

来自国护的“旗帜飘扬”志愿服务队在信宜山区的中小学校使用了一套全方位、全链条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体系,深得群众信赖。

曾在信宜市团委工作过的信宜市人大副主任、钱排镇党委书记俞淮竞2016年第一次接触服务队时,感觉“与其他学生活动差不多,没什么特别”。但相处下后发现,老师和学生都是住上下铺铁床,与孩子们一起训练、吃饭,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学生们用满腔的爱心与热情,为山区群众和孩子送上暖心的服务令他对队伍瞬间改观。第一年活动结束时,几百名当地居民自发前来为队伍送行,不少孩子抱着即将告别的学哥学姐热泪盈眶、依依不舍,场面令人动容。俞淮竞感慨:“这是一支老百姓欢迎的队伍,是孩子们喜欢的队伍!”

八年过去,服务队坚持定期服务信宜基层。时隔多年,俞淮竞表示,忘不了服务队员披星戴月为孩子们开展军事动作训练;忘不了他们不怕辛苦翻山越岭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和留守学生;忘不了他们无所畏惧奔赴防台抗洪第一线,参与抗洪救灾工作……

在乡村,队员们“对人慷慨”却“自找苦吃”,一直保持艰苦作风,让当地群众为这一群学生娃感到“心疼”。在一期军旅夏令营中,不少村民为改善大家的伙食,自发送来自家种植的蔬菜等,还有热心人士捐款给夏令营开展活动等。保持优良作风,淬炼心智能力。队员们多年的坚持努力不仅让心智成长成熟,更重要的是在基层农村中点燃了乡村中的爱国情怀、儿童的军旅激情、学生的报国志向。信宜合水群众表示,其女儿参加军旅夏令营活动后,思想行动变化很大。以前遇到一点小事会依赖父母,与朋友交流会害羞,参加活动后坚强、活跃许多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还学会感恩……

锲而不舍,十年一日打造社会实践品牌

在“三化四融合”的体系中,进一步以服务“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为契机,依托校地共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平台,国护将红色文化融入志愿服务,融入乡村发展,令基层农村更具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经过多年积累,逐步打造了“旗帜飘扬”志愿服务的品牌效应。迄今,服务队已在国内各级学校打造国旗护卫队200余支,培训人数逾万,辐射影响人数超百万。在受训的中小学生学生心中深深烙下“中国印”,并燃点起更多青少年的军旅梦、中国梦。受其感染带动,西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国内高校国旗护卫队亦参与到“旗帜飘扬”主题服务行列,愈来愈多青年大学生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

国护人组成的“旗帜飘扬”志愿服务队从50余名志愿者到如今吸引了上千名大学生加入相关实践服务,从单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夏令营到如今“红色铸魂+乡村振兴”多活动融合,队伍持续输出更多的高质量服务,被评为“全国优秀实践团队TOP 10”。“国旗飘扬——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爱国文化传播行动”项目获得了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走深走实。

先后吸引了北京市教委、浙江工商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航海学校等多个单位关注并来校调研,示范效应明显。

 (香港航海学校来校调研)

开拓创新,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传播力

十年来,国护在校内外多个场合开展上万次升旗仪式,通过最直观方式,在青少年心中种下“爱国”种子,成为爱国文化的一个品牌。为了让爱国文化、国防教育走得出去、走得更远,国护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尝试创新宣教方式,在国防教育中不断开启新模式,不断增强国防教育的感染力、穿透力、传播力。军事特色科目花样女子枪操队列展示,有效推动国防教育大众化普及,以演出等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青年国防意识。

结合专业优势开拓的特色项目——《战场医疗救护展示》在教育部举办的2018年度军事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普通高校战场医疗救护项目第一名。

国护团队发挥自身作为广东省团学文创中心优势,制作教育展示视频,在自媒体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维服务联动”方式扩大服务范围和影响力。迄今,国护活动、事迹、经验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其中《中国国防报》头版刊发国护事迹,高度评价该队伍在国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目前全国共有20余支“旗帜飘扬”志愿服务队伍在各地基层开展军事训练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源自国护的国防教育新范式正向全国传播。

近年获得的国家级奖项

信源/广东医科大学国旗护卫队

编辑/曾囡囡  吴泳颐 魏诺斯 邹静雯

责编/周  圆

复核/谢炯明

审发/冯锦山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