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爸”一家亲:只管善良,让天考量

番禺融媒
+订阅

吴铭枝

2007年,广东省希望工程爱心奖

2010年,广东“十大杰出父亲”

2017年,中国家长节“三美家庭”奖

2023年,广东省“文明家庭”

2023年,广东十大“最美家庭”

“兔爸”一家亲:

只管善良,让天考量

他当过医生,做过歌手、主持人,也做过广告公司的老板,现在的他醉心公益事业,致力于家庭教育理念的传播。他是“兔爸学堂”创始人吴铭枝。

“兔爸”与“虎妈”“狼爸”相对应,代表着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兔爸”提倡温柔教育,对孩子实施正面鼓励和引导,在内卷严重的家教领域独树一帜。

母亲教我为人处世

吴铭枝1963年出生于广州番禺一个中医世家。他的童年回忆并不美好:小学时因父亲的家庭成分不好,他经常被同学排挤、欺负。父亲很严厉,不管孩子对错,先揍一顿再说;母亲作为医生又特别忙,没时间管他。那时候,他对这个世界充满愤怒,甚至上学时带着把小刀,随时准备反击欺负他的同学。他厌学,偏科,初中没毕业就不读了……

吴铭枝特别感恩母亲(左二)的教导

吴铭枝从不讳言自己这段往事,他认为孩子们的“叛逆”恰恰是正常的表现,他们想得到父母的价值认同,希望争取平等对话。吴铭枝说,是母亲给了他实实在在的“身教”,让他没有行差踏错。

吴铭枝记得自己小时候,村里下暴雨造成水浸街,鱼塘里的鱼都游到路上来了,好多人就抓了鱼拎回家。吴铭枝也抓了一条鱼,回家向母亲“献宝”。母亲却生气了,说:“不是咱们的东西不能要,赶紧还给人家。”吴铭枝一下愣了,这鱼都不知道是谁家的,怎么退?

这样的小事却让吴铭枝印象深刻:“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吴母退鱼。”母亲给他划了一条做人的底线,那就是正直、善良。

母亲也是吴铭枝和父亲之间的调和剂。每当父亲要打吴铭枝时,母亲总是抢过棍子,高高扬起,又轻轻落在儿子的身上。吴铭枝喜欢唱歌,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坚决反对。母亲却支持:“你想唱歌就偷偷去唱,不让你爸知道就行了。”

后来,吴铭枝以程敏为艺名,唱出了名堂,被人称为“番禺张明敏”,他志得意满地决定带乐队回家乡献唱。母亲知道后,严肃地对他说:“你要唱歌我不反对,但不能在这里唱。这是对你爸的尊重。”

这是母亲教给吴铭枝的另一种品质——尊重。而母亲的医者仁心,更让吴铭枝受益匪浅。

那时候,母亲每天要接诊100多个病人,下班回家了,病人还找到家里求医。有时母亲正吃着饭,也马上放下碗筷,先给病人诊疗。有一次,她看到病人身上衣衫单薄,便示意吴铭枝去拿件外套给病人。吴铭枝挑了件旧外套出来,母亲看了一眼,说:“不行,换件新一点的。”吴铭枝无奈,只好把好一点的衣服拿了出来,母亲这才满意。

医院是早上7点30分上班,可母亲一直至少提前半小时到。吴铭枝不解,母亲就说:“我早点来帮病人处理,就不会耽误他们上班了。”

如今母亲88岁了,仍经常有病人上门求医,母亲也是来者不拒。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你只管善良,让天去考量”,这是母亲以身作则教给吴铭枝的宝贵品质,也是他后来的行事准则。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吴铭枝一直想做一个得到别人认可的人,母亲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吗?16岁时,吴铭枝子承母业,以中医带徒的方式开始学医,又在广州中医学院进修3年后,他成为番禺妇幼保健院第一个中医骨科医生。

女儿毕业啦

夫妻关系决定了

家庭的幸福指数

吴铭枝在医德方面向母亲看齐,把病人当亲人。病人有困难,来不了医院,吴铭枝就利用休息时间上门为他们诊疗,且不收出诊费、红包。在医院,吴铭枝尽量避免为病人做不必要的检查项目,能少开药就少开药。很多病人成了他的忠实“拥趸”,一家老少都找他看病。

业余时间,吴铭枝和文化宫等单位合作,办起了“大家乐演唱会”,给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文艺才能的舞台,类似于现在的卡拉OK,后来又多次组织番禺的歌唱大赛等文艺活动——他成了家乡小有名气的文化名人。

你若芳香,蝴蝶自来。年轻有为的吴铭枝自然得到了不少优秀女孩的青睐,黎海燕就是其中之一。吴铭枝在和她交往中也越来越喜欢这个家教好、自强自立的姑娘。两人喜结连理,并在1993年生下女儿吴炜。

熟知吴铭枝家庭的人都知道,他们对女儿的教育也走过弯路,良好的夫妻关系是他们能尽快纠错的基础。吴铭枝对此深有感触:“夫妻关系好,家庭教育才能好。”

在家庭中,无论自己多忙,黎海燕都在生活上把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

幸福的一家

2001年,吴铭枝辞去医生工作,投身前途未卜的广告行业。黎海燕虽然更喜欢白衣飘飘、受病人尊重的丈夫,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

那段时间,吴铭枝几乎每天都有应酬,经常第二天凌晨才能回到家。而无论他多晚回家,饭桌上永远都有一个装着老火汤的保温杯,以及一张压在保温杯下的纸条。纸条的内容,有些是来不及跟丈夫沟通的家庭琐事,更多的是嘱咐他记得喝汤,注意休息。吴铭枝喝着汤,默默地把纸条珍藏起来,心里和胃里一样,暖洋洋的。

黎海燕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为了家庭,她曾婉拒晋升的机会。她对领导说:“我老公很忙的,如果我跟他一样忙,这个家就散了。”

吴铭枝说:“夫妻间哪有那么多海誓山盟?就是互相包容、互相理解。”至今,他仍收藏着妻子写的近500张不算情书胜似情书的小纸条,它们记录着妻子对他的深情,对这个家的付出。

夫妻俩事业心很强,女儿吴炜却因此疏于陪伴。小学三年级时,她向父母哭诉,说自己“像一只流浪的小狗”。

面对干事业和陪伴孩子这个难以调和的矛盾时,吴铭枝只能独辟蹊径,以书信体的独特沟通方式,来弥补孩子成长中陪伴的缺失。这一写,整整10年,于是便有了《怪爸爸笨女孩》《兔爸家书》这两本书,给陷于家教困境的家庭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荣获广东十大“最美家庭”

做家庭教育不是做生意

吴铭枝觉得身教胜于言传,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你的夫妻关系和睦,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都能对孩子产生正面的影响。吴铭枝从来没有打骂过女儿,更愿意以朋友的身份与女儿相处。

吴炜上初中时,吴铭枝夫妇无论多忙,两人都保证至少有一个人能早点回家,帮女儿度过彷徨的青春期。

这一天晚上,夫妻俩回到家,看到女儿老老实实地坐在书桌前写作业。但吴铭枝收拾屋子时,发现电视机身是烫手的,电脑主机还在嗡嗡响,显示器上的指示灯被女儿用书本挡住了。他们哪能不知道女儿在他们回家前在干什么?

黎海燕准备去质问女儿,吴铭枝却安抚她,让她别作声。他们边收拾屋子边大声交谈,夸女儿学习自觉,懂事。

“小孩子也是要面子的。”吴铭枝说,“如果你当时就揭穿她,就会激起她的反抗情绪,事情也会变得越来越糟。”

之后不久,吴炜就写日记主动向爸爸承认错误,并慢慢变得自律起来。

吴炜小学时期的梦想是当一个收银员,她觉得数钞票很开心。为此,她还用硬纸板做了一个收银机。

黎海燕觉得女儿读着每年几万元学费的私立学校,却只想当一个收银员,是“不思进取”。吴铭枝不这么认为:“小孩子的想法是会变的,不合你的意也没必要马上去扑灭它。”

果不其然,读初中时吴炜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决定去当一名厨师,还煞有介事地买了厨师教材、菜谱来研究。吴铭枝第一时间表示了支持。

吴铭枝特别强调,无论女儿的成绩多差,他都没有给女儿请家教补习。他认为,重要的是怎样去激发孩子的内动力,让孩子自主学习。

事实证明,女儿在吴铭枝的鼓励下,越来越开朗、自信,高考时完成了“逆袭”,被华南师范大学录取,在研二时成为国家公派的国际志愿者,到欧洲的孔子学院传播中国文化。目前,吴炜在深圳一家外资企业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颇受上司赏识。

已然成年的吴炜,一如既往地依恋、信赖自己的爸爸,跟爸爸分享她的经历,希望得到爸爸的指点。但吴铭枝认为,这个时候父母应该体面地退出了,不能过多地干预成年子女的生活。

在“兔爸学堂”分享教育心得

2010年,吴铭枝获评首届“广东十大杰出父亲”。此后,他开始专注于家庭教育领域,他说:“治骨头是小善,治灵魂是大善、大爱。”他捐资成立“兔爸教育基金”、创办“兔爸学堂”、组建“好爸妈”巾帼志愿宣讲队,开展家庭教育宣讲至今已超过700场。由于这些工作基本属于志愿活动,吴铭枝这些年不仅没什么收入,自己还补贴了不少钱。他还婉拒了别人投资“兔爸学堂”的建议:“做家教不是做生意,做成生意味道就变了。”

参加公益活动

“兔爸学堂”定期开展讲座、分享会,提倡温柔教育与生活教育。爱下厨的吴铭枝说:“比如厨房就是一个锻炼人的智慧的地方,能提升一个人的组织能力、统筹能力、奉献精神、时间观念等。”

“我不希望‘兔爸学堂’做大做强,我不是太阳,只需要影响身边的部分人就够了。同时,我希望‘兔爸学堂’能传承下去,成为真正的百年学堂。”这是吴铭枝的“野心”。

谈到未来,吴铭枝说:“等太太退休了,我希望能实现结婚时的诺言,带她出国旅行。这么多年来,我没有亏欠社会,唯独亏欠了家人。”

(原载《家庭》杂志2023年第21期《家庭·我爱我家》栏目)

  《家庭》全媒体编辑部记者 马伟强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