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增城!来听听桥的故事→

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订阅

  没有一个增城人,会对“桥”感到陌生,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座桥,它要么连结着感情,要么连结着时间,同时也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来“桥”见增城,一同感受广州市增城区近年来的变化吧~

东门桥:山光水色 历史悠久

  ——增城对外沟通联系的重要纽带。

  从清代开始,东门桥就是广州通往增城的必经之路,是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的重要通道。东门桥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增城经济的快速发展。

  它,不仅是广州通往增城的必经之路,更是连接增江和荔城的“心脏桥”。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增江街大力支持推动完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发展现代化农业,打造休闲旅游特色片区,全力赋能增城的经济发展。

  夜晚的东门桥,尽显古今交融的岭南之美。站在桥上,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一般,这里灯火阑珊,从远处望去,颇有“增江映月”的独特风情!

毛纬经/摄

  走近东门桥,可以看到许多市民群众在此歇脚,有吹着江风等待着鱼儿上钩的钓鱼爱好者,有在闲谈的街坊,有高歌一曲的阿姨们,有坐在石凳椅上下象棋的老伯伯们,还有欢声笑语的小孩子……

  如今的东门桥,不仅是市民朋友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更是外来游客必来的“打卡点”,也带动了周边的商贸发展。

陈汉添/摄

增城大桥:横跨增江 饱览夜色 

  ——描绘一幅极具特色的“增城画卷”。

  增城大桥横跨荔城街和增江街,是连接这两个街道的重要纽带之一。桥梁中央有两道中国红的圆弧形拱门,侧面看上去,两道拱门宛若骆驼的两个驼峰,骆驼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希望的绿洲。

  红色的弧形设计,为单调的桥增添色彩。增城大桥横跨增江,飞虹腾空,连接东西两岸,是第一座横跨增江的大桥。夜晚,是展现一座城市风姿的最好时机,自高空向下,一切的金碧辉煌尽收眼底。

  昏黄的灯光,给人一种奢华又温暖的感觉。城市的灯迷乱了行人的眼,桥上依旧是车水马龙,拥堵的烦躁却被这万家灯火抚平了皱褶。桥上的人行道宽阔整洁,两边栏杆上的灯都亮了,吹着温柔的风,有人漫步也有人驻足看夜景,享受着夜色如水月如钩。

石滩大桥: 华灯初上 绚丽多彩 

  ——增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石滩大桥作为石滩镇境内东西向的交通要道,该桥主桥采用分幅双塔三跨矮塔斜拉结构,是增城首座公路斜拉桥。主桥全长1.1公里,连接广州市黄广附属学校(原黄冈增城)和元美村,由西往东走向。沿线经黄冈中学跨增江,到达项目终点溪头横吓村。

  黄冈中学校区坐落于石滩镇东西大道旁,石滩大桥的通车,便利了元美村适龄儿童、青少年到石滩镇黄冈中学上学,让他们得到更好的教育。

  日落正是鸟儿归巢时,昏暗的蓝色天空笼罩着石滩大桥,当桥身亮起多彩的灯光,桥上车水马龙,俯瞰婉如血脉般穿过桥面,整座桥艳丽而夺目。

  傍晚,天色渐暗,优美的线条设计与水中倒影相互映衬,多彩的灯带犹如巨型画布在黑夜中绚丽绽放,仿佛将整座桥梁装点成一幅光影艺术的作品。

图/那一座城

  一座极具现代化气息的石滩大桥,彰显了增城强大的综合实力,也见证了增城教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复昌桥:古朴悠久 沉静怀旧 

  ——见证先贤对家乡热心帮助、行善积德。

  复昌桥位于增城区新塘镇石下村,东南面的小河涌上,是旧时石下村民出田劳作及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始建年代不详,清光绪九年(1883)重建。说到复昌桥,就不得不提到清末石下村人刘镇西。

  一百多年前,汇丰银行在香港开设,早年在南洋经商的刘镇西。当上香港汇丰银行的首任买办,他热爱家乡,乐办善事。为了使村前的小河舟艇畅通,刘镇西带头捐出白银五百,发动村民筹资,重建了复昌桥,彰显着前人积德行善的传统美德。

  白天到复昌桥散步,从不远处望去,桥面左右侧,各立十四根方形望柱夹石栏板,在中孔左右栏板外侧,阳刻隶书“复昌桥”三字,桥的外表因风吹雨打留下了黑色的痕迹,显得古朴又悠久。

区伟贤/摄

  走上复昌桥,认真观察,可以看到内侧一面刻鱼跃龙门纹,另一面刻麒麟玉书纹,扑面而来的历史感,令人沉迷其中。阳光洒在自己身上的同时也洒向平静的水面,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似能稍微远离尘世的繁杂,找到内心最真实的自我。

区伟贤/摄

“桥”见匠心、“桥”见奋斗、“桥”见发展、“桥”见幸福!从现在起,不妨来增城“桥桥”,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海报设计:郭晓慧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