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说药】墨旱莲——养肝益肾、乌须生发

鹤山市中医院
+订阅

墨旱莲,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夏、秋季割取全草,除净泥沙,晒干或阴干。

本品又名莲草(出自《滇南本草》),旱莲草、旱莲子,白旱莲,墨斗草,墨烟草、墨菜、墨记菜,黑墨草,水旱蓬。

中药故事

相传唐代有个叫刘简的人,平生爱慕仙道,听说哪里有名山仙迹,定要游览拜访。开元(公元713-741年)初年刘简遇到一位自称“虚无子”的采药老人,虚无子被刘简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便把他带到自己的药园参观。虚无子对他说:“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但长寿是可望的。”虚无子指着水池边一种长得墨绿的草说:“别以为只有高山上的灵芝是仙草,这水边也长仙草,我就是常用这种草药,活到百岁而发不白,耳聪目明的。”

临别时,虚无子送给刘简一包药种,让他回去后种在水池或水田边,苗长到半尺以后即可开始服用。嫩时可当菜吃,夏秋可采鲜茎叶煎水喝,每天用本品二两左右。冬天则用阴干的茎叶,每天一两煎水饮用。长期坚持,必有所成。刘简回家后按照虚无子的吩咐,种植、食用,果然也活到一百多岁而发不白、耳不聋,还能看清书上的小字。因这种植物叶墨绿,刘简便给它取名为墨斗草或旱莲草。

性状

全体被白色茸毛。茎呈圆柱形,有纵棱,直径2~5毫米,表面绿褐色或墨绿色。叶对生,近无柄,叶片皱缩卷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披针形,全缘或具浅齿,墨绿色。头状花序直径2~6毫米。瘦果椭圆形而扁,长2~3毫米,棕色或浅褐色。气微,味微咸。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酸。归肾经、肝经。

功能主治

补益肝肾,凉血止血。主治肝肾不足,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

配伍药方

①治咯血、便血:墨旱莲、白及各10克。研末,开水冲服。(《福建药物志》)

②治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墨旱莲、灯心草各30克。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③治肠风脏毒,下血不止:墨旱莲子,瓦上焙,研末。每服6克,米饮下。(《普济方》引《家藏经验方》莲子散)

④治血痢:墨旱莲、铁苋菜各15克。煎服。(《安徽中草药》)

⑤治功能性子宫出血:鲜墨旱莲、鲜仙鹤草各30克,血余炭、槟榔炭各9克(研粉)。将前二味煎水,冲后二味药粉,待冷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⑥治刀伤出血:鲜墨旱莲捣烂,敷伤处;干者研末,敷伤处。(《湖南药物志》)

⑦治白带、梦遗:墨旱莲60克,白果14粒,冰糖30克。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⑧治白浊:墨旱莲15克,车前子9克,银花15克,土茯苓15克。水煎服。(《陆川本草》)

食疗药膳

莲黄代茶饮

药材:墨旱莲30g,生地黄10g,水煎代茶饮。

功效:方中墨旱莲味甘酸,性凉,可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生地黄味甘稍苦,可清热生津、滋阴养血。

使用禁忌

脾肾虚寒者忌服。

END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