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粤西粮仓”的“绿色”修炼手册

南方日报·高州视窗

时值秋收冬种关键时期,在高州市石鼓镇沙坡村,村民们在刚刚翻整打理的土地上再次种上甘薯、花生、玉米等作物。一旁的辣椒地里,透过银灰色的薄膜,一株株辣椒苗已经蹿出近30厘米高,长势喜人。

作为广东省农业大县,高州是广东最大水果生产基地、全国最大荔枝龙眼产业基地、广东最大北运菜生产基地,是全国首批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高州市粮食面积与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90万亩和40万吨以上,形成了100亿元荔枝龙眼产业集群。

除了量的突破,还要有质的跃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高州的一项重要工作。近日,农业农村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广东省共有两个区县入选,高州名列其中。高州在农业绿色发展上做了何种探索?我们一探究竟。

良田美池

探寻绿色增产增效模式

野生稻、荔枝、龙眼、香蕉、麒麟鸡、小耳花猪……走入高凉大地,各类高州农产品让挑选的食客、买家应接不暇。作为广东农业第一大县,丰富的农业种质资源是高州农业探寻全面绿色转型的坚实基础。

高州香蕉组培苗克服枯萎病,远销越南、老挝、缅甸、马来西亚等地;镇江镇现有4片野生稻分布点,野生稻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我国水稻育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谢鸡镇推动罗非鱼苗养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实现从自然孵化到人工低温孵化,从季节性明显到全年无休,每年有超10亿尾鱼苗游向全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做好种质培育保护、改良农作物品种的工作之外,促进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也是实现农业绿色增产增效的重要方式。

高州市丝苗米产业园内,稻田上无人驾驶的农机装备经常吸引路人驻足观看。2022年,高州市顺达农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团队、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开展合作,进行水稻无人农场试点。

据悉,无人驾驶农机在直线行走时横向误差不超过2.5厘米,播种间距更加均匀。水稻生长更加通风透气,这便有效降低病虫害概率,进而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

在稻田上,绿色农机装备的身影时常可见。高州市水稻机耕率达98%以上,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77.94%。公猪自动采精及分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及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等10余项现代化、智能化养猪技术和装备得到应用;以生猪养殖、粪尿生态环保处理和有机肥生产、种养结合为一体的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在高州顺达猪场有限公司创新落地,多项技术和模式居国内绿色化猪场建设领先水平。

此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农业节水技术广泛应用,农业用水效率明显提升。同时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通过水肥一体化、绿肥种植等措施,2022年全市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9.01%,化肥使用量同比减少2%。

步步达标

兼顾环境保护与产品质量

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如何利用好土地资源是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石鼓镇深埇村以往500亩耕地被划分为上千块小田,人均耕地不到4亩,一度有许多田地被撂荒。

“通过成立合作社等方式,我们将撂荒耕地盘活。”高州市石鼓深埇文化生态园园区负责人祝禄森说,如今入股村民每年可参与40多万元的分红,撂荒地变成了“致富田”。

2022年,高州市复耕复种面积达1.496万亩。截至2023年上半年,高州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56.26万亩。同时,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推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轮作种植模式,开展粮经、粮豆、水旱轮作和种植牧草;对土壤污染严重、区域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资源匮乏等不宜连续耕作的农田,实行轮作休耕。

去年,高州规模场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5.29%;水产养殖尾水管控工作取得显著进展,全市成功创建农业农村部及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7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41%,直接还田率70.77%,全市28个镇(街)建立秸秆收储网点;全市农膜回收量605.86吨,回收率达89.8%,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79.504吨,农田白色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同时,农业绿色发展对农产品质量亦有层层严格标准。目前,高州共建设农业产业示范点126个,标准化种植面积达38万亩,标准示范养殖基地66个。全市有绿色食品40 个、有机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31个,今年还有重新申报的无公害农产品19个。

建立县、镇(街)、村、组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制定并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动植物疫病体系建设检测工作方案……一颗颗新鲜荔枝、龙眼,一粒粒优质丝苗米经过严格检测,最终才能成为食客“老饕”们的桌上佳肴。

业态创新

休闲农业或成新增长点

“来这趟非常值,我们去了贡园、中国荔枝博览馆等许多地方。期待明年夏天再来一趟,享受吃荔枝、观荔枝、学荔枝‘旅游一条龙’。”到根子镇游玩的吴女士说。

今年荔枝季,根子镇收获5.5吨荔枝佳果,荔枝总产值突破20亿元,荔农普遍增收20%。依托繁荣的荔枝种植产业,深度开发根子镇红荔阁、荔枝贡园、中国荔枝博览馆等资源,带动旅游业发展。

以荔枝、龙眼产业为主导,甜美果海乡村振兴示范带正紧密建设中,年吸引游客200万人次。仙人洞露营,三观山小红书拍照打卡,高凉墟一品高凉菜风味,“新潮的”“美味的”“历史的”等成为高州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关键词。

做强专业村、专业镇,加快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岭南特色显著的优势特色产业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依托现有农业资源,露营、民宿等项目也随之日益火热。

而高州农业产业要实现集聚循环发展,向绿色高质量发展方向突围,构建完善绿色农业产业链也是一条重要举措。

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茂名)产业园打造荔枝清汁加工生产线,填补国内荔枝加工技术空白。高州市丰盛食品有限公司里,桂圆肉、龙眼饼、荔枝酒等相关产品延伸荔枝龙眼加工链条。高州市现有加工企业129家、作坊上万个,年加工量78万吨,年产值超40亿元。

下一步,高州还将立足“七山一水两分田”自然禀赋,借助荔枝、龙眼、水稻等作物种植面积优势,将种植和养殖实现有机结合,走出一条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将高州市全力打造为绿色低碳高效的岭南特色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南方+见习记者 许程浩

通讯员 龙步云

编辑 邹祥亮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