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年轻的华特·迪士尼来到洛杉矶,投奔哥哥洛伊·迪士尼。兄弟俩共同成立了“迪士尼兄弟工作室”。
5年后,一个叫米奇(Mickey)的动画形象诞生,圆耳朵、尖嘴巴、身穿白短裤,充满冒险精神。谁也没有想到,这只米老鼠能迅速风靡爆火,并成为时代的经典。
可以说,迪士尼后来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由这只米老鼠开始的。此后,从这里还走出了唐老鸭、白雪公主、狮子王、匹诺曹等一系列IP,并由动画拓展到了电影、流媒体、主题乐园、游戏等诸多领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媒体巨头。
今年,是迪士尼100周年,为纪念这一时刻,它推出了全新动画长片《星愿》。
迪士尼是一个造梦工厂,它的动画故事,大多是在鼓励人们勇敢追梦。作为百年诞辰的献礼之作,《星愿》当然也紧扣这一主题。
电影的背景设定在一个叫罗萨斯的愿望王国,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向具有魔力的国王马尼菲科献上自己的梦想,国王会从中挑选合适的人来帮助他们实现。
女主角亚莎的最大愿望,便是爷爷能够梦想成真。可是,当她接触到国王马尼菲科时,她意识到,国王绝不像他表面所展现的那样仁慈宽厚。
马尼菲科是极端的保守主义者,他只会挑选他认为无害的梦想来实现,而将具有创造性的梦想束之高阁。他视这类梦想为洪水猛兽,认为它们会动摇罗萨斯的根基。
亚莎当然不同意国王的观点,因此,她与许愿星、山羊瓦伦蒂诺联手,试图拿回爷爷的梦想。而国王,则在权欲的引诱下,进一步黑化。
电影中的助攻,许愿星和山羊,很容易让人想起《冰雪奇缘》中的雪宝与驯鹿组合。事实上,《星愿》也确实沿用了《冰雪奇缘》的制作班底,由克里斯·巴克(《冰雪奇缘》)与福恩·维拉森索恩(《寻龙传说》)联合执导;珍妮弗·李(《疯狂动物城》《无敌破坏王》《冰雪奇缘》)、艾利森·摩尔、克里斯·巴克(《冰雪奇缘》)联合编剧;刘亦菲、《封神》主演于适分别为女主角亚莎、山羊瓦伦蒂诺配音。
以往的迪士尼,总是弘扬人间真善美,但《星愿》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刻画国王野心膨胀、最终被反噬的过程。而无论何种境地,亚莎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并争取到了更多的同盟,最终推翻了马尼菲科的统治。电影流露出的反乌托邦的气质,很不迪士尼。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放到此处是极好的注解,人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国王也不能轻易否定。
迪士尼除了擅长造梦,还很会打造公主。自1937年,白雪公主(迪士尼首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问世,此后80余年,迪士尼紧跟时代发展,陆续推出了十几位公主。
早期的迪士尼公主,美丽纯真、爱情至上:吃了毒苹果的白雪公主要等待王子来吻醒她们;掉了水晶鞋的灰姑娘(《仙履奇缘》,1950)要靠王子来解救她;被下了诅咒的奥罗拉公主(《睡美人》,1959)也要王子的真爱子吻。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公主满足了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想象,但她们过于依附男性,有美貌没头脑,总是处于被动等待王子拯救的境地。
尤其是《睡美人》的票房大败,让迪士尼开始反思。之后的公主,主动性、自我意识有所提升,如《小美人鱼》(1989)中的爱丽儿为见心爱的男子,以歌声为代价换陆地上行走;《美女与野兽》(1991)中的贝儿与长相丑陋的野兽日久生情;《阿拉丁》(1992)中的茉莉拒绝了国王的指婚,爱上阿拉丁。
这一时期的公主,会主动争取心中所想,只是她们的人生目标仍然是寻找真爱。
这样的“进步”显然是不够的,之后的迪士尼开始赋予公主勇敢、反叛的精神,她们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娇小姐,而是智慧与实力并存。譬如《花木兰》(1998)中的花木兰女扮男装上阵杀敌;《魔发奇缘》(2010)中的乐佩敢一个平底锅打翻陌生人;《勇敢传说》(2012)中的梅莉达如淘气宝贝,亲手破坏了自己的相亲局。
而《冰雪奇缘》(2013)的出现,则直接打破了“王子与公主幸福生活在一起”的主旨。两姐妹之间的亲情成了主线,而英俊的王子倒成了全片的反派。公主不再被动等待王子拯救,公主自身就非常强大;真爱也不再是王子亲吻公主,姐妹情也很动人。
可以说,迪士尼颠覆了迪士尼。从这部电影起,迪士尼的公主们彻底摆脱了男性凝视,她们脱下华服做自己的英雄。像《海洋奇缘》(2016)、《寻龙传说》(2021)中的公主都抛弃了谈情说爱,一个把人生过成了想要的样子,一个带领族人保家卫国。
而这部《星愿》也是一脉相承的,亚莎敢于质疑、不畏强权,为了守护罗萨斯所有居民的心愿,不惜与国王马尼菲科站在了对立面。
但和前面的公主相比,亚莎的战斗力明显被弱化,她不再有上天入地的能力,她更像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平民英雄去反抗高高在上的国王。就像电影主题曲唱的,“也许害怕却还是伸出了手,不会因为微弱颤抖而逃离退缩。”
这或许也是迪士尼为自己走过的百年之路写下的诚恳的注解:不忘初心,怀揣梦想,总能趟过波折的河流。
作者 | lemon
编辑 | 楼 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