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流沙湾,在珍珠贝养殖区里,一笼笼吊养在木桩上的珍珠贝随着波浪起伏摇晃。渔民们划起小船赶到珠桩前,连笼带贝一起运送到岸边的加工场,一颗颗流沙南珠逐步蝶变成了一串串珍珠饰品。
用“流沙南珠”制作而成的首饰。郭龙碧 摄
“流沙南珠”曾是贡品
流沙港水域宽广,避风条件好,港池航道自然水深达七米以上,流沙湾海域水质优良,气候温和,浮游生物丰富,具有发展深海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
农户取出的珍珠。
民间俗语道:“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南珠素以光彩夺目、晶莹璀璨而享誉世界。宋代时期,“三雷”珍珠便是上贡朝廷的广东本地三大名产之一。
湛江雷州流沙海域便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流沙南珠”的重要产地。
2022年,流沙村的南珠年产量超一吨。鼎盛时期,我国南珠90%在流沙集中加工后出口到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流沙村也被誉为“中国南珠第一村”。
工作人员正在按照珍珠大小依序穿好珍珠链。
目前,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正以“流沙南珠”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以珍珠产业带动新兴制造业。
培育良种重焕新辉
上世纪90年代,雷州珍珠养殖遍及环流沙海域的覃斗、乌石、企水、北和、英利、纪家、唐家7个乡镇,其中,流沙村的珍珠年产量就达到10吨。
珍珠加工出口也达到鼎盛时期,全市珍珠加工厂达110多家,珍珠出口创汇达1500万美元。
“流沙南珠”光彩夺目。
但从2000年起,雷州养珠业开始走下坡路,每况愈下。2005年雷州珍珠产量下降到7.5吨。2013年,雷州市珍珠加工的企业锐减至6家,全市珍珠产量不足1吨。原因是以前村里的珍珠养殖以散户为主,养殖品种单一,近亲繁殖,造成种质退化,珍珠质量下降。
另外,珍珠贝原本需要养殖14个月以上,但部分珠农为了获取最大利益,仅养殖3个月就开贝取珠,珠层薄、质量差,珍珠没多久就失去了光泽,砸了自己招牌。
为了重焕“流沙南珠”的辉煌,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德边告诉笔者:“近年来,公司从培育良种贝苗养殖,到珍珠养殖、加工、批发、零售等,产业链逐渐成熟,‘流沙南珠’重新走进了群众的视野。”
工作人员正在插核育珠。
同时,公司在电商直播上发力,组建了直播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合力,成了女性“新宠儿”。
据介绍,流沙湾夏季易出现高温现象,大量珠贝惨遭厄运,成了当地珍珠养殖户的“噩梦”。
为了规避因高温引起的育珠贝高死亡风险,提高植核后母贝的存活率,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成立科研部,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和广东医科大学深入合作,内外发力。
“南珠先锋”实践团经过反复实验,推广了“分段接力养殖”模式,即春季和秋季,珍珠贝在港湾内插核和休养,转移到湾外水质适宜的深水区育珠,大大提高了珠贝存活率。
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品种。
为了壮大珍珠养殖产业,广东尊鼎珍珠有限公司通过引导农户实行规模化管理、标准化养殖、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户成立合作社9间及办理养殖证6000多亩,并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确保上下游供应链对接。
从2014年开始,公司免费发放贝苗给珠农进行养殖,养殖成熟后再由公司统一收购处理。截至2022年,共免费发放了贝苗高达18亿多粒,价值超360万元。
打造珍珠一体产业链
何德边很重视挖掘产品的优势:“我们现在还在进一步扩展产业链。南珠全身都是宝,不仅能作为高级的饰品,还能加工为护肤品、化妆品、药品等。”
何德边介绍,据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退翳、解毒生肌、润肤祛斑的功效,可用于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赤翳障、疮疡不敛、皮肤色斑等的治疗。
目前该公司正在打造120亩“雷州市流沙珍珠孵化养殖加工一体化产业基地(尊鼎珍珠文化产业园)”预计投资总额1.5亿元。
以挖掘南珠历史、传承南珠文化、望南珠未来为核心,园区建成后预计可创造1500个就业岗位,并联结带动周边村2000个就业岗位,预计每年可接待观光旅游人数5万人左右。
【撰文】陈文
【图片】陈文(除署名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