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赔偿起争议,耐心调解促和谐 | 人民调解案例

三水政法
+订阅

“新车未购买车辆保险”

“误工费计算有争议”

……

随着电动车和新能源车的日益普及

道路交通情况也更加复杂多变

当意外发生引致纠纷时

调解员又是如何调处呢?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 案情简介 】

2023年4月,温某驾驶一辆无牌电动车至佛山市三水区某道路段时,与一辆逆向行驶的小汽车发生碰撞。事故导致温某被抛离至路边人行道,电动车当场报废。经送院诊断,判定温某为肋骨断裂并立即安排了手术,且医嘱意见为术后需居家休养一个月。调查后,交警认定汽车车主轩某需就此事故承担全部责任。由于新车未购买车辆保险,轩某只垫付了温某住院期间的全部医疗费用,未就事故造成温某的其他损失进行相关协商及赔偿。温某遂来到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寻求帮助。

【 调解过程 】

调解员首先进行调查取证,与温某进行沟通,了解其伤势情况和摸清诉求,并翻查了温某提供的视频照片、住院病历、发票以及交通事故责任书等材料,做好记录,固定证据。同时,致电另一方当事人轩某,核实案情,掌握更多案件细节。

次日,在调解员的邀约下,双方当事人共同来到了调委会调解室就该赔偿问题进行“面对面”调解。过程中谈到误工费,温某表示他是经营发型店的个体户,也是该店唯一的发型师,店铺没有专门做财务记账,日常收入均通过微信支付或现金的方式收取。按估算,他每天收入约为500元,加上电动车报废损失与其他各项费用,他提出一次性赔偿25000元。轩某则认为误工费一天500元的标准毫无依据,难以接受。他还透露自己家庭有较大经济压力,因未购车险内心有所顾虑,加上此前已支付了温某受伤的手术费、住院费等医疗费用,希望温某能降低赔偿金额并分期支付。对此,温某表示拒绝,双方争执不下,调解陷入了困局。

基于上述情况,调解员判断双方当事人争议焦点集中于误工费计算与能否分期支付。为解决这一难题,调解员一是咨询了律师和人社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请教专业法律意见和查阅相关行业收入数据,为下来的调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邀请了调解经验丰富的彭国强个人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员彭国强参与调解,经讨论确定调解思路,结合各方意见制定调解方案。

西南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正在调解温某与轩某之间的矛盾纠纷。

接下来,调解员采取“背靠背”调解方,一方面安抚温某情绪,重点讲解误工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计算规则,根据医嘱误工时间应定为1个月,在没有历史财务数据和纳税数据的情况下,按照行业通常收入标准计算,并向温某展示相关行业收入数据,分享本地同类案例的赔偿情况,结合其接下来的康复状况,认为赔偿金额定为20000元较为合理,考虑轩某目前经济状况,提出半年内分6期进行支付。“如果通过诉讼等其他司法途径解决,耗费时间成本和精力会更大,不利于你本人接下来的康复和店铺经营,轩某家庭也不富裕,但能及时将你送医与支付医疗费用,足见他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诚意……”通过摆事实、讲法律、说情理的方式,劝导温某再认真考虑赔偿事宜。

另一方面,在彭律师的配合下对轩某释法明理,此次交通事故主要是由于轩某违规驾驶,理应承担全部责任,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的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按照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治疗费只是赔偿费用其中一部分,给予合理的赔偿,为伤者维持后续治疗和恢复健康提供保障,也是轩某应尽的责任。通过逐一计算与核对每个赔偿项目,在心理上打消轩某对赔偿问题的顾虑,引导轩某客观理性,认真考虑赔偿方案。

调解结果

经调解,最终双方就此次赔偿问题达成了共识,签订了调解协议,轩某自签订调解协议之日起半年内通过分6期支付的方式,向某就本次交通事故产生的误工费、营养费、伙食费、交通费以及电动车报废等合计赔偿共20000元。事后,调解员每月定期回访双方当事人,跟进落实调解协议履行情况。经了解,轩某目前已按约定向温某支付完毕所有的赔偿款,该起交通事故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

案例点评

本案属于典型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误工费的标准认定,这也是大多数交通事故赔偿问题争议的焦点。涉案车主未购买车辆保险是本案难点,调解员通过咨询律师、有关部门专业意见结合实务操作的经验,分别从历史财务数据、纳税情况以及行业通常标准等方面入手,紧紧地抓住了双方当事人的思维逻辑,一步一步地把损失情况以合理的标准呈现出来,并邀请律师参与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打消双方当事人心理顾虑,推动双方就赔偿金额与分期支付达成共识,顺利化解了本案纠纷。

来源:三水公共法律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