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劳模工匠“站台”,为职工创新“撑腰”,这一次,中山点燃了全市72万余名技能人才的热情。
11月24日,中山市首届劳模工匠创新成果展示暨职工创新交流大会正式开幕。
这是中山市举办的首个以“劳模工匠”为参与主体的市级展览;
这是一场由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领衔,超100个创新成果项目参展的大会;
这是一次搭建共赢平台、共话创新愿景、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的邀约。
今年前三季度,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山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2744亿元,同比增长5.3%。向好态势的持续稳固,离不开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是劳模,是工匠,是普通职工,他们在劳动一线书写人生传奇,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今天,中山以一座城市的名义,向劳模工匠致敬,向怀抱创新梦想的职工摇旗助威。中山产业工人,奋起!
11月24日,中山市首届劳模工匠创新成果展示暨职工创新交流大会正式开幕。
一场万千产业工人的“智慧盛宴”
中山的未来,在人。
近6000平方米的展示区域,按主题分成特展区、产教融合区、创新成果展区、创新成果转化体验区等数个展区。这样一个主题集中,规格高、项目多元化的综合性劳模工匠创新成果展和高技术人才交流活动,在中山尚属首次,为全市万千产业工人打造了一场“智慧盛宴”。
大会现场展出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中山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来自明星企业、初创企业,甚至是一个个仅数人的小团队。
梁嘉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展位。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到最好,例如每一款产品,从模具设计,到模具制造、投入生产的全过程,每一个细节都努力做到最好,及时改善不足的地方。”这是雷展寿对自己二十一年来兢兢业业工作的总结。他在香山衡器集团,从一名模具学徒,成长为雷展寿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
国内第一家研发和生产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是27年前吴中林在中山成立的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这些年,吴中林带领团队紧跟通信技术迭代步伐。如今,通宇通讯已在全球基站天线市场拥有一席之地,公司产品销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扎根中山11年来,康方生物创始人夏瑜带领公司从一粒创业种子长成一棵大树。如今,康方生物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物制药公司。为了减少市面上PD-1单抗类药物等主流抗癌药物的局限性,康方生物自主研发了全新机制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依沃西,提高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并减少其不良反应,为患者带来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只因一则汽车落水驾驶员溺亡的新闻,中山三角供电分局李亮棠就萌生了创造一种汽车落水安全逃生装置的想法。他不断请教维修汽车的师傅,以及其他专业人士,找配件、找零件,持续做实验。就这样,凭着好问、积极的态度,这个装置耗时半年就被研发了出来。
邓飞忠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展位。
他们从事的领域不同,创新成果不同,却殊途同归。他们有着劳模工匠的韧劲,有着普通职工的智慧。他们善于思考,敢于创造。他们是万千产业工人中的一员,是中山经济的底气。
一次工会“娘家人”的创新赋能
这次大会,职工们发现,“娘家人”更贴心了!
工会,被称为“职工的娘家人。”谈及工会,大家大多想到的是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协助处理劳动纠纷、职工竞赛“大比武”、职工学历提升等偏向后勤保障类的服务。
但这次,中山市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由中山市总工会与多个部门共同组成,举办了首个以“劳模工匠”为参与主体的市级展览,意义深远。细细观察,不难发现地市级工会正在逐步实现角色的转型。
首先,从内部单一运作向整合各方面资源、构建社会化格局转变。以往,工会与多部门合作开展活动的情况并不少见。但这次大会,光是活动的主办、协办单位,就超过20个。参与部门之广、涉及领域之多,足以体现中山对这次活动的重视,也是工会整合各方面资源、构建社会化格局的一次大练兵。
其次,由强化维权职能向维权与服务相结合转变,市总工会大步踏上建设服务型工会的蝶变之路。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组织,职工需要什么,工会组织就提供什么,不断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工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使命与担当。但工会组织不应仅将职工群众视为自己的工作目标对象,相较以往注重提供职工福利、保障职工权益的情况,工会还要进一步积极引导、唤起广大职工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的主体行动,尊重他们的创新创造,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中山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积极作用。
此次大会,以会搭台、以展促产、以产兴城,展贸合一,正是中山向劳模工匠、广大职工发出的一次共话创新愿景、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的邀约。
中山市总工会作为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在社会治理中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力量。如今,市总工会不断调整自身的职能定位进行角色转变,积极处理好自身与其他治理力量的关系,构建高度支持型的关系网络,为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来自“娘家人”的贴心支持。
一颗创新的种子悄然种下
这场大会,是劳模精神对时代新人的培育。一颗名为创新的种子,在每一位来参观的青少年身上,生根发芽。
为期2天的大会,展示了100多个创新成果,主题演讲、创新论坛、项目路演等多场专题活动将陆续举办。现场观展,相信会给参展的青少年带来一场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展览以实物展品为主,且不少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不仅能“看”,还能“吃”能“玩”。譬如此次参展的智能家电、灯饰照明、中山美居、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时尚等多个产业集群,许多“百闻难得一见”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首次面向公众开放。
参观者还可以近距离观赏各种非遗文创精品,体验与智能机器人互动乐趣,探索AI的广阔前景和众多应用等等。多个寓教于乐的生活常识科普与体验项目,是劳动模范和劳模精神的智慧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勤劳的传统美德,具有重要的德育价值。
观众了解劳模工匠相关展示情况。
这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青少年拓宽眼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和人生观,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近年来,中山市大力实施“技能人才五年倍增计划”,推动“人才23条”政策落地落实,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进取、敢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劳模、工匠,培养了一批本土创新团队,推动了一批又一批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但时代需要创新,创新呼唤人才。只有一代代的劳模、工匠奋战在中山制造业一线,才能为中山博得更好的未来。参展的青少年们,或许是下一代中山的劳模、工匠。
愿中山首个以“劳模工匠”为参与主体的市级展览,在青少年心中撒下创新的种子,静待生根发芽。
一场“成果转化”的深远布局
这不是一场短时间的“狂欢”,而是以“创新成果转化”为主题的一场深远布局。
由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领衔,超100个创新成果项目参展,如何促进劳模工匠创新成果的转化,正是本次大会的关键命题。“周期短、转化快,小成果、大产出”是中山劳模工匠创新成果转化最为显著的特点。劳模工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亟待实现创新成果的加速转化。
现场展出的机器狗。
会上,“中山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授牌,“香山工匠”证书的颁发,是以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为激励广大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出新出彩的有力法宝。聘请全市首批劳模工匠创新创业高级导师,将给更多的劳模工匠传授创新创业的成功经验,为更多创新成果在中山转化应用把脉问诊。主题演讲、创新论坛、项目路演等多场专题活动,帮助项目主创者们搭建与投资人、行业专家沟通平台,通过面对面沟通、指导,挖潜创新项目的价值,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大会还将发布中山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完善中山市创新工作室评选的标准,有效促进工作室的高效管理和高质量发展。
为充分发挥工会密切联系职工的天然优势,服务“双创”,激励越来越多的人勇于创业、善于创新,大会期间,市总工会将牵头组织成立“创新创业协会”,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稳就业贡献工会力量。
创新成果的转化过程,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从聘请导师、搭建共赢平台,再到发布团体标准、决定成立“创新创业协会”,不难看出,中山此次布局意义深远,带着久久为功的拼劲和闯劲。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山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重要力量。”围绕此次大会,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表示,近年来,全市广大职工立足岗位、拼搏奉献,涌现出一大批劳模工匠和创新人才,为中山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征程上,希望大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勇于创新、争创一流,唱响新时代“劳动者之歌”,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山实践的大舞台上匠心筑梦、再立新功。
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中山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人人都是建设者、贡献者。中山呼唤更多劳模、工匠,呼唤广大职工投身一线产业实践!
【采写】南方+记者 廖冰莹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