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种、大情怀!8个非遗剧种为何齐聚这个“戏曲之乡”?

南方+ 记者

11月22日,汕尾海丰县彭湃中学星河湾艺术楼里,由广东开放大学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举办的广东珍稀剧种展演活动吸引了三百多名当地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参加展演的有省内8个剧种,所有演员都是该院表演艺术专业的师生。潮剧、雷剧、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花朝戏、汕尾渔歌、客家山歌等轮番上演,精彩纷呈。来自当地老年大学的观众说:“真没想到足不出县就能看到这么多剧种的演出,太过瘾了。”  

广东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谢锦群告诉《南方》杂志记者,学校在2017年成立“非遗人才协同育人中心”,开办相关专业培养包括戏曲艺术在内的非遗人才。7年来,学校先后在湛江、雷州、海丰、茂名、五华、紫金、汕头、陆丰等市县开办表演艺术(戏曲)专业学历班,共招收500多名学员,培养出一批具有专科学历的戏曲人才,其中不少人已成为活跃在我省地方戏舞台上的骨干,有效缓解了我省珍稀剧种人才匮乏的问题。  

广东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谢锦群讲话

广东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谢锦群讲话

“小剧种,大情怀”  

文旅部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杜佐祥从一开始就参与学校戏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他用“小剧种、大情怀”概括了这项工作的意义。广东是戏曲大省,流传至今的有近20个剧种,但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地方戏,受众面窄,传播力不大,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流失严重。尽管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扶持小剧种发展,但是受益面有限,关键的人才问题还需社会各个方面合力解决。  

广东开放大学发挥体系办学优势,依托各个剧种所在市县的分校,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又录制了一批优质课程,通过线上让常年在外演出的学员们可以随时学习。地方戏演员收入普通不高,为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学校免去了一部分学费,吸引了更多人报名学习。有个别剧种市场活跃度不高,剧团少,有时一个学期报名学习的只有两三个人,大大增加了办学成本。正如谢锦群所说:“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这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的神圣使命。”珍稀剧种的人才培养工作不应以经济效益来衡量,这是广东开放大学的一份大情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师生自编自演的雷剧《因为有爱》

师生自编自演的雷剧《因为有爱》

协同育人,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演出现场,谢锦群为四个剧种的代表性传承人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戏曲人才培养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学校现有资源难以为继。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开放、共享是开放大学办学的基本原则,学校主动与市县文化部门所属的各剧种传承中心对接,得到了它们在师资、实践实习、艺术交流等工作上的大力支持。各个剧种的代表性传人都是戏曲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彭美英、吕维平、梁玉嵘、吴佩锦、林奋、余琼莹这些广东戏曲界耳熟能详的大师们被学校聘为专家教授,他们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学员们有机会接受戏曲名家的教诲,表演技艺不断提高。  

有了专业团体和艺术大家的加持,珍稀剧种人才培养工作逐渐形成了协同育人的特色。学校又先后与省文化馆、省艺术研究院、省粤剧院、省潮剧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更大的平台上整合资源,人才培养的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在已毕业的300多名学员中,晋升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占了50%以上,不少人在国家级、省级大赛中屡获佳绩。今年4月,以广东开放大学表演艺术专业毕业生为主体的大型新编历史雷剧《陈滨》荣获2022意大利罗马电影节“亚洲最佳戏剧奖”。  

应邀前来观摩此次会演的省文联副主席郝勇表示,省戏剧家协会将大力支持学校的戏曲人才培养工作,用足用好政策为学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广东开放大学领导为戏曲艺术家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广东开放大学领导为戏曲艺术家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不断延伸传承工作  

据统计,广东开放大学开展戏曲人才培养工作的7年间,共计举办各类公益性戏曲培养40多期,受益人员近2000人次;同时组织师生举办“戏曲进校园”“戏曲进社区”“戏曲进乡村”等义务演出30多场,观众近万人次。

珍稀剧种的受众面有限,市场不可能做得太大,经过前期的学历教育普及,现有从业人员不少人已达到大专学历水平,戏曲人才的培养工作将转向戏曲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学校先后在汕尾、五华、雷州、茂名等地设立大师工作室、戏曲传习所,面向公众开展戏曲培训,把学校打造成集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戏曲人才和戏曲文化的培养和传承中心。

汕尾开放大学选送的汕尾渔歌《咸茶歌》就是由该校戏曲传习所培训的一批表演学员表演,他们从业余爱好者转变为一群戏曲艺术传播的志愿者,活跃在汕尾的社区里。

海丰是“戏曲之乡”,拥有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三个国家非遗项目。当地的开放大学为这些剧种培养了数十位人才。正如海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欣昕所说:“海丰的戏曲是海丰的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正是有了这些高素质的表演人才,珍稀剧种才有了未来和希望。”

该校文化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蓝天是这个项目的策划人和执行者。他告诉记者,珍稀剧种人才的培养不仅优化了我省戏曲文化生态,而且提升了学科建设的水平,学院先后获得省社科基地、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白字戏《罗成夺元—夺元场》

白字戏《罗成夺元—夺元场》

汕尾渔歌《咸茶歌》

汕尾渔歌《咸茶歌》

潮剧《天女散花》

潮剧《天女散花》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影子  

【摄影】陈静、龙靖宜  

【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李晓霞 莫群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林若川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周丽娜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