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发挥少先队实践育人功能,展现朱村中新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办学成果,让“地方文化”“美食融合文化”“农耕文化”等荔乡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和焕发生机,让师生体验文化引领下劳动的乐趣,11月22日,在广州增城能记家庭农场举行了2023年“亲近红色文化,感悟劳动之美”——增城区中小学少先队校外劳动实践暨“正之稻香节”活动。
增城区教育局副局长侯洁、共青团广州市增城区委员会副书记姚银敬、朱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何霭妍、中新镇副镇长蒋连杰、区教育局机关党委负责人陈倩倩、区少先队工作顾问周海泉、区少先队总辅导员熊智锋、各镇街指导中心部分少先队辅导员,朱村中新辖区内公民办中小学校校长、分管劳动教育负责人、各镇街指导中心选派学校、区周海泉少先队名师工作室选派学校和朱村中新片区32所小学学生代表约500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乐哉今岁事,天末稻云黄。在一片金色的稻田中,各所学校的师生代表在志愿者的引领下有序入场,戴上草帽、扎起帐篷、搭起炉灶,一个个临时“生产队”就诞生了。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嘹亮的队歌在丰收的田野中飘荡,展现出新时代青少年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进取的远大理想。
教育局侯洁副局长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深刻意义,指出劳动的美是身体力行、创造和奉献的象征。通过劳动,青少年能够感受到独立自主、勇于承担的力量,体验到团结协作、追求卓越的精神。其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能够时刻铭记劳动之美,以崇尚劳动、亲近劳动的态度,收获最甜美的劳动果实。
区少先队工作顾问、少先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新泉小学副校长周海泉和大家分享了“正之稻香节”命名的由来,希望少先队员们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习名人先辈的精神,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劳动的美好,创造美好的未来。随后,大队辅导员熊智锋老师老师带领全体少先队员呼号。
朱村中新中小学2023年首届“稻香节”发挥了本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设置了现场收割水稻PK、煮朱村鸡饭PK活动和学习织草绳课程,让学生现场体验劳动,感受竞争与合作的快乐和力量。
感受农耕文化——收割水稻PK赛
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四十支“生产队”的成员们来到禾田里,迅速启动了竞赛模式,热火朝天,挥汗如雨,乐此不疲。镰刀银色的光芒划过稻穗,二十分钟后,一片金澄澄的稻苗变成了一个个整齐的草垛。阳光照在金黄的稻穗上,与孩子们欢乐的笑脸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割完稻谷,同学们还体验了打谷。在古老打谷机的转动声中,同学们见证了稻谷脱穗的过程,感受着“打谷机子嗡嗡响,稻谷哗哗进粮仓”的丰收之乐。
学习美食融合文化——现场煮朱村鸡饭
“朱村鸡饭”是朱村的传统特色美食,远近驰名。为了让同学们学习用朱村丝苗米制作朱村鸡饭,学习美食融合文化,在活动现场,师生同心协力,用铁锹挖出窑洞,搬来砖头搭起炉灶,捡来干稻草、树枝等,生起火,用砂锅现场烹制起了“朱村鸡饭”。不一会工夫,炊烟四起,有的同学被烟火呛得直咳嗽,有的同学手上、裤子上沾满了泥土,脸上却都洋溢着愉悦的神情。
诱人的鸡肉香和米饭的清香味陆续飘出来,把美食评委们吸引到了各个大本营中。同学们打开锅盖,热情地盛出一碗碗香喷喷的鸡饭,招呼着评委们。在田里劳动了半天的同学们也纷纷回到大本营,一起享用着伙伴们的劳动成果。
体验手工艺术文化——稻草编织活动
在舞台的另一边,是稻草编织课堂。手工艺爱好者们跟着老师,以稻草为原材料进行创作。在巧手的翻飞中,一根根平凡的稻草变身成为一个个漂亮的工艺品,吸引了很多老师、同学前来拍照。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付出与收获的快乐,感悟团结合作的力量,活动设置了评奖环节。在收割水稻PK赛中,继枚分教点、大田分教点、中新镇中心小学、增城区育才小学、中新镇第一小学、中新镇福和希望小学、清燕小学、朱村街第二小学、中新山美刘庆祺小学、朱村街风秀小学、增城区英才小学、大安分教点生产队收割数量领先,获得了“朱村丝苗米种子奖杯”。
在现场煮鸡饭活动中,经过几组评委的试吃,根据色香味评选出一等奖8名,分别是:九和分教点、中新镇第一小学、大安分教点、中新镇育才小学、朱村街西福小学、中新镇福和希望小学、广州理工实验学校、朱村街风秀小学。
二等奖12名,分别是:朱村街中心小学、暨南大学附属崇德小学、中新镇五联小学、华师附属朱村实验小学、朱村街山田小学、中新镇第三小学、朱村街横塱小学、朱村街第二小学、田美分教点、中新镇合益小学、中新镇第一小学、中新镇福和小学。
三等奖11名,分别是:朱村街南岗小学、朱村街龙岗小学、增城科教城小学、乌石分教点、安良分教点、中新镇中心小学、大田分教点、继枚分教点、山美刘庆祺小学、中新镇莲塘小学、中新镇第二小学。
【撰文】张晓晨
通讯员 刘秀娣 陈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