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小甜心”,甜到大湾区丨穗毕协作,时长共1分18秒)
乌蒙“小甜心”,甜到大湾区丨穗毕协作
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不遮满园红。
在这个季节走进毕节威宁猴场镇杨华苹果种植基地,看到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初冬的微寒阻挡不了基地内的火热,树上,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树下,几十位工人在农机帮助下将苹果分拣装筐,运往精拣中心。
威宁地处乌蒙山区,海拔高、纬度低、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有“阳光城”的美誉。这里种植的苹果因为糖分足、甜度高被当地人称为“高原小甜心”。杨华苹果则是其中的知名品牌。
杨华并非地名,而是基地负责人的名字,他也是威宁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1993年,从贵阳农校园艺专业毕业后,杨华与苹果结缘,一种就是30年。在他的努力下,杨华苹果成为响当当的品牌,也带领当地村民脱贫奔富。
乘上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威宁“小甜心”也“甜”到了1100多公里之外的广州。
“不错,真的又香又甜。”记者采访时,恰逢番禺考察团调研东西部协作,考察团成员对基地苹果赞不绝口。2016年,番禺和威宁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两地合作建设了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威宁苹果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广州力量的加入,首先解决的是苹果基地的机械化问题。在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广州工作组沟通协调下,从去年开始,苹果基地用上了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的各种农机设备。
“山上山下的重物运输,再也不是难题了。” 基地海拔从1700米到2147米,以前仅靠人力运送物资根本无法扩大生产。研究所搭建的1500米的山地运输机轨道则解决了这一困难。
“运输机可一次性运送700斤农具、物料、果实。启动后,无需人员操作,它便能沿着轨道自行工作。”据杨华介绍,以往靠人工至少1个小时才能完成的运输任务,运输机12分钟即可完成,节约了人力成本。此外,研究院带来的剪枝机、碎枝机也大大提高了平时工作的效率与安全性。
苹果的品质受一方水土影响,而苹果卖得好不好则事在人为。
在数十公里外的威宁城区,杨华苹果的精拣中心已经建成,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这里打造了一条智能化分拣线。据介绍,这条分拣线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准,可以检测苹果表面瑕疵,苹果内部空心、发霉等问题,确保到达消费者手里都是的优质苹果。
“分拣线一天工作8小时,可以分拣10万斤优质苹果。”威宁县乌蒙绿色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鹏介绍,以前两三天可以发一车苹果,现在基本实现一天一车,效率极大提高。
同时,精拣中心的建立也为产品打入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以往都是人工分拣,苹果品质很难统一,很难在精品市场推广,现在苹果按品质分类以后各种品质都能卖得上价了。”王鹏说。
打响品牌知名度,是整条苹果致富路中更为重要的环节。这两年,在广州地铁三号线,以“威宁红苹果·阳光小甜心”为主题的推介海报频频亮相。为扩大威宁苹果在广州的知名度,东西部协作工作队威宁小组通过在广州地铁打广告、召开农特产品发布会等各种渠道宣传威宁苹果。同时,积极联系广州企业、机关饭堂、工会福利采购等扩大威宁苹果销售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现在正是苹果的盛产期,也是消费旺季,高峰期一天要发3万多件苹果出去,一件5斤装,价格从40多元到198元不等,客户来自全国各地,以广东为主。”王鹏说,预计今年营收1200万元。
【文字】任燚 傅鹏 夏民 郑慧梓 张晓晨 吴传娟
【摄影】任燚
【剪辑】任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