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午,当B2公交车开回广州火车站总站时,车厢里只剩下3名乘客。司机慢慢把车停稳,对记者笑了笑,“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少的客流,人都去哪里了呢?”
除了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期外,广州公交车里的座位坐不满已经成了常态,日渐寥落的客流正在倒逼公交行业走向转型之路。
公交车坐不满已成常态 南方+ 项仙君 拍摄
空车跑得心里发慌
在广州,地铁站不多的中山大道一直是公交车唱主角。据广州快速公交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在BRT站台上的介绍,目前日均客流量超过70万人次,单向客流超过2.7万人次/小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运力、亚洲最繁忙的BRT系统。但这好像已经是过去式了,记者在长期乘坐BRT出行后发现,今年以来,以往在高峰期挤不上车或前门刷卡后门上车的拥挤状况已很少见到了。
这是早上7时半的上社站 南方+ 项仙君 拍摄
22日早7时开始,一直到8时半,记者在最繁忙的(往市区的西向)上社BRT公交站现场看到,虽然很多公交车都能满客,但由于发车频次多,乘客基本等一会儿都能上车,没有发现挤满候车站台或需要乘务员推进车厢的情况。而在3年前,记者曾经连续五趟车都没能挤上去。
当天晚上六时多,记者在人流较多的师大暨大站候车(往郊区的东向),也发现所有车都可以上客,有的车上连站的乘客都不多。
高峰时段如此,其他时间的公交客流就更少了。
高峰期外,公交站台人都比较少 南方+ 项仙君 拍摄
20日中午11时半,南方+记者乘坐往黄埔方向的B2公交车,直到花园酒店站上来两名老人,车上也一共才9人,一直到体育中心站人都没坐满。
21日中午11时半,从鹿鸣山总站开往体育中心的B1公交车,从头到尾都没有坐满过,到终点时只有4个人。司机说,这还是减少了开行的班次,其他车去洗车充电休班了才有的。他说,疫情之后,明显感觉乘客少了很多,与疫情前比至少减少了三分之一,以前开出一站人就满了,现在司机的休息时间也多了,他担心以后公司的经营,“空车跑得心里发慌”。
偌大的广州火车站公交总站没多少人候车 南方+ 项仙君 拍摄
21日下午5时,广州火车站公交总站戴红袖章的监督员阿姨告诉记者,现在公交车乘客少的不止一点了,她指着空荡荡的站场说,“你看,一共有几个人!”她前天下午2时过来上班时,看见全场只有十个乘客,平均一辆车一人都没有!“这可是广州火车站啊!以前都得排队呢。”她介绍,现在只能减少发车,少买车,充汽的车不用了。
21日中午,在华景新城总站,面对着寥寥无几的候车乘客,司机休息室的几个师傅都向记者证实,自从疫情以来,公交车的客流量就一直在下降,现在非高峰时段坐车最多的就是那些持老人免费卡的人了,感觉公交车都成了老人专座。
常规公交式微已成趋势?
当下广州公交出行的情况究竟如何?也许从广州交通运输月报中就能窥见一斑。现在能查到的广州交通运输最近月报是2023年6月的情况:本月城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为866万人次,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为305万人次,巡游出租车日均客运量为90万人次。从公共交通客运占比来看,本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68.47%,常规公交占24.14%,巡游出租车占7.10%。而去年6月同期的数据是: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为783万人次,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为331万人次,巡游出租车日均客运量为120万人次。从公共交通客运占比来看,轨道交通客运量占63.28%,常规公交占26.80%,巡游出租车9.68%。对比一下2019年6月就更明显了:当月日均客运量为1696万人次,其中,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为617万人次,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为910万人次,从公共交通客运占比来看,常规公交客运量占36.4%,轨道交通占53.63%,出租车占9.76%。
广州交通运输局统计的2023年6月各种公共交通方式占比情况
上面的数据说明,以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已占公交客运比例的六成以上且逐年上升,而常规公交客运量以及占比都在逐年下降。
广州的情况并不特殊,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2全年公共汽电车客运量353.37亿人次,而2021年是489.16亿人次,1年时间就少了135亿人次坐公交车。
公交的财务情况同样也能说明问题:2023年4月27日,广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显示当期净利润为-9216.13万元;2023年中报显示,当期净利润为-5288.67万元。
在财务的压力下,公交行业的负面消息一个个出现:今年3月,天津公交集团被爆拖欠工资,7月河北保定多条公交线路陷入停运,8月湖北黄石70辆公交停运,9月湖南衡山县和双峰县公交公司分别宣布全城公交停运。
多名公交司机向记者介绍,感觉疫情就是一个分水岭,之前开公交都忙不过来,一天一条线路要跑很多趟,疫情一来大家都不敢坐车了,都去买电动车,加之地铁线路覆盖面越来越大,新能源车越来越便宜,共享单车也不少,在乘坐公共交通时大家要么骑车要么坐地铁,都比坐公交车快,公交车已陷入如果加大班次上座率就更低、降低班次乘客更不选择的困境。
多措并举艰难突围
记者注意到,上个月,针对城市公交运营困境,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支持措施,既要“输血”,又要“造血”。要求落实运营补贴补偿政策,针对长期低票价难以覆盖企业运营成本的情况,依法依规开展评估并及时优化调整票价。
广州市政府也意识到低票价是不可持续的。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广州市公共交通票价优惠调整方案》,就将优惠方案由原来的“累次优惠”调整为“累额优惠”。据业内人士介绍,此次调整后,广州还有一百多条线路是一元票价。10月23日,广州市发改委又发布《关于优化调整公交基础票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对广州公交票价进行调整,将起步价从1元提高到2元。
多位专家对记者表示,除了调价外,公交行业的改革也是势在必行。广州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广州有数百万辆电动自行车,这些电动车骑手应该大部分是从公交车转移出来的。尤其是,设立电动车专用道(非机动车道)后,使社会车辆的道路资源压缩了,而社会车辆又没有减少。这是道路资源的错配。暨南大学教授、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胡刚则认为,公交应该调整线路,围绕地铁站设置公交线路,减少长线公交车,更多运营中巴或小巴,直接到小区门口,连接到地铁站。总之,要将电动车的增长与公交车、地铁乘客的变化联系起来,并采取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政策措施。
广州公交集团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集团正在大力推动城市公交等传统主业改革向纵深发展,2021年底,合并组建属下广州巴士集团,通过数字化转型,搭建企业与市民实时沟通桥梁。同时,持续探索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扩大自动驾驶小巴应用场景与规模,在自动驾驶便民线路场景应用的模式下开展示范应用,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元、更智能的出行服务体验。在优化公交线网方面,对客流稀少和空载率高的公交线路通过截短、优化、合并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整。新开21条功能服务定制线,运营校园定制线路334条,紧抓节假日、广交会出行需求,开行如约专线108条。坚持在空间上、时间上与地铁无缝接驳,今年组建公交地铁接驳项目专班,开发客流分析平台,开行32条接驳地铁定制公交。利用出行大数据推广自动发班系统,改变传统发班调度手段,落实重点线路站点的分流改造,选取线路试行“响应停靠,慢驶过站”,提升公交运行效率。
粤陶巴观光巴士 南方+ 项仙君 拍摄
记者发现,广州公交也确实在努力实现转身。这两年,许多市民发现,公交已推出众多公交创新线路和服务场景:粤陶巴把叹广州早茶和游城市地标在双层巴士上“合二为一”,美食和漫游可以兼得;“穿粤记”研学服务将公交文化与城市文化融合推广;音乐茶歇巴士、自动驾驶巴士特色线路火热兴起;“东园拾光”红色客厅公交空间展示广州公交历史积淀,成为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新空间;巴士餐车开进郊野公园提供食品饮料,及时服务户外活动健康新时尚,受到市民欢迎。
如约巴士直接开到火车站 南方+ 项仙君 拍摄
南方+记者 项仙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