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塘:“牛仔”很忙|广州街力·制造当家

广州街力
2023-11-24 06:30
+订阅

诞生以来,牛仔服装扮演的角色就一直在变。

最初,它是矿工和底层劳工的专属套装,之后化作西部牛仔的浪漫图腾,再之后凝结成嬉皮士叛逆的符号,又因为乔布斯的发布会而成为科技大佬的Cosplay道具。

丰富的内涵和多种用途,让“牛仔”很忙;一针一线编织起产业王国,依靠“牛仔”发家致富的人们更忙。

这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尤为明显。业务巅峰时,全球约每三条牛仔裤,就有一条来自新塘;全国60%以上的牛仔服装出自新塘;全国出口的牛仔服装有40%来自新塘……

有道是“世界牛仔看中国,中国牛仔看新塘”,引入牛仔服装产业四十余载,从完善产业分工、探索产业升级、应对世界贸易,增城新塘就没闲下来过。

时至当下,新塘镇占据广州东部中心的战略区位,迎来了“制造业当家”的发展机遇。2023年,新塘规模以上牛仔服装企业181家,约占全镇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47%。

作为新塘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牛仔服装产业怎样一步步从历史中走来?未来又将肩负哪些期待?

食堂里的生产车间

产业命运的齿轮,在一次探亲之旅中悄然转动。

1979年,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一条广告引发国人议论。彼时,内地人们衣着板正规矩,很多人也是从播报员口中才知道,有一种区别于传统中山装的裤子,叫“牛仔裤”。

同年,港商黄炳棠回到家乡新塘镇探亲,听说了本地“三来一补”政策承诺:“只要企业有华侨参与投资资金、设备或技术,工厂开办的前三年可享受免税优惠。”

在那个极度渴望大发展大繁荣的年代,新塘向海外市场开放大门,热切地拥抱了制造业。

黄炳棠就在新塘镇开设了中国内地第一家牛仔裤工厂,承接香港制衣企业的代工业务。

当时,为外商品牌打工,不仅“有面儿”,更有钱。这让干惯了农活的乡亲们眼前一亮,相继掀起了一阵办厂热潮——几个亲戚搭一个棚子,就是小作坊;村里的房屋但凡能摆下一台缝纫机,就能听到缝纫声响;没有多余的钱盖厂房,就用饭堂暂时替代,或者填平了茅厕当厂房。

一时间,五湖四海的厂弟厂妹来到新塘“淘金”,“牛仔很忙”的景象在内地首现。

20世纪90年代初,重庆小伙子苏航听说同村的伙伴去广州一个叫新塘的地方打工,在厂里做牛仔裤,一个月工资2000元,是当时许多体制内“金饭碗”工资的十倍。

巨大的收入差距让苏航义无反顾地登上了南下的火车,这一去就是三十年。如今,苏航是广州市博森(万盛得)牛仔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从事的洗水业务,成为牛仔服装产业上不可或缺的一环。

实际上,新塘不仅有牛仔服装链条的某一环节,而是囊括了纺纱、染色、织布、工艺、制衣、洗水、漂染、防缩等全产业链。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新塘逐步成长为全国牛仔服装产业链最完善、年产量最大、产品系列档次最齐全、贴牌生产以及出口最大的牛仔服装集群基地。

在舍与得之间徘徊

近十年,一路“狂飙”的新塘牛仔不得不面对两大瓶颈。

一个瓶颈是,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平衡问题。

在牛仔服装制造过程中,必有洗水的环节。洗水,就是把牛仔服装的颜色调整优化,使牛仔面料真正成为服饰的关键一步。然而,该环节容易造成严重的污水和废气污染。

2018年前后,新塘镇开展了环保整治,多家洗水厂迁走或关停。核心环节剥离,事关行业的生死存亡。支柱产业怎能轻易“倒下”?为此,新塘开启了轰轰烈烈的转型探索。

政府按照公共基础设施标准,建设了集中的污水处理池。同时,引导本地企业借助附近新能源电厂的热能,解决了以往烧锅炉容易产生工业废气问题。

历经现实磨砺,经营主体更是明确,严格处理生产环节的污水、废气、废尘,是牛仔服装产业的底线。不少公司在环保投入上可谓不计成本,以求立身长远。

另一个瓶颈是,牛仔服装产业链亟须升级。

“沿着过往路径,从事牛仔服装的代工制造,很难在百舸争流的商场竞争中胜出。”E.C.PARK产业发展总经理杨振中相信,“迈向未来的新塘牛仔,一定要形成自有新品牌。”

站上新经济的风口,位于新塘镇的广英创意园(云享新经济生态园 E.C.PARK),正尝试将制造业带入高附加值的时尚产业“快车道”。园区希望通过投资联手牛仔服装企业,注册新品牌,共同研发新款式,开拓时尚产业新蓝海。

有品牌不一定就能卖得好,但只有建立了品牌,才能掌握进入世界商海的入场券,才有“杀出一条血路”的基本盘。这种品牌效应,不仅是单个企业的转型策略,更是新塘镇在经济地理版图中擦亮显示度的突围之道。

今年11月28日,新塘镇将举办第十四届中国广州(新塘)国际牛仔服装文化节,促进牛仔产业的交流合作,展示行业发展潜力和活力,实现行业、企业与市场的互动共赢。

届时,人们将看到新一代的新塘牛仔们,踏上“二次创业”新征程,延续新塘特有的产业荣光。

记者手记:

从全球经验看,一个世界一流的国际商贸中心必定也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时尚之都。

这在千年商都广州得到了应验——

以E.C.PARK为缩影,它推动产业“去粗取精”,留下品牌、交易、研发、展示等环节,留住了“时尚”的精华;

以新塘牛仔服装产业为代表,它不只强调人们穿着的舒适度,同时更强调视觉审美、市场认知和潮流文化。

一切的一切,基础的基础,还是在于制造。

回溯产业发展史,淘金者的勤劳隐忍、开拓者的拼搏闯劲,历经岁月沉淀统统内化于“牛仔”的文化标签中。

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谋求转移,到特色先进制造业谋求转型,新塘牛仔们自强不息的干劲不减,主动谋变的热情不退。

有这股牛仔“牛”劲,新塘助力广州东部中心挺起制造业的脊梁,更加值得期待。

【文字】南方+记者 李鹏程

【海报】钟冠婷

编辑 程钰琳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