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群弟,厚街医院急诊科护士,广东省急诊专科护士、广东省护士协会智能化护理分会常委、美国心脏学会BLS导师。然而,袁群弟的荣誉不仅仅在于其职位和头衔,而更在于她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
急诊科,是与死神搏斗的前沿阵线,作为一名资深的急诊科护士,袁群弟时刻面临逆境和挑战。不论是严寒酷暑,还是朝夕日暮,她都始终能够坚守岗位,紧急反应。即便在节假日和凌晨午夜,只要电话一响,袁群弟便毫不犹豫地启程,赶赴救治生命的第一现场。
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袁群弟更是奋战在前线,主动参与核酸采集、疫苗接种和隔离酒店疫情防控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南丁格尔精神。
无硝烟的战场,绽放在寒冬里的希望
袁群弟还记得,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当时,一位患者朱某(化名)因胸痛症状加剧而被家属紧急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袁群弟随即迅速赶到现场,发现患者几乎没有说话的力气,大汗淋漓,紧紧捂住胸口,在拼命喘息。
面对这种高危胸痛的情况,袁群弟立刻意识到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她迅速为朱某测量生命体征,完成心电图检查,结果也显示出急性心肌梗死的迹象。
袁群弟将这一信息迅速反馈给医生团队,并立即进行转运,将朱某送回医院。在救护车上,医生与家属交流病情,而袁群弟专注地在一旁为朱某建立静脉通道,同时亲切地安慰着患者,指导他放松自己。
然而,救护车快接近医院的时候,袁群弟发现救护车上的监护仪显示室颤,并且患者意识丧失。她迅速、熟练地进行了电除颤操作。除颤后,跟车医生也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一边继续胸外按压一边将患者推进了抢救室。
两分钟后,患者的监护仪上突然变成了一条直线,这意味着患者的心跳停止了。抢救室的医生迅速下达医嘱,要求建立双静脉通道,按照肾上腺素1mg静推五分钟一次的间隔给予药物,并准备进行气管插管。
现场每个医护人员都没有丝毫的怠慢,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因为他们都明白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正在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展开拼搏。
经过22分钟的全力抢救,除颤仪上终于出现了心电波形,显示出心脏重新开始有力地跳动,似乎在宣告着抢救团队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汗水没有白流。
这是一次成功的抢救,也只是袁群弟日常工作中遇到惊险场景的其中一个缩影。她的冷静和高超的护理技能,用自己的专业诠释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的无私奉献。
生爱的守护,温暖陪护肿瘤晚期患者
曾经有一位身患肺癌晚期的患者张某(化名),久病缠身,是肿瘤病区的“常客”。每次住院期间,总有儿女们陪伴在她身旁,细心照料。当时在肿瘤血液科担任代理护士长的袁群弟,每天查房都会特别关注关心她,观察她的状况。经常看到患者因疼痛采取半坐卧位,袁群弟常常心生一股冲动,希望自己能做点什么减轻她的痛苦。
有一天早上,患者的疼痛突然加剧,呼吸也变得急促,这是癌症所带来的“爆发痛”。患者痛苦,在旁陪护的女儿也是显得非常紧张。袁群弟立马站在患者的身旁,双手搭在她的肩膀上并安抚告诉她“医生马上会给你用药,现在你跟我一起深呼吸”。随着袁群弟指导患者慢慢呼吸,随即给她皮下注射了吗啡,患者通过心情放松和药物的共同作用,疼痛很快就减轻了。
当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后,她的女儿一直感谢,并表示只要袁群弟护士长在,她和她的母亲心里才会变得踏实。对此,袁群弟深感欣慰。在病人被病痛折磨难受的时候,白衣天使守候在他们身旁,以鼓励和安抚给予支持,也是一种治愈。
用护理和爱守护患者,减轻他们的痛苦,是袁群弟前进的方向。无论是医学技术还是温暖陪护,袁群弟始终与患者并肩同行,将关怀和爱心传递给每一位患者。
急诊专科护理 让急症患者重燃生命之光
袁群弟在急诊科工作近20年,熟练掌握各项急诊护理技术操作。不论是CPR术、电除颤术还是呼吸球囊、心电监护的使用,她都能游刃有余。
她在临床实践中处理急危重患者抢救和护理工作时表现出色,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使她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技术问题。她时刻关注本专业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及趋势,并将新技术积极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效果。
袁群弟在医院中屡获殊荣,不仅荣获“厚街医院优秀护士”、“优秀带教老师”等荣誉称号,还先后斩获广东省护理学会举办的创伤急救技能优胜奖、全国医院擂台赛优化急诊急救服务优秀案例奖和医院护理人员临床技能竞赛特等奖。
袁群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急诊科护士的职业精神,她的故事鼓舞着无数护理人员与她一同前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