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持续数日的争议和口水战暂告一段落。
11月22日,OpenAI在社交平台上宣布,已原则上达成协议,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将重返OpenAI担任首席执行官。同时OpenAI将新增3位董事会成员。
奥特曼与OpenAI“无法回头的破裂”,就这么出人意料地修复了。
这些天奥特曼经历的硅谷职场宫心计,被好事者拿来与当年乔布斯被踢出苹果类比,但想不到的是,两者竟连故事结局都如此雷同。
从左至右分别是米拉·穆拉蒂、山姆·奥特曼、格雷格·布罗克曼、伊利亚·苏茨克弗。
反转再反转
一切始于一条短信。OpenAI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在社交平台上详细说明了奥特曼被解雇以及他本人离职的过程。
据布罗克曼透露,当地时间11月16日,奥特曼收到来自OpenAI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弗的消息,约他次日中午会谈。17日会上,苏茨克弗告知奥特曼,他将被开除,公开消息很快就会被放出。同日得知被“炒鱿鱼”消息的还有布罗克曼他自己。
对这种“匆忙的通知”,OpenAI董事会立即官宣声明,提及解雇奥特曼的原因,称他“与董事会的沟通中始终不坦诚,阻碍了董事会履行职责的能力,董事会不再对他继续领导OpenAI充满信心”。
被“炒鱿鱼”的两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奥特曼率先在社交平台发言称“我热爱我在OpenAI的时光”并暗示事情似乎并未结束“稍后将有更多关于接下来的事情要说”,由此展开他与OpenAI长达5天的谈判。而布罗克曼则马上宣布了辞职。
就在大家都关心奥特曼去向之时,微软先抛出橄榄枝。19日,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在X上发帖,宣布奥特曼、布罗克曼及其同事将加入微软领导的一个新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奥特曼随后转发这条帖子确认。纳德拉还表示,其他OpenAI员工如果选择加入,都将获得所需的资源。
奥特曼也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张自己戴着OpenAI访客卡的照片,并配文“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佩戴它(指访客证件)”。这次谈判更像是他对OpenAI董事会下最后通牒。
奥特曼发文称这是最后一次佩戴OpenAI的访客工牌。
在拉锯之中,奥特曼重新入主OpenAI的可能性增大,不料又遭一击:该公司在当地时间19日晚间宣布任命流媒体游戏平台Twitch前CEO埃米特·希尔担任临时CEO。随后,OpenAI数十名员工选择辞职。
OpenAI内斗摊牌,眼看微软要成最后赢家,事件再度转向。颇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
11月20日,超过500名OpenAI员工签署联名信,表示除非董事会辞职、并让奥特曼和布罗克曼回归,否则他们也将辞职。数字随后上升至700人,而OpenAI一共才有约770名员工,超九成的人选择支持奥特曼。
奥特曼展现出惊人号召力,“逼宫”似乎大大刺激了OpenAI。11月21日,OpenAI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已原则上达成协议,奥特曼重返公司担任CEO,“并组建由布雷特·泰勒(主席)、拉里·萨默斯和亚当·德安杰洛组成的新董事会。我们正在合作找出细节。非常感谢你对此的耐心等待。”
分歧从哪里产生?
奥特曼这些天的遭遇,让不少人联想到乔布斯当年的经历。
乔布斯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上,分享了他生命中的三件非常重要的事,其中一件就是他被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给“炒鱿鱼”。
乔布斯和苹果的一度“分手”,根源在于与公司董事在经营理念、公司未来前景上的分歧。这也被认为是导致奥特曼在“权力的游戏”中被踢出局的可能原因。
2015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奥特曼、布罗克曼等人共同发起OpenAI。成立之初,OpenAI是一家非营利的人工智能研究公司,并宣布公司的使命是“确保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2019年,OpenAI进行重组,从非营利组织转变为“利润上限(caped-profit)”公司,并设立了OpenAI LP(有限合伙人)股权平台,以便更好从外部融资。
OpenAI的盈利决策,是在这场风波中被广泛提及的分歧点。不久前,OpenAI发布了GPT商店,被认为是想靠应用分成商业化盈利,在GPT商店平台上,开发者可以出售和分享自己通过GPTs开发的AI工具和应用程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但其后OpenAI旗下ChatGPT与API服务出现严重中断故障,导致面向用户和开发者的服务无法正常使用。有猜测认为该事件直接引发以苏茨克弗为代表的技术保守派的不满与警醒。
奥特曼与苏茨克弗今年6月在以色列的一个活动上。
苏茨克弗此前曾对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出警告,“AGI很快就要到来,但它是否会有利于人类仍是未知数。”在看到GPT-4的威力后,苏茨克弗在公司内部创建了一个“对齐”团队,该团队旨在探索确保技术未来不会造成伤害的方法。而据OpenAI的一些投资方透露,奥特曼对这些担忧持开放态度,他希望更快地部署强大的AI,使OpenAI能够保持领先于竞争对手,部署横跨全球的消费者业务。
消息人士透露,苏茨克弗和奥特曼的紧张关系持续加剧,在OpenAI首届开发者大会,奥特曼宣布允许任何人创建自定义的GPT,这激怒了苏茨克弗。不过,在联合其他董事做出开除奥特曼的行动后,20日,苏茨克弗宣布他对这一决定感到后悔,表示他并不想伤害公司,“我会倾我所能让公司重新团结起来”。
“危险的关系”
与董事会非盈利使命相对应,OpenAI有着相对“怪异”的股权结构。
为了在快速融资的同时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不少科技公司会采用双层股权架构,让创始人团队即便是持有少量股权的情况下,也能拥有数十倍的投票权。但OpenAI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不持有OpenAI的股权,奥特曼自己也不持有OpenAI的股权,他曾多次解释,是为了防止股权利益和决策有“冲突”。
根据OpenAI董事会的结构,只要董事会成员超过一半以上投票,即可罢免奥特曼的首席执行官职务。“硅谷创业教父”保罗·格雷厄姆坦言,奥特曼的事件揭示了这些特殊的董事会结构的危险。
想很多的还有微软。作为OpenAI最大投资方,微软向OpenAI投资约130亿美元,占股份比例达49%,有人认为奥特曼的事件凸显了微软-OpenAI关系的不稳定性。
纳德拉坦承,微软需要一个管理层更加稳定的OpenAI,或通过吸收OpenAI的人才,培养自己的AI部门。如果奥特曼顺利入职微软,微软有可能掏空原公司,转而在内部重建一个新的“OpenAI”。
说到底,微软在此事上也有自己的“小心思”。
渔翁得利的,也是微软。奥特曼在确认自己即将回归OpenAI后,强调了自己与微软的紧密合作关系:“过去几天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团队及其使命团结在一起。当我决定在周日晚上加入微软时,很明显,这对我和团队来说都是最好的途径。在新董事会和纳德拉的支持下,我期待着回到OpenAI,并建立与微软的牢固合作伙伴关系。”
OpenAI:奥特曼将回归担任CEO,组建新董事会
回过头来看,整个事件吊诡之处还在于,就算是面对投资人的诘问,OpenAI董事会官方层面始终没有解释奥特曼被罢免的具体原因和细节。在事情进行到最焦灼阶段,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文:“公众应该知道为何董事会如此坚决地做出决定。如果这关乎AI安全,那将会影响整个地球。”
无论过程多么跌宕起伏,奥特曼得以王者归来,将奥特曼驱逐的OpenAI董事会也大换血。
这下应该能全剧终了吧?
部分内容参考自钛媒体、时代周报、第一财经、澎湃新闻等
【撰文】话题研究员 朱丹
【策划】张西陆 魏伯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