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年龄最小的仅45岁,全国共3人,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2人来自广东,分别是颜宁和郑海荣。
提到颜宁,大家并不陌生,自去年11月回国后,她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此次她不仅是年龄最小的新增院士之一,也是中国科学院5名新增女性院士之一。
颜宁
1977年11月出生的颜宁,不满30岁便成为清华最年轻博导,42岁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回国后,她在深圳参与创办深圳医学科学院,就在11月21日,院士名单公布前一天,深圳医学科学院成功去“筹”,正式揭牌,颜宁担任院长。
“深圳医学科学院将以探索鼓励源头创新的新机制、引进与培养高水平人才为重要使命,坚持健康优先、专注前沿、共建共享、先行先试的原则,打造生物医药的‘东方大湾区’。”在活动致辞中,颜宁踌躇满志。
同为45岁的郑海荣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此次增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院士。
郑海荣
今年7月,被称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的“利器”——核磁共振仪器,在我国自主研制成功并开始量产,备受瞩目。
这背后离不开郑海荣的努力。作为首席科学家,他带领团队研发出的我国第一台3.0T高场磁共振、国际首台5.0T超高场磁共振。
郑海荣的科研成果不仅突破了医学磁共振成像速度慢的难题,还将相关科研成就应用于现实,实现产业化,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
郑海荣十分看重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他曾说,高端医疗设备的研发团队要避免“纸上谈兵”,要把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要瞄准国家需求,把握临床痛点,研发有临床价值的医疗设备。
两位来自广东深圳的年轻科学家同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令人期待!
南方+见习记者 吴雅楠 记者 卞德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