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优势,潮安区坚持制造业当家,依托“中国卫生陶瓷第一镇”“中国第一食品名镇”等国字号招牌,坚持以双链驱动、园区聚能和技术联盟为抓手,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三季度,陶瓷、食品、不锈钢、包装印刷四大特色产业规上总产值占潮安区工业规上产值比重约50%。
以“双链”驱动为引领,构建潮安特色产业走廊
以“链”布局、因“链”集聚、靠“链”发力。
今年以来,潮安区制订《特色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长”+“链主”双链制工作方案》,建立由区委主要领导任总链长、相关区领导任产业链链长的工作制度,“一链一长”强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充分发挥“链长”的纵向统筹协调作用。聚焦特色产业培育认定“链主”企业,潮安区探索设立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特色产业集群。
对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的潮安来说,产业链的“长度”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
目前,潮安区正构建以“古巷凤塘陶瓷卫浴产业—开发区现代产业—彩塘高端五金不锈钢产业—庵埠食品、印刷包装产业”为主体的潮安特色产业走廊,通过“链主”企业横向联动发力推动特色产业成链集群发展。
印刷包装企业。
食品企业。纪金娜 摄
以园区聚能为支撑,优化“1+5+N+X”产业园区空间布局
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以潮安经济开发区成功申获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潮安区持续高标准建设大岭山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完善东山湖现代产业园、高铁新城等5个特色产业园相关配套设施,以庵埠镇、彩塘镇为试点规划打造包装印刷创意产业园、不锈钢产业园等镇级产业园,加快柏亚产业第一城、潮晟科创产业园等工业地产项目建设,着力优化“1个主平台+5个特色产业园+N个镇级产业园+X个工业地产”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全域拓展产业集聚新空间。
东山湖现代产业园。
高铁新城。
车间,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工地,重大项目紧锣密鼓施工。目前,大岭山产业园已引进企业9家,计划总投资约51.06亿元;东山湖现代产业园进园企业共60家,累计建成企业23家。
以技术联盟为动力,82项研发成果增1.5亿元销售收入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依托“链主”企业携手行业协会、科研平台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潮安区做强古巷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优化整合省内科研资源与科技力量,成立“高校—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通过开展大型产学研活动、建立引才育才队伍等方式,构建协作高效的地方产业科技创新机制,合力打造校企智力资源共同体。
古巷生产力促进中心。纪金娜 摄
目前,“大功率多模块一体化的全集成智能马桶主控板的开发及应用”等16个市、区级重大科技项目均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标,产生发明专利、新产品等82项研发成果,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领域。
南方+记者 纪金娜
通讯员 苏静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