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报道|重塑空间版图!霞山“1+7”功能区建设加快

南方+

走进霞山临港综合经济发展区现场,工人正忙着搬运石块,塔吊挥舞着长臂,挖掘机、铲车等工程车辆穿梭,处处呈现一派忙碌景象。

今年以来,霞山区以“高铁新城”为核心,坚持“产业联动、集群发展”原则,打造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港、南柳河沿岸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东部岛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区、森林大道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文教康养产业区、临港综合经济发展区,七个具备不同主导产业和主要工程的功能区,统筹规划布局重点片区,促进“西拓东提”城市发展战略实施落地。

‘站产城’融合开发

打造城市新引擎

高铁新城起步区。吴东俊 摄

“1+7”功能区的关键,在于“1”。高铁新城便是“1”的核心。

以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为总目标,以总部经济为主体,科创研发孵化与枢纽会展商贸为两翼,目的地消费及旅游和新都市经济为双引擎……经过前期深入的产业研究,霞山区初步确立了高铁新城的产业发展目标,将其打造成湛江新引擎、新门户和新典范。

“城”是高铁新城关键的字眼。据悉,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融入城市”的高铁枢纽,发挥枢纽集聚作用,构建“1+4”产业体系,聚焦科技创新、产业服务、休闲旅游三大产业,实现“职、住、创、游”四大综合功能,搭建面向未来的产业发展框架。

“高铁新城的创新,就在于采用了‘站产城’融合开发的策略,实现车站、城市、产业的良性互动、有机协调。”湛江市高铁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高铁新城利用旧机场的历史印记,建设高品质北站公园,连通城市生态廊道,形成山水融城的绿色框架,将站城与自然融为一体。

此外,高铁新城以湛江高铁北站枢纽为核心,通过南北向中央魅力休闲轴串联多个综合社区;通过东西向枢纽都会荟萃轴连接城市中心区,整体形成“一心两轴十社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当前,高铁新城已动工建设公共配套项目中的六条市政道路,大力推进其征拆和建设工作,保障与湛江北站站房的连通性,实现湛江市区与北站站房的快速直达联系,增加出行便利度。

“一园两区”

承接产业集群辐射效应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筑巢引凤,更要固巢养凤。走进霞山,一个个行动或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处处洋溢着跨越式发展的十足干劲,为全区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发力。

为加快推进“1+7”片区建设,霞山建立“1+7”片区“指挥部+领导小组+清单”推进体系,率先完成湛江北站站房用地征拆,推动片区建设加速从“纸面”落向“地面”。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霞山积极承接湛江市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辐射效应,转型升级绿色石化、资源深加工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保税物流、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把霞山产业园区打造成为湛江临港大型工业园的重要配套园区和湛江综合保税区配套支撑区。

现阶段,临港综合经济发展区以联合华港工业小区打造“一园两区”为契机,全力推进园区扩园提质,推动园区对外开放和产业升级。

另一边,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港聚焦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打造高能级发展载体,围绕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供应链产业,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和二手车流通,构建新一代新能源汽车现代化产业链生态,打造商贸展销和汽配养护两大主导产业;打造文化创意和配套服务两大重点产业,集合汽车影院、汽车公园、房车营地、汽车租赁、商务服务等主要业态的新能源汽车城科技创新港。

此外,森林大道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则作为高铁新城的第二发展圈层,规划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体系,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基础,以海洋生物医药与健康、先进制造为核心的三大产业集群;加强与高铁新城产业功能联动,充分衔接高铁新城商务、总部经济等生产服务功能,打造湛江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园区。

农业文旅融合

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城市“绿肺”森林公园、拥有千年红树林的特呈岛、可以同时体验滨海风情与法式浪漫的霞山历史文化街区……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是霞山在文旅市场的“天生引力”。霞山区坚持以高度契合群众需求、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为定位,聚焦“衣食住行学”拓思路,打造富含浓浓烟火气、城市人情味的东部岛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区和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示范区。

东部岛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区围绕“文化+旅游+绿色”发展方向,挖掘历史人文内涵与资源,打造独具魅力的特色风情街,立足海洋资源禀赋,建设北部湾黄金海岸带、滨海活力食尚港、湛江海鲜之都,依托优质自然本底,创建湾区休闲第一岛。项目建成后,东部岛湾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区将推动霞山老城与滨海长廊联动特呈岛一体发展,最终实现霞山“岛—湾—城”文旅联动发展格局。

都市休闲农业发展示范区位于霞山区高铁新城以西,北至霞山区界—湖光快线,南至广湛高铁铁路,东至湛江大道,西至霞山区界,规划范围约2.36平方公里(约3540亩)。

以东纯村为例,霞山深层次挖掘文化资源,统筹整合乡村风貌、人文历史、特色产业、旅游景观等资源,规划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发展中小学研学项目,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其他产业连成一片,发展“周末休闲”经济,打造城市近郊文旅产业。

未来,霞山将依托其便捷的交通区位与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围绕文化体验、生活休闲、农业体验和农业种植,构建“文旅+农业+新社区”的休闲农业综合体产业体系,实施 “农业+科技”“农业+旅游”“农业+文创”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实现多业态农业体系更新,激发产业叠加效应。

康养产业“四位一体”

构建环三岭山综合功能带

漫步于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每到周末,不少市民呼朋引伴,前来慢跑、骑行,亲近自然,好不热闹。这里是南粤最靠近城市的森林公园,犹如一块巨大的翡翠横亘在湛江市区西南方向,是湛江市最大的绿色保护屏障。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康养产业亦成为项目规划的重点。霞山规划打造国家森林公园文教康养产业区,其项目规划范围13.49平方公里(20235亩),北至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南至新湖大道,东至湛江大道,西至霞山区界。

“我们都喜欢来这里跑步,这里空气好,风景也好。”今年56岁的张伯爱好太极拳,家住石头村附近的他,对森林公园的环境赞不绝口,把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当成了第二个“家”。

据悉,霞山将依托功能区内湛江市少林学校、崇文实验学校等特色教育资源,发挥紧邻湛江市森林公园生态资源优势,以及湛江大道、新湖大道贯穿南北、横跨东西的交通优势,围绕特色农业、产教研学、生态康养和配套服务,打造集“教育+研学+文旅+康养”四位一体的文教康养综合功能区,构建“一园(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一镇(湛江市文教研学小镇)”“两区(休闲康养园区、生态文旅园区)”的环三岭山综合功能带。

【撰文】李怡茜 郑东亮

编辑 杨证民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